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6日至12月8日期间,瑞安新天地旗下品牌XINTIANDI新天地携手UCCA,于上海新天地全域呈现2024年“燃冉”艺术季——响亮的吻。作为“燃冉”青年艺术家孵化计划第三年全年成果的集中展现,本届艺术季以“响亮的吻”为主题,通过“燃冉”青年艺术家奖项、艺术家驻留项目、跨领域合作,以及一系列凸显社群创意的共创内容及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燃冉”计划推动可持续艺术生态与文化场域的积极力量,在XINTIANDI新天地与UCCA三年来共同探索的一种全新共构模式之下,进一步激发城市文化探索的好奇心与热情。
热爱描绘都市风物,钟意聆听都市之声的张爱玲曾经写下,“我在街沿急急走着,每一脚踏在地上都是一个响亮的吻。”城市不仅仅是由建筑和街道构成的物理空间,也是沉淀了人们情感和记忆的容器,是历史故事发生的在地舞台;而我们漫步城市街头,怀着好奇与热情踏出的每一步,都在与城市的亲密接触中激荡起恒久的回声。如何洞察艺术与生活、城市与人文、文化与消费之间碰撞,如何在街道场所、城市社会中响亮发声,由此也构成了“燃冉”计划向艺术家们发起的挑战。本届艺术季由“燃冉”青年艺术家群展单元、“燃冉”与Salomon联合呈现的Salomon声音特别单元以及与小红书艺术共同推出的社区共创艺术单元三大板块组成,16位(组)来自不同地区的中国青年艺术家,用创造性的表达丰富我们对于城市的感官认知。这三大板块不仅串联起整个上海新天地区域的内部与外部空间,连同艺术家们构建起一片在地人文与艺术表达交织的能量场,邀请人们在都市漫步中感受艺术与城市的奇妙共振。
作为“燃冉”青年艺术家孵化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燃冉”青年艺术家奖项围绕着“在地新生”议题展开并进行公开招募,收到了来自全球范围内超过422位(组)中国艺术家的申请,邀请8位“燃冉”文化顾问委员、8位(组)“燃冉”初审评委进行了奖项的评审,并鼓励奖项参与者们从各自的角度打开议题并进入在地创作中。此次“燃冉”青年艺术家群展单元由本年度“燃冉”青年艺术家奖项的3位获奖艺术家——“锐意探索奖”刘帅、“融合创新奖”黄冰、“好奇无限奖”刘澜瑄,与6位(组)“燃冉”驻留艺术家——曹澍、程新皓、胡芮、金佐宁、夏诚安+维楽、肖泽镧组成,在即将步入百年历史的“新天地壹号”建筑空间内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这些艺术家们不仅兼具本土意识与国际视野,具备跨学科的多元视角,他们的艺术作品也为我们扩展在地性的边界,剖析青年艺术家生态及创作面貌,提供了富有质感的鲜活样本。此外,作为本届艺术季的独家艺术合作媒体,拥有超过百年历史的艺术杂志ARTnews也将携手“燃冉”计划,带来主题视频《响亮的吻》,并于本次群展单元中呈现,邀请观众共同见证不断演变的艺术力量。
从创立之初,“燃冉”计划一直秉持着跨领域视野,并致力于搭建青年艺术家与品牌进行艺术商业跨界共创的平台。在对城市生活方式的持续观察和泛户外运动的热潮之下,今年的“燃冉”计划,将携手知名法国户外运动品牌Salomon,联合推出“燃冉”艺术季Salomon声音特别单元“侧耳·登高”。创立于1947年的法国户外运动品牌 Salomon始终助力热爱自我探索与表达的人们,在山地间不断地进行突破与挑战,这与“燃冉”计划“扶持青年艺术家共同探索艺术连接生活的多元可能性”的理念不谋而合。作为“燃冉”艺术季首次与商业品牌共同呈现的艺术季跨界单元,这一板块特邀参与往届“燃冉”计划的青年艺术家冯晨、高文谦、殷漪,以及合作支持方向声葵听觉空间设计工作室,通过一系列艺术作品邀请观众以行动触发散布在上海新天地公共空间和Salomon上海新天地旗舰店中的“山野之音”。越野世界冠军、Salomon精英运动员姚妙作为Salomon声音特别单元“声音使者”,同时也是“燃冉”艺术季首位跨领域合作使者,通过其专业经历中对山野体验的交流分享,为艺术家殷漪创作本次听觉空间提供了丰富的灵感线索;届时,姚妙将与观众一同侧耳登高,倾听来自户外山野中,人类与自然交互所产生的独特之音。
本届艺术季中的社区共创艺术单元“邻里环游”,由“燃冉”计划与小红书艺术共同发起,这也是双方首次开展的深度合作。小红书艺术作为“燃冉”艺术季的独家新媒体合作平台,在“燃冉”计划启动之初,以#我在街坊邻里搞创作为招募话题,邀请公众分享源自生活观察的艺术灵感与基于个人经历的创作构思。经过小红书艺术与“燃冉”团队的共同征选, nice group(@nice group)、桃乐茜(@桃乐西DX)、郑野许(@郑野许)3位(组)活跃在社交平台的年轻人成为了本板块首期入选的创作者,他们的创作内容将于新天地时尚二期B1的中庭广场呈现。本次社区共创艺术单元“邻里环游”不仅是一次线上线下“双”社区共创的亲密实践,也让来自人群中的艺术回到人群中去,丰富着城市文化与艺术生活。
