UCCA北京

莫瑞吉奥·卡特兰:最后的审判

2021.11.20 - 2022.2.20

关于展览

地点:  UCCA大展厅

意大利国宝级艺术家中国首个个展,集中呈现其三十余年艺术生涯中,29件指涉死亡、社会道德观念、艺术风云人物,以及当代全球化语境下艺术本质和价值等主题的代表作品。

2021年11月20日至2022年2月20日,UCCA呈现意大利国宝级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于中国的首次个展“莫瑞吉奥·卡特兰:最后的审判”。莫瑞吉奥·卡特兰1960年出生于意大利帕多瓦市,是当今国际当代艺术舞台上最受欢迎,也最具争议性的艺术家之一。展览标题“最后的审判”源自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米开朗基罗为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创作的著名壁画。本次展览集中呈现了艺术家三十多年职业生涯中创作的发人深省、戏谑有趣、充满挑战性和启发性的代表作品。鉴于卡特兰过往的展览多注重作品非比寻常的呈现方式,此次展览则以统揽全局的视野,通过松散、开放的空间设计,邀请观者放慢脚步与每件作品进行对话,开启深入体察卡特兰创作理念与艺术哲思的探索之旅。“莫瑞吉奥·卡特兰:最后的审判”由弗朗切斯科·博纳米策划,UCCA展览团队刘楷韵、关健、施瑶、杨翛然和林妍组织呈现。

“莫瑞吉奥·卡特兰:最后的审判”于UCCA大展厅的开放空间内,呈现涵盖装置、雕塑和行为表演在内的29件代表作品,其中包括艺术家最早期的重要创作《家庭词典》(1989)和著名作品《卡特特兰》(1994)、《哔嘀哔嘟哔嘀咘》(1996)、《二十世纪》(1997)和《喜剧演员》(2019),以及以动物标本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展出的特定场域作品,根据不同场地凭空构建无家可归之人可能的生活场景,如本次展出的《张三》(2021),以及以毕加索形象为灵感,与2019年UCCA举办的展览“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相呼应的行为表演作品,激发观众参与互动,与卡特兰一同展开艺术探索。卡特兰的艺术观根植于当代社会矛盾,不仅质疑了故乡的文化传统与社会刻板印象,还对当今全球化社会的道德观念,以及相关观点产生的语境进行了审视。

本次展出的作品部分取材于卡特兰的生活和他作为艺术家的人生经历,以自我为中心的表面人格下出乎意料地包裹着艺术家个体身份的多重面相,引发观众对直面死亡与人生无常,尤其是对艺术家自身面对死亡的沉思。《否》(2021)以跪在地上,头套纸袋的人物宣告人类对命运的一无所知;《无题》(1997)通过为卡特兰量身定制的长方形土坑和一堆土展现了死亡时刻;《母亲》(2021)以墙绘的形式再现了艺术家在1999年威尼斯双年展首次展出的行为表演。对卡特兰而言,又闷又倔的驴代表抗拒艺术家身份的自己,优雅强健的马则是驴的死对头,然而马却在作品《无题》(2007)中威风扫地,被作为反英雄的战利品,难堪地困在美术馆的墙上。

其他展出作品在致敬的同时,还对流行文化和意大利的艺术史进行了戏谑,如《小孩》(2011)中蕴含多重意指的鸽子标本;戏仿导演马里奥·莫尼切利电影《圣母街上的大人物》(1958) 场景的《无题》(2001),借用卢西奥·丰塔纳标志性割裂画布手法创作的《无题》(1999),以及《无题》(2018)中缩小版的西斯廷教堂和壁画。在展现艺术哲思的同时,卡特兰还尝试改变物体的大小比例营造特殊的感官体验,如《无题》(2001)中可以运行的微型电梯。1993年,卡特兰首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创作了一件对工作和艺术制作充满戏谑挑衅的著名作品《工作是件苦差事》(1993),本次展览以对外出租电子屏幕,多幅广告轮播的方式重现了这件经典作品。行为表演作品《无题》(1998)则对商业化的全球艺术生产体系进行了嘲讽,艺术家通过扮成毕加索的吉祥物提醒观众,所有一切,包括艺术最终都有可能沦为单纯的娱乐。在展览期间,行为互动表演作品《无题》会在周末和特定公共假期于展厅内进行呈现。

“莫瑞吉奥·卡特兰:最后的审判”聚焦艺术家对文化深刻尖锐的审视,凸显了主动选择审判与被动接受审判之间的辩证张力。展览动线与空间设计既不是为了埋下隐藏的作品伏笔,也不想营造戏剧般的惊喜效果,而是鼓励观众深入探寻每件作品背后的故事,在当下时代的语境下与艺术家的实践产生共鸣,并对艺术家的创作做出“最后的审判”。


