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导览

这组照片都是2009年拍摄的,我们能够看到大张的黑色相纸上白色的放电痕迹。它们有的像闪电,有的像小树,还有一些像原生生命形态。它们看起来都非常原始,仿佛我们正在通过照片见证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见证地球在宇宙大爆炸中形成。杉本博司想让我们直面起源的尽头,直面一切的起源。

杉本博司用范德格拉夫起电机产生 40万伏特的电压,然后将电流导向浸在盐水中的金属板上。这些金属板上摆放了底片,从而可以捕捉到放电的瞬间。这些底片冲洗出来的照片是关于摄影术的摄影。它们展现了摄影媒介捕捉能量瞬间释放的能力,同时让我们窥见了更伟大的东西,看到了正在形成的宇宙。杉本博司认为它们还展现了自己头脑中的暗房。这是他的所见所感,那么,您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呢?

乔弗里·巴钦
在展览的这一部分,您将会看到杉本博司的“剧场”系列中一些描绘汽车影院的照片。杉本博司曾环游美国,拍下这种典型的美式消遣——人们把车停在户外银幕前,舒舒服服地在车里看电影。《三城汽车影院,圣贝纳迪诺》拍摄于1993年。杉本博司将相机放置在银幕下方,照片中发光的矩形银幕就像夜空中闪亮的灯塔。相机的曝光时间同影片的时长一致,整部影片被浓缩为一幅画面。耀眼的空白银幕照亮了相片的前景,我们的目光聚焦到银幕周边醒目的植被,怪诞的空旷游乐场,没有孩子玩耍,甚至没有一位电影观众。

相机的长曝光捕捉到了飞机和卫星掠过的轨迹,在巨大的银幕后方构成了交错的网络。不同类型的电影使用不同的场景照明,这也会对杉本博司照片中银幕的亮度产生不同的影响。恐怖片往往用较暗的光线来增加悬念,爱情电影则有更明快的画面,与美满的结局相得益彰。您觉得杉本博司在这张照片中拍摄了哪种类型的电影呢?

海沃德美术馆策展助理苏珊娜·佩托
在这张照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它横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以及美国的密歇根、明尼苏达、威斯康星三州。在拍摄时,湖泊的地理位置对杉本博司来说似乎是次要的。他首先考虑的是构图的鲜明统一,以至于照片看起来几乎完全不像是一幅海景。当我退后一步看这件作品时,整个画面仿佛一本书,而海平线是书页之间的折痕。

海沃德美术馆助理策展人托马斯·萨顿
这两幅作品出自杉本博司2018年创作的“光学”系列。在这个系列中,艺术家捕捉了阳光穿过暗室中的玻璃棱镜后的效果。每张照片都记录了在这一过程中呈现出的色彩。有些“光学”照片只描绘了一种颜色,比如《光学027》。

这张照片的颜色是如此均衡、丰富,以至于表面看起来几乎是画上去的。杉本博司认为,这些创作更应该被看作是绘画而非摄影,他曾提到想要捕捉的就是色彩本身。“光学”系列也因其彻头彻尾的抽象风格在杉本博司的创作中脱颖而出,而它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光学”是杉本博司迄今为止唯一的彩色系列。“光学”系列中还有一些作品描绘了几种不同的色彩,比如《光学163》底部至少有两种深浅不同的蓝色,之后过渡向绿色、褐红色,最后变为黑色。这种视觉效果与地球大气层的样子类似,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外太空,或是令人着迷的夜空。

——艾莉·比斯瓦斯
1974年移居纽约后,杉本博司时常参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等文化场馆。这座博物馆收藏了由现代动物标本制作的先驱——罗伯特·洛克威尔和卡尔·阿克利塑造的动物栖息地模型,并因这些惟妙惟肖的模型闻名世界。杉本博司对陈列在彩绘布景和人造枝叶前的动物标本颇为着迷。1976 年,杉本博司再次回到这里,花了很多个晚上,用老式大画幅木箱相机拍摄博物馆中的展品。1976 年的《北极熊》是他的首批作品之一,描绘了一片极地景观中,一只大张着嘴的北极熊,而它的脚下是刚捕获的海豹。杉本博司解释道:"就在我亲眼看到自己成功地让这头熊在底片上活过来的那一刻,我的艺术家生涯开始了。”杉本博司有时会被误认为是野生动物摄影师,这让我们开始怀疑摄影是否具有“反映真实”的能力。