三年来,通过XINTIANDI新天地与UCCA的持续探索,“燃冉”计划以双方独特的共构模式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创作扶持和资源整合,将上海新天地这片上海城市精神的核心承载地、国际级复合功能都心区转化为艺术舞台,为青年艺术家群体提供了自由的创作环境、开放的实验空间、广阔的创意展示平台以及跨领域探索的多元可能性。
在艺术季期间,位于新天地新里3F的文化档案空间“天地本室”将以档案形式集中展示2022年至2024年“燃冉”计划的获奖艺术家和驻留艺术家的创作历程,以期为“城”、“市”、“人”提供一次凝聚时间的在地启示。“燃冉”也欣然邀请更广泛的文化艺术爱好者来到现场,跟随“燃冉”艺术家的创作脉络,一同感受艺术与生活、城市与人文、文化与消费之间的碰撞之响。
本次“燃冉”艺术季由XINTIANDI新天地联合UCCA共同主办,ARTnews担任独家艺术合作媒体,小红书艺术则为本次艺术季提供独家新媒体合作平台。Salomon为本次艺术季节特别合作伙伴,So Creative担任视觉合作伙伴,米行文化提供空间及展陈设计支持。
2024“燃冉”艺术季参观指南:
青年艺术家群展单元
2024.11.6 – 2024.11.30
11:00-19:00(18:30停止入场)
新天地壹号
上海市黄浦区,太仓路181弄1号
天地本室与“燃冉”档案
2024.11.6 – 2024.11.30
11:00-19:00(18:30停止入场)
新天地新里F3层
上海市黄浦区,太仓路181弄2号
社区共创艺术单元
2024.11.6 – 2024.12.8
新天地时尚二期 B1中庭
Salomon声音特别单元
2024.11.6 – 2024.12.8
Salomon上海新天地旗舰店、
新天地时尚一期连廊、石库门街区
“燃冉”青年艺术家孵化计划是由瑞安新天地旗下品牌 XINTIANDI新天地与UCCA共同发起的三年战略合作项目,旨在整合双方资源与优势,为青年艺术家提供创作支持与专业发展机会的平台。
“燃冉”期待与青年艺术家共同探索艺术连接生活的多元可能性,激发多学科跨领域的创作实践。与此同时,“燃冉”致力于构建可持续的艺术生态与文化场域,吸引更广泛的文化艺术精神社群,助力当下艺术现场的发生。
关于青年艺术家群展单元
刘澜瑄
1997年出生于广东深圳,毕业于罗德岛设计学院及芝加哥艺术学院版画系,现工作和生活于上海。作品基于材料探索,涵盖纤维、艺术家书和版画等领域。她通过记录人类身体和精神的变化,利用纸张、皮革、毛发、骨骼等多元的纤维材料来表达生命的流转,探寻自然界中生老病死的循环以及混沌与秩序之间的对比。其个展包括:“Eternal Cycle”(INCUBATOR,芝加哥,2021)。 作品曾于以下机构展出: Minnesota Center For Book Arts(明尼阿波利斯,2024); Stasis Space(北京,2024);天目里美术馆(杭州,2023);和美术馆(顺德,2022);Manifest Creative Research Gallery &Drawing Center(辛辛那提,2021);Chicago Athletic Association(芝加哥,2019)和Woods-Gerry Gallery(普罗维登斯,2019)等。
刘帅
1992年出生于山东,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杭州与深圳。他常以动物、植物、沙石等自然物的视角去回望和预演土地、气象、人、非人生命之间的联系。刘帅长期关注由战争、外来物种入侵、宠物贸易等现象连结起的此地与彼方。他使用装置、声音、影像和民间技艺等媒介,呈现自然与人世中易被忽略的刺痒和微光。其个展/个人项目包括:“昆虫·家”(歌德学院,北京,2022); “顺时针的水声”(Random Play,杭州,2020)。参加的群展包括:“让候鸟飞”(瀫石光,龙游,2023);第三届拉纳卡双年展“Home Away From Home”(塞浦路斯,2023);“动物看见了吗?”(Pidan Gallery,上海,2023);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看见最初500米”(深圳,2022)等。作品曾获荷兰生物艺术&设计奖(2024);入选单向街基金会·水手计划(2024);获克劳斯亲王种子奖(2023)和歌德学院“地方知识与多元化生态感知”项目资助(2022)。
黄冰