关于艺术家

莫瑞吉奥·卡特兰的创作自由取材于现实世界中的人和物,其作品透着对艺术和机构的戏谑。他以充满趣味和挑衅的方式将材质、物品和举动置于具有挑战性的场域之中,激起人们的评论和参与。卡特兰自80年代末开始积极创作,1993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开放”(Aperto)单元时将自己的展览空间租给了一家广告公司。卡特兰凭借一尊被陨石击中的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蜡像,即作品《第九小时》(La Nona Ora)首次获得国际关注,该作品最初于1999年在巴塞尔美术馆展出。自2010年以来,卡特兰永久安置在米兰阿法里广场的公共艺术介入作品《L.O.V.E.》引发了居民对原本被遗忘的广场的重新利用。同年,卡特兰与摄影师皮耶尔保罗·费拉里共同创办了画刊《卫生纸》(TOILETPAPER,半年刊)。2011年,他在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的两千只鸽子标本引发了人们的激烈讨论。同年,卡特兰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个展,将所有作品悬挂于天花板上。展览结束后,卡特兰宣布暂时退休。2016年9月,卡特兰再次回归,以18K金铸造了一个功能齐全的马桶,将其命名为《美国》,卡特兰用这件作品取代了古根海姆博物馆洗手间的马桶,并对公众开放了一年。同年稍晚,他应邀在巴黎钱币博物馆展出其最重要的作品(即“不怕爱”回顾展)。2018年,他在古驰的支持下为上海余德耀美术馆策划了群展“艺术家此在”,以此展览质疑现代艺术最神圣的原则:艺术的原创性、意图和表达。2019年,卡特兰在牛津郡布伦海姆宫举办了由其主要作品组成的个展。开幕当晚,作品《美国》被不明身份的窃贼偷走。2019年12月,卡特兰在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上首次展出了《喜剧演员》,用胶带将一根香蕉贴在画廊展台的墙上,再一次激发了全球范围内对艺术本质和价值的探讨。2021年,在米兰倍耐力HangarBicocca基金会的个展中,卡特兰推出了全新力作《盲》,被飞机轮廓穿透的巨大黑色石柱成为20年前9·11恐怖袭击的纪念碑塔。


关于策展人

弗朗切斯科·博纳米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曾担任2003年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主策展人,现任杭州当代艺术机构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馆长。


展览同期公共项目

在“莫瑞吉奥·卡特兰:最后的审判”展览期间,UCCA公共实践部推出“先走一步”系列活动,该系列公共项目依托卡特兰独特且戏谑的创作风格,尝试多种跨界合作。在3个月的展期中,我们准备了每月一期的对话、表演及影像艺术交流活动;在12月与次年1月将相继推出蜡雕和水彩绘画工作坊;在2022年2月,特别合作的喜剧脱口秀项目将于美术馆亮相。期待通过多元的项目,让观众们在轻松的气氛中,体验艺术家想要传达的幽默、欢乐与对生活的洞察。


展览图录

为配合“莫瑞吉奥·卡特兰:最后的审判”展览,凸显卡特兰与众不同的艺术实践,UCCA将推出一本特别的图录:书中不附作品图片,展览中的29件艺术品均由插画师王不可手绘呈现。这些插画将卡特兰的创作搬进北京的经典地标与平凡街角,为艺术家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带来别样色彩。图录收录了UCCA馆长田霏宇撰写的前言,卡特兰与展览策展人弗朗切斯科·博纳米的对谈,以及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张晨的评述文章,同时配有每件展出作品的详尽解读。《莫瑞吉奥·卡特兰:最后的审判》由26 Studio(杨绍谆与冷静)担纲设计,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赞助与支持

本次展览由古驰荣誉支持。UCCA感谢本次展览首席赞助德龙的慷慨支持。感谢沃捷集团的特别支持,与多乐士提供的独家环保墙面方案支持。同时亦感谢尤伦斯艺术基金会理事会、UCCA国际委员会、UCCA青年赞助人、首席战略合作伙伴阿那亚、首席艺读伙伴DIOR迪奥、联合战略合作伙伴彭博与沃捷集团,以及特约战略合作伙伴Active House、巴可、明基、Clivet中央空调、多乐士、真力长期以来的宝贵支持。

展出作品

查看更多

《家庭词典》

1989
银框黑白照片
19.7 × 15.2 cm

《哔嘀哔嘟哔嘀咘》

1996
松鼠标本、陶瓷、富美家台面、木材、颜料、钢材
45 × 60 × 48 cm

《永恒的爱》

1997
驴骨架、狗骨架、猫骨架、公鸡骨架
186 × 120 × 60 cm

《二十世纪》

1997
马标本、皮制马具、绳索
201 × 271 × 68 cm

《精迷你》

1997
彩绘铂金硅胶
总尺寸可变
单个尺寸:15 × 8.5 × 10 cm

《无题》

1997
矩形洞、一堆被挪出的泥土
尺寸可变

《迷你的我》

1999
树脂、橡胶、人造毛发、颜料、衣服
45 × 20 × 23 cm

《无题》

2001
不锈钢、木材、电动机、灯、铃铛、机控组件
60 × 85.5 × 47 cm

《无题》

2001
铂金硅胶、天然毛发、玻璃钢、衣服
150 × 60 × 40 cm

《无题》

2007
马标本
300 × 170 × 80 cm

《无题》

2007
狗标本、小鸡标本
尺寸可变

《我们》

2010
木材、玻璃钢、聚氨酯橡胶、织物
68 × 148 × 79 cm

《无题》

2018
壁画、松木、钢材
343 × 693 × 242 cm

1 / 13

视频资料

展览预热视频

00:33

展览纪录片

04:13

视频资料

1 / 2

展览预热视频

00:33

展览纪录片

04:13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1 / 20

出版物

《莫瑞吉奥·卡特兰:最后的审判》

展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