海沃德美术馆策展助理苏珊娜·佩托
最初吸引杉本博司前往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拍摄立体景观模型的原因不仅仅是试图“记录”,而更是为了“欺骗”。具体来说,他想要探索在照片中,已经逝去的生命如何仿佛重现生机。为了达到这种效果,他使用黑白胶片让这些封闭的自然场景看起来更加栩栩如生。正如杉本博司在之后的摄影系列中所做的那样,他抹去了周边环境的痕迹,博物馆的布景从未出现在照片里。相反的是,观众沉浸在每个立体模型各自预设的场景之中。与照片类似,立体模型也呈现消逝的生命,同样具有纪念的意味。杉本博司第一次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看到立体模型时,就敏锐地感知到了这一特性,被它捕捉到的万物存在的脆弱感所折服。

海沃德美术馆馆长拉尔夫·鲁格夫
这张照片展现了位于纽约公园大道的西格拉姆大厦,这座建筑由出生于德国的现代主义建筑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设计。西格拉姆大厦的外幕墙使用了玻璃、钢、铜等非功能性材料,没有其他任何装饰,这在当时显得极具革命性。

杉本博司将密斯·凡德罗视为大师,他希望拍摄的照片能像时光机一样,将自己带回密斯·凡德罗开始构想这幢大厦的瞬间。杉本博司模糊了建筑的细节,仅仅展示这座摩天大楼在纽约天际线下笔直的轮廓,让我们窥见建筑师心中,这座如今的标志性建筑最初的样貌。

海沃德美术馆助理策展人托马斯·萨顿
这张照片呈现了19世纪末石膏打造的数学模型,在这些模型制成很久之后,杉本博司在东京大学拍摄了整个“观念之形”系列。当您在看这件模型时,会注意到它的表面伤痕累累、坑坑洼洼,看起来古老而破旧,那是因为它已经被钻研学术的数学系学生触碰、摆弄了一百余年。您还会发现,与小巧、可以拿在手上的数学模型实物相比,这张照片的尺寸要大得多。在这里,杉本博司再次以“表征”做文章,探寻将三维形态转化为二维图像的意义。比例模型、表征等概念是杉本博司作品的核心,在这张照片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玛格利特·韦特海默
您面前的物体是用金属呈现的数学结构——恒定负曲率旋转曲面。在数学术语中,它是球的几何相反体,也可以被理解为负数的几何等价物。您可以注意到它的顶端几乎延伸向无限远,事实上,在真实的数学模型中,它就是无限延展的,而杉本博司也在作品中暗示了这种可能。为了呈现这个精致的造型,杉本博司使用了日本最尖端的金属加工工艺,打磨出这件精细的模型。它也是杉本博司对19世纪同一曲面石膏模型的重现。那些小巧、粗糙、可以拿在手上的石膏模型都已经老化,有了缺口和凹痕,而杉本博司想要以金属而非石膏,利用高科技现代技艺,重新打造这些19世纪的美的实体。

玛格丽特·韦特海姆
1995年,经过长达七年的交涉,杉本博司终于获准拍摄日本京都三十三间堂中的1001尊千手观音像。他在10天的时间里完成了49张黑白明胶银盐照片,并将这个系列命名为“佛之海”。 从每天清晨5:30开始,杉本博司将8×10的大尺幅相机架在高三脚架上,完成3个小时的拍摄。

杉本博司从正面角度捕捉朝阳照耀下闪闪发光的观音像。在他看来,成片的图像能为观众带来比在现实中观看佛像更好的体验。因为游客通常只能等到寺庙开放入场后,才能在糟糕的荧光灯下观看这些佛像。这些观音像从12世纪以来几乎未曾改变,而现在,它们又一次沐浴在与寺庙建造时相同的日光下。这些黑白照片超越了时间,呈现了平安时代的人们可能看到的佛像的样子。

UCCA策展人张南昭

“放电场”系列

这组照片都是2009年拍摄的,我们能够看到大张的黑色相纸上白色的放电痕迹。它们有的像闪电,有的像小树,还有一些像原生生命形态。它们看起来都非常原始,仿佛我们正在通过照片见证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见证地球在宇宙大爆炸中形成。杉本博司想让我们直面起源的尽头,直面一切的起源。