1996年出生于中国广东,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在她的艺术实践中,黄冰常采用非虚构与虚构相纠缠的工作方法,来讨论她眼中人与系统的关系。在个体生命状态与历史语境间建立幽深对话是她现阶段创作的热情所在。其主要作品包括:探讨老年人与青年人代际关系问题的纪录剧场作品《老有所依》(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北京、第八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北京,2021 / 2022);探讨身体、容器与空间关系的行为表演作品《房间里的山》,该作品作为开幕表演参与群展“日光之下——当代白瓷展”(天青艺术中心,北京,2021);在边境叙事语境下重述女性生命体验的自动化写作与图像作品《奇迹:如何杀死一只草莓》,该作品参与群展“从安东到丹东:鸭绿江上的木筏、断桥与过客”(十点睡觉艺术中心,北京,2022);作为戏剧创作的以认知科学家侯世达自传文本为基础的赛博剧场作品《我是一个怪圈》,该作品参与群展“AI & NI/人工智慧与自然智慧”(4C Gallery,洛杉矶,2023)等。
夏诚安+维楽
Chengan+Villo,由艺术家夏诚安与维楽在2022年成立的艺术组合,主要研究人的主观认识与社会的客观概念是如何在技术发展中被塑造与改变的。他们利用影像、表演和装置艺术,探索人与物、人与社会在虚拟和现实中的复杂联系。夏诚安,1995年出生,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夏诚安的重要展览包括:“人造魅力”(集美新城市民广场展览馆,厦⻔,2022);“既要左对⻬,又要右对⻬”(画清池,成都,2022);“PSA青策计划:平面游击:起来!数字失神者”(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线上,2021)。曾入围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发现奖(2022)。维楽,1994年出生,毕业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摄影专业,是MAGESPACE成员之一。维楽的重要展览包括:“Yimingrui”(Northlight画廊,坦佩,2020);“Saccharine Journey”(哈里·伍德画廊,坦佩,2018);“Circle of Influence”(Northlight画廊,凤凰城,2022);“Idyll”(Lionel Rombach画廊,图森,2017);“我们身处历史何处”(过云楼,苏州,2022)等。
金佐宁
艺术家、策展人、音乐人类学学者。成⻓于香港,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主修钢琴演奏,后于美国夏威夷大学研究院修习音乐人类学(Ethnomusicology)。在她的当代艺术实践中,以“噪音”作为自我角色的诠释与创作命题,不断尝试突破生涩的学术话语与文化原生社会间的隔阂,并从时空和材质等维度揭示声音中的公共性,探索声音是如何被运用于想像、创造、定义和表演文化认同。她利用跨领域的脉络,也试图激发观众对当代“怀旧”与“跨界”的批判思考,提出以传统文化中的时空观念重新检视“当代”的涵义。金佐宁参展的项目包括:“地方音景:苏州的声音地理”(苏州,2021);“原音:太原的地方声景”(太原,2021);2022“燃冉”艺术季——回环之歌(上海,2022)等。作为策展人,她曾入围2021 OCAT研究中心“研究型展览计划”及2023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终选名单。2022年, 金佐宁成为德英基金会首届策展学者,出版论文“错过的约会——重返声音的扩展场域”。2023至24年度,金佐宁获选为“燃冉”驻留艺术家。其文章及展评写作常⻅于《信睿週报》、Brooklyn Rail、ARTnews(中文版)等。
程新皓
1985 年出生于云南省,2013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作为艺术家工作生活于云南昆明。他的作品通常基于长期的田野调查,并均与其故乡云南相关。通过身体在场的工作方式,程新皓使用录像、装置、摄影与文字等媒介,体察不同来源的逻辑、话语、知识与其背后的自然、社会、历史现象,及镶嵌于其中的行动者之间的复调链接。近年来,他的长期项目包括:与跨境族群莽人相关的 “陌生地形”Strange Terrains,2013至今);与滇越铁路相关的 “致海洋”(To the Ocean,2018至今);与流动及口传文学传统相关的 “云南故事集”(Tales about the South of Clouds,2021至今;以及聚焦于道路系统与其间行动者的项目 “叠层与漂砾”(Stratums and Erratics, 2022至今)等。
肖泽镧
