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对公众开放首日,本次展览策展人容思玉将与艺术家胡尹萍以及香氛合作者大石香織共同带领观众近距离解读展览作品。通过艺术创作、策展理念与感官体验三重视角的交织,导览将揭示“小芳”项目如何从一项朴素的社会行动演变为一场跨越十年的艺术实践,并探讨手工劳动如何承载个体记忆与集体叙事。
4月27日当天14:00-16:30,UCCA还特别策划编织工作坊,邀请艺术家胡尹萍与“小芳共同体”两位姐姐共同带领参与者走进这场温暖的社会实验。工作坊将从“小芳”项目的起源与核心观念出发,通过艺术家讲述项目背后的故事,揭示编织如何诠释女性劳动价值;姐姐们将亲自示范钩针技法,参与者不仅能在指导下完成属于自己的编织作品,更将通过颜色搭配与创意实践,体验手工劳动如何承载生活与记忆、挑战社会成见,并成为连接自我与社群的纽带。
此次工作坊不仅是一次技艺的传授,更是一场关于劳动、艺术与女性身份的对话。我们期待与您共同拿起钩针,在一针一线中感受手工的温度,在交织的毛线里书写属于每个人的“小芳故事”。
活动步骤
· 艺术家胡尹萍介绍“胡小芳”项目的故事,以及展览作品;
· 姐姐们讲解钩织基本工具与材料,带领参与者学习钩针基本技巧;
· 参与者根据自己的喜好搭配颜色,在姐姐们的指导下完成杯垫等织品的制作。
工作坊材料(每人一份)
钩针一组;精梳牛奶棉线;织品图纸。
胡尹萍(艺术家)
1983年出生于四川,201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作为一名观念艺术家,胡尹萍对当代艺术创作的探索超越了物质性,她将自己的艺术定义为一种介于“事件”与“作品”之间的状态。毕业后,胡尹萍制造了三个艺术人格:乔小幻(2007年至今)、胡小芳(2015年至今)和胡尹萍。艺术家品牌“胡小芳”重视艺术实践与现实生活的深度联系,它以社会实验为构想——将自己嵌入到现实生活的架构中,并试图在社会中塑造一个真实存在的角色。胡尹萍的作品为偶然的相遇和意外的情境提供了可能,使计划外的结果和情境得以延展。虽然她最常展出的是针织和雕塑作品,但其作品很少是静态的,通常是持续生长、进行中的。
胡尹萍的部分个展包括“胡尹萍个展:胡小芳和乔小幻”(明当代美术馆,上海,2022);“雪白的鸽子”(箭厂空间,北京,2018);“游客”(IAER,意大利,2017);“小芳”(箭厂空间,北京,2016);“谢谢”(3号空间,成都,2016)。参加的群展包括“商人的故事”(kurimanzutto,墨西哥城,2023);“希克收藏:中国当代艺术”(松隐艺术空间,首尔,2023);“年年:动物的能与术”(德基美术馆,南京,2023);“不可思议的行动”(A4美术馆,成都,2022);“出走!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女性身份”(挪威利勒哈默尔美术馆、奥地利萨尔茨堡现代美术馆、哥本哈根加姆勒斯特兰德国际艺术中心,2022);“无尽的服装”(X美术馆,北京,2021);“身体视觉”(云美术馆,深圳,2021);“帘幕”(Para Site,香港,2021);“空港双年展”(广州,2019);“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浙江美术馆,杭州,2019);“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民生美术馆,北京,2018);“甜蜜的家”(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17)。
容思玉(Holly Roussell,UCCA策展人)
现生活和工作于巴黎和北京。2021年,她开始担任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展人。作为一名专注于东亚摄影和当代艺术的研究者、作家、博物馆学者和艺术史学家,容思玉曾为世界各地的艺术节、双年展和博物馆组织过数十场群展和个展。近期举办的展览包括“莫毅:我在我的风景里”(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24)、“幻/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光影图像”(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23)、“冯立:白夜幻境”(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上海/斯德哥尔摩,2023-2024)、“里亚尔·里扎尔迪:巽他板块的幻影之旅”(日内瓦摄影中心,日内瓦,2024 )、与巫鸿共同策划展览“星星1979”(OCAT 研究中心,北京,2020 )以及与威廉·A.尤因(William A. Ewing)共同策划的大型巡回展览“文明: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2018年至今)等。
大石香織(Kaori Oishi,嗅觉创作者)
出生于日本金泽市,自幼便对气味揭示个性与情感的能力着迷,并对气味与语言之间微妙而难以捉摸的联系深感兴趣。在东京学习调香之后,她开始与时装设计师和艺术家合作,将时间、地点、记忆等无形的概念转化为引发共鸣的嗅觉体验。
毕双艳(“胡小芳”项目参与者)
河北姐姐,做过餐饮工作,在家带了两个娃,在老家做针织、手工活。“胡小芳”项目参与者。
刘晶晶(“胡小芳”项目参与者)
河北姐姐,做过电子厂领班,婚后全职太太,目前从事全屋定制工作。“胡小芳”项目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