杉本博司用范德格拉夫起电机产生 40万伏特的电压,然后将电流导向浸在盐水中的金属板上。这些金属板上摆放了底片,从而可以捕捉到放电的瞬间。这些底片冲洗出来的照片是关于摄影术的摄影。它们展现了摄影媒介捕捉能量瞬间释放的能力,同时让我们窥见了更伟大的东西,看到了正在形成的宇宙。杉本博司认为它们还展现了自己头脑中的暗房。这是他的所见所感,那么,您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呢?

乔弗里·巴钦

《三城汽车影院,圣贝纳迪诺》(1993)

在展览的这一部分,您将会看到杉本博司的“剧场”系列中一些描绘汽车影院的照片。杉本博司曾环游美国,拍下这种典型的美式消遣——人们把车停在户外银幕前,舒舒服服地在车里看电影。《三城汽车影院,圣贝纳迪诺》拍摄于1993年。杉本博司将相机放置在银幕下方,照片中发光的矩形银幕就像夜空中闪亮的灯塔。相机的曝光时间同影片的时长一致,整部影片被浓缩为一幅画面。耀眼的空白银幕照亮了相片的前景,我们的目光聚焦到银幕周边醒目的植被,怪诞的空旷游乐场,没有孩子玩耍,甚至没有一位电影观众。

相机的长曝光捕捉到了飞机和卫星掠过的轨迹,在巨大的银幕后方构成了交错的网络。不同类型的电影使用不同的场景照明,这也会对杉本博司照片中银幕的亮度产生不同的影响。恐怖片往往用较暗的光线来增加悬念,爱情电影则有更明快的画面,与美满的结局相得益彰。您觉得杉本博司在这张照片中拍摄了哪种类型的电影呢?

海沃德美术馆策展助理苏珊娜·佩托

《苏必利尔湖,喀斯喀特河》(1995)

在这张照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它横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以及美国的密歇根、明尼苏达、威斯康星三州。在拍摄时,湖泊的地理位置对杉本博司来说似乎是次要的。他首先考虑的是构图的鲜明统一,以至于照片看起来几乎完全不像是一幅海景。当我退后一步看这件作品时,整个画面仿佛一本书,而海平线是书页之间的折痕。

海沃德美术馆助理策展人托马斯·萨顿

《光学027》《光学163》

这两幅作品出自杉本博司2018年创作的“光学”系列。在这个系列中,艺术家捕捉了阳光穿过暗室中的玻璃棱镜后的效果。每张照片都记录了在这一过程中呈现出的色彩。有些“光学”照片只描绘了一种颜色,比如《光学027》。

这张照片的颜色是如此均衡、丰富,以至于表面看起来几乎是画上去的。杉本博司认为,这些创作更应该被看作是绘画而非摄影,他曾提到想要捕捉的就是色彩本身。“光学”系列也因其彻头彻尾的抽象风格在杉本博司的创作中脱颖而出,而它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光学”是杉本博司迄今为止唯一的彩色系列。“光学”系列中还有一些作品描绘了几种不同的色彩,比如《光学163》底部至少有两种深浅不同的蓝色,之后过渡向绿色、褐红色,最后变为黑色。这种视觉效果与地球大气层的样子类似,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外太空,或是令人着迷的夜空。

——艾莉·比斯瓦斯

《北极熊》(1976)与“透视画馆”系列

1974年移居纽约后,杉本博司时常参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等文化场馆。这座博物馆收藏了由现代动物标本制作的先驱——罗伯特·洛克威尔和卡尔·阿克利塑造的动物栖息地模型,并因这些惟妙惟肖的模型闻名世界。杉本博司对陈列在彩绘布景和人造枝叶前的动物标本颇为着迷。1976 年,杉本博司再次回到这里,花了很多个晚上,用老式大画幅木箱相机拍摄博物馆中的展品。1976 年的《北极熊》是他的首批作品之一,描绘了一片极地景观中,一只大张着嘴的北极熊,而它的脚下是刚捕获的海豹。杉本博司解释道:"就在我亲眼看到自己成功地让这头熊在底片上活过来的那一刻,我的艺术家生涯开始了。”杉本博司有时会被误认为是野生动物摄影师,这让我们开始怀疑摄影是否具有“反映真实”的能力。