坍塌工作组发起人、创作者、肢体表演者。作为职业舞者,他以身体作为切入点,借由多样的媒介打开身体的不同面向与更多自由;直视当代身体的可控与不可控,强调人的在场与真实性、参与性、残酷性的“剧场”,寻找关系性的一切潜在可能。作品多以剧场展演、影像、装置等混合媒介形式出现,记录时代之下的身体所投射出的潜藏信息。他试图打破传统的“编舞”,来强调“编排空间”这一概念,并在这种特别的“编舞”中,力图使所有参与者卷进空间的“剧场”之中。其展演经历包括:“无器官身体1.0 ”(第三届当代戏剧双年展,深圳,2020));“无器官身体2.0”(上海复星艺术中心,上海,2021);“旧神的习惯”(Heller au欧洲艺术中心,德雷斯顿,2022);“藻井”(UCCA“梦游天地”公共艺术季,上海,2022);“早餐的培根”(NOWNESS舞蹈影像实验室获奖制作, 2023);“舞厅”(上海超沉浸艺术节、燃冉艺术家驻地项目 ,2023 / 2024 )等。
胡芮
胡芮以影像、装置、游戏及模拟技术进行创作。他以多重视角关注与时间相关的问题,包括因果、预测、选择、语言等,近期创作尤其体现在气候叙事、计算机显卡作为预测仪器、决策背后的情感与偏执等方面。2017年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获得设计媒体艺术系艺术硕士学位,2014年于纽约大学获得电影系艺术学士学位并辅修计算机科学。
曹澍
曹澍的创作媒介以叙事性的3D数字影像、电子游戏、场域装置为主,基于具体地方的调查和研究,将计算机图形技术背后复杂的生产机制和神话隐喻与历史档案、社会议题紧密编织在一起,他近期的系列创作围绕个人家族史中与集体主义有关的幽灵学叙事展开。近年曹澍曾获2022年OCAT × KADIST青年媒体艺术家奖、2021年上海影像博览会Exposure Award、2017年BISFF艺术探索奖等。近期作品在巴塞尔乡村州美术馆、澳门艺术博物馆、悉尼白兔美术馆、马德里Matadero当代艺术文化中心、香港M+博物馆、UCCA沙丘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亚洲协会香港中心、天目里美术馆、OCAT上海馆、纽约Sleep Center等机构展出。近年参加了瑞士巴塞尔Atelier Mondial(2017)、日本横滨黄金町Bazaar(2019)、以及慕尼黑Muffatwerk(2023)的驻地项目。除此之外,曹澍的作品也入围了世界各地的影展主竞赛单元,包括莱比锡纪录片与动画电影节、昂西国际动画节、米兰电影节、渥太华国际动画节、汉诺威国际短片节等。其作品收藏于卡蒂斯特艺术基金会、悉尼白兔美术馆、天目里美术馆、尧山艺术基金会、浙江美术馆等机构。
关于Salomon声音特别单元
冯晨
冯晨1986年出生于中国武汉,目前生活、工作于中国杭州。他200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并于2014年参加了荷兰阿姆斯特丹Rijksakademie艺术家驻留项目,开展为期两年的艺术研究。冯晨的作品涉及录像、雕塑和装置艺术,他将视觉和听觉同步,试图在不同的信号之间插入线索,引导观众重新审视对于感官的信任。在他的艺术实践中,感知与现实互动着交织成迷宫,重申经验在存在中作为最重要、最真实部分的核心地位,以及经验作为现实本质的重要性。
冯晨的个展包括2017年、2019年和2023年分别于胶囊上海举办的同名个展“冯晨”、“瞬间的瞬间”,以及“假作游戏”。 2018年,他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呈现了个人项目“光的背面—色彩”。基于此项目,其“光的背面—影”随后同年于上海复星艺术基金会的Annex空间展出。
冯晨近期参与的群展包括:“老君的炼丹炉”,(白兔美术馆,悉尼,澳大利亚,2024);“动为行”,(天目里美术馆,杭州,2023);“白洞”,(798 CUBE,北京,2023);“请注意——”(UCCA沙丘美术馆,北戴河阿那亚黄金海岸,2020-2021);“第六届广州三年展—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广东美术馆,广州,2018-2019);“城市无界—静安国际雕塑展”(静安雕塑公园,上海,2018)。他的作品也曾在展览“OPEN 2015”(荷兰皇家视觉艺术学院,阿姆斯特丹,2015)和“Video Art | June Edition”(孟买城市博物馆,孟买,2015)中展出。
他的作品被多个知名机构收藏,包括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中华艺术宫和荷兰皇家视觉艺术学院。其艺术实践也受到《艺术论坛》《燃点》《艺术当代》和《Flash Art》等国际艺术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报道。
