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家
刘韡1972年生于北京,现工作、生活于北京,199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近期个展包括“Sensory Spaces 4”(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鹿特丹,2014);“密度”(白立方,伦敦,2014);“刘韡个展”(立木画廊,纽约,2013);“刘韡个展”(长征空间,北京,2012);“三部曲”(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2011)。他的首次个展举办于2005年的北京四合苑画廊。
重要群展包括“黑色方块的冒险:抽象艺术与社会1915-2015”(Whitechapel 画廊,伦敦,2015);“中华廿八人”(卢贝尔家族收藏,迈阿密,2013);“山水画:无声的诗歌?中国当代艺术中的风景画”(卢塞恩美术馆,卢塞恩,2011);“DREAMLANDS”(蓬皮杜中心,巴黎,2010);“中坚:新世纪中国八个艺术的关键形象”(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09);“中国电站III”(卢森堡大公现代艺术博物馆,卢森堡,2008);“中国电站II”(阿斯楚普费恩利现代艺术博物馆,奥斯陆,2007);“超市”(上海广场,上海,1999);“后感性:异形与妄想”(芍药居地下室,北京,1999)等。
刘韡曾参加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2005)、第九届里昂双年展(2007)、第六届釜山双年展(2008)、第四届广州双年展(2012)、第11届沙迦双年展(2013);2008年,他荣获CCAA中国当代艺术最佳艺术家奖;2011年,他获得瑞信·今日艺术奖提名。
下载“刘韡:颜色”导览册和新闻稿。
“但不可否认的是,刘韡准备这次展览的过程是一次漫长而艰苦的思想战役。他在每一件作品上都用尽了最后一颗子弹,2个月的彻夜思考,两个月的彻夜推翻。”
—Art Net
“你永远要挑战所有的既有观念。对于刘韡来说,在这次"颜色“展览中他所要挑战的,除了既有,更是自我”
—《周末画报》
“这一代的艺术家主要受教育的时间是在1989年之后。他们视觉上的经验、所采用的知识的体系比“85新潮”过来的玩世现实主义艺术家的知识体系要复杂得多。这导致他们上手的时候相当自信,就跟打牌一样,他们手上拿起来的牌要比前一代人多多了。 态度就在作品中”。
—《南方都市报》
“具象,刘韡的作品总是以写实的手法反映他周遭的环境。对他而言,优秀的作品可以准确地捕捉并反映自身的状态,而这个状态又正是由其所出环境所培养并渗透而成的,它也是社会运作的一个产物”
—Hi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