海沃德美术馆策展助理苏珊娜·佩托

“透视画馆”系列

最初吸引杉本博司前往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拍摄立体景观模型的原因不仅仅是试图“记录”,而更是为了“欺骗”。具体来说,他想要探索在照片中,已经逝去的生命如何仿佛重现生机。为了达到这种效果,他使用黑白胶片让这些封闭的自然场景看起来更加栩栩如生。正如杉本博司在之后的摄影系列中所做的那样,他抹去了周边环境的痕迹,博物馆的布景从未出现在照片里。相反的是,观众沉浸在每个立体模型各自预设的场景之中。与照片类似,立体模型也呈现消逝的生命,同样具有纪念的意味。杉本博司第一次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看到立体模型时,就敏锐地感知到了这一特性,被它捕捉到的万物存在的脆弱感所折服。

海沃德美术馆馆长拉尔夫·鲁格夫

《西格拉姆大厦》(1997)

这张照片展现了位于纽约公园大道的西格拉姆大厦,这座建筑由出生于德国的现代主义建筑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设计。西格拉姆大厦的外幕墙使用了玻璃、钢、铜等非功能性材料,没有其他任何装饰,这在当时显得极具革命性。

杉本博司将密斯·凡德罗视为大师,他希望拍摄的照片能像时光机一样,将自己带回密斯·凡德罗开始构想这幢大厦的瞬间。杉本博司模糊了建筑的细节,仅仅展示这座摩天大楼在纽约天际线下笔直的轮廓,让我们窥见建筑师心中,这座如今的标志性建筑最初的样貌。

海沃德美术馆助理策展人托马斯·萨顿

“观念之形”系列

这张照片呈现了19世纪末石膏打造的数学模型,在这些模型制成很久之后,杉本博司在东京大学拍摄了整个“观念之形”系列。当您在看这件模型时,会注意到它的表面伤痕累累、坑坑洼洼,看起来古老而破旧,那是因为它已经被钻研学术的数学系学生触碰、摆弄了一百余年。您还会发现,与小巧、可以拿在手上的数学模型实物相比,这张照片的尺寸要大得多。在这里,杉本博司再次以“表征”做文章,探寻将三维形态转化为二维图像的意义。比例模型、表征等概念是杉本博司作品的核心,在这张照片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玛格利特·韦特海默

《数理模型006》(2006)

您面前的物体是用金属呈现的数学结构——恒定负曲率旋转曲面。在数学术语中,它是球的几何相反体,也可以被理解为负数的几何等价物。您可以注意到它的顶端几乎延伸向无限远,事实上,在真实的数学模型中,它就是无限延展的,而杉本博司也在作品中暗示了这种可能。为了呈现这个精致的造型,杉本博司使用了日本最尖端的金属加工工艺,打磨出这件精细的模型。它也是杉本博司对19世纪同一曲面石膏模型的重现。那些小巧、粗糙、可以拿在手上的石膏模型都已经老化,有了缺口和凹痕,而杉本博司想要以金属而非石膏,利用高科技现代技艺,重新打造这些19世纪的美的实体。

玛格丽特·韦特海姆

“佛之海”系列

1995年,经过长达七年的交涉,杉本博司终于获准拍摄日本京都三十三间堂中的1001尊千手观音像。他在10天的时间里完成了49张黑白明胶银盐照片,并将这个系列命名为“佛之海”。 从每天清晨5:30开始,杉本博司将8×10的大尺幅相机架在高三脚架上,完成3个小时的拍摄。

杉本博司从正面角度捕捉朝阳照耀下闪闪发光的观音像。在他看来,成片的图像能为观众带来比在现实中观看佛像更好的体验。因为游客通常只能等到寺庙开放入场后,才能在糟糕的荧光灯下观看这些佛像。这些观音像从12世纪以来几乎未曾改变,而现在,它们又一次沐浴在与寺庙建造时相同的日光下。这些黑白照片超越了时间,呈现了平安时代的人们可能看到的佛像的样子。

UCCA策展人张南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