高文谦
生于山东,现工作生活于北京。201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2019年毕业于巴黎美术学院。他的创作涉及交互装置、游戏、实验影像、互联网,声音等诸多媒介。他针对媒介本体的“元叙事”,探索围绕着媒介的世界。媒介引发的真假边界和时间问题,常被作为切入点。通过对演绎概念,在新旧不同介质与技术的叠加与断裂之间不断进行实验,让人们重新思考眼前多重的现实情境。
其作品曾多次展出于雅典数字艺术节(2021,2022);亚洲计算机图形学大会(2020,2021);深港双城双年展(2020);莱比锡动画纪录片电影节(2019);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2016,2018);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2016,2017);中国独立影展(2016);北京设计周(2021);中国独立动画论坛( 2016,2018);武汉双年展(2022);济南双年展(2023);新疆双年展(2023,2024);欧洲媒体艺术节(2023);文件—电子语言国际艺术节(2023)等。曾于A4美术馆、巴黎东京宫参与驻地项目。
向声葵听觉空间设计工作室
主理艺术家殷漪、主理建筑师庄慎、主理人唐煜。
向声葵听觉空间设计工作室是国内首家专注于声音与空间综合研究的工作室。
殷漪
音乐家、艺术家、策展人。目前生活工作于上海。
作为以听觉为思考核心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富于哲思与诗意。其作品涉及音乐、表演、声音艺术、装置、剧场、影像。他曾受邀参加上海双年展(2016)、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2018)、深港城市\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2023)。
关于社区共创艺术单元
郑野许
郑野许1997年出生于山西,2018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摄影专业,现生活于杭州。郑野许擅长将日常物品转化为艺术作品,其创作最初源于为朋友制作礼物。她曾策划并参与群展“重复练习”(橘若艺术馆,湖州,2024),此外,她还参与了于上海虹桥天地呈现的“循循有新”环保艺术装置展(2024),并于广州百信广场呈现个展“今天是假期”(2024)。
桃乐茜
桃乐茜出生于1998年,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UCL),主修创意纪录片及实践专业(Creative Documentary by Practice)。目前,她定居于浙江,专注于通过声音、照片、影像等多种媒介进行创作,探索人与环境之间的深层关系。她的作品旨在揭示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世界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不断追问“何为真实的生活和人性”。桃乐茜曾担任独立纪录片导演、2024年英雄联盟职业联赛(LPL)春季赛宣传片执行导演,以及国际动物未来生态影展(IAFFF)的座谈会采访者。
nice group
nice group是一家新兴的跨界设计机构,专注于创新性产品开发与设计, 由创意人⻩政俊、建筑师蔡振昆、产品设计师张雅炜这三位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跨界人士联合创立。
黄政俊(@壮壮):nice group创始人、品牌主理人。他是一名平面设计师和创意人,于2022年创立创意热店BASE基础作业,并于2024年设立nice group。同时,他还是@BASECOFFEE的主理人。他曾先后在BBDO、JWT、Verawom等4A广告公司及本土广告公司工作,擅⻓toB传播与针对年轻人的营销策略,曾服务于阿里云、小红书、 腾讯视频、字节跳动等知名客户。其成功案例有“小红书送你一杯春节慢乐”、“小红书送你一杯好久不⻅”、“阿里云温暖世界的工程诗”、“airbnb隔空投送100个漫⻓奇遇夜”等营销活动,其作品曾为他斩获one- show、中国4A金印奖、艾菲奖、金投赏等多个奖项。
蔡振昆(@蔡工):nice group联合创始人、首席设计师。他是一位对实践充满热情的建筑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专业,拥有多年建筑、空间、家具等设计实践经验。 蔡振昆曾先后于TEMP 建筑设计事务所、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等地进行实践,其作品涵盖公共建筑、美术馆、商业空间、家具、装置等多个领域。
张雅炜(@Yawei张设计):nice group联合创始人、商务总监。他曾在美国留学、工作七年,曾于美国Studio Gorm、Nike、Adidas等知名企业就职。归国后,张雅炜曾任俄勒冈大学国际事务处主任,以及上海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德稻大师班艾斯林格工作室讲师。2021年,他成立WY&P设计咨询公司。张雅炜拥有多项设计专利,曾荣获多项国际设计大奖。2022年,他入选福布斯环球联盟成员,2023年受邀成为UDA世界设计联盟专家讲师。
关于XINTIANDI新天地
XINTIANDI新天地品牌由中国卓越可持续城市社区的投资者和管理者瑞安新天地打造,自2001年上海新天地的诞生开启了城市更新、文化传承及可持续社区的创造之路,见证并引领了中国商业发展的蝶变及城市文化记忆的塑造,通过多个标杆城市社区的打造,推动上海、武汉、佛山、重庆、南京等城市可持续发展。作为生活方式先锋品牌,XINTIANDI新天地致力于透过非凡的创意文化内容,赋能多元的社交体验,构筑具有情感共鸣的文化及社交目的地。多年来XINTIANDI新天地不断携手多维度、多视角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开展先锋尝试,以富有中国质感的品质内容持续推动支持本土创艺力量,充分践行了“在地新生——Bringing Heritage to Life”的品牌文化策略,以更有共鸣、更为丰富、更具意趣的方式实现人与人、人与社区、人与城市的有机联结,打造具有文化向心力的社区。
关于UCCA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秉持“持续让好艺术影响更多人”的机构理念,致力于促进全球对话与文化交流。2007年,作为非营利美术馆,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于北京798艺术区中心地带对公众开放,占地总面积逾10000平方米,场馆主体建筑为1950年代的原厂房改造而成。目前,UCCA已拥有北京主馆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UCCA Edge、江苏宜兴UCCA陶美术馆和北戴河UCCA沙丘美术馆4座场馆。除提供艺术展览、公共项目和研究计划外,UCCA还包括致力于公益事业的4A级基金会、为儿童提供全方位艺术教育的UCCA Kids,以及专注探索艺术跨界合作的UCCA Lab。在连续荣获中国杰出美术馆荣誉的同时,UCCA也为全球艺术机构的发展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一体化运营新模式。
SALOMON
SALOMON萨洛蒙来自法国,创立于1947年,总部位于法国安纳西小镇,紧邻法国阿尔卑斯山山脚,是全球知名的户外运动品牌。SALOMON一直致力于推动滑雪、越野跑等山地运动的发展以及产品的进步。对于品质的要求和不倦的匠心精神推动着我们去创造更具领先科技的装备,帮助喜欢自由的人在山地间不断挑战自我。SALOMON也开始利用户外文化和户外精神去影响更多的年轻人,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户外运动中。
小红书艺术
作为生活方式平台,小红书艺术致力于践行大众美育工作,助力艺术融入生活,带动大众对艺术与审美的探索和参与。同时,小红书艺术通过联合艺术创作者、艺术机构、院校、媒体等行业伙伴,以内容共建、项目推广、审美普及等方式,持续陪伴艺术行业成长发展,打造艺术社交阵地。
ARTnews
ARTnews创建于1902年,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久及发行最广泛的艺术杂志,全球艺术界和艺术市场最值得信赖的信息来源。我们的读者遍布124个国家,覆盖超过18万名全球重要艺术家、策展人、学者、画廊家、拍行专家等重要艺术界人士。1990年起,ARTnews每年发布「TOP 200 COLLECTORS」全球藏家榜单,汇集世界上最活跃和最顶级的艺术收藏家。2023年,ARTnews正式进入中国,见证并参与塑造不断演变的艺术生态。
So Creative Studio
由Roger罗天泽和Dotti共同成立于2022年,So Creative Studio致力于为品牌和机构注入全面且活泼的视觉方案,从品牌策略和创意,到视觉传达、动态设计和影像传播,我们主张不为创意设限,积极探索艺术的多元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