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
参观信息
票务
会员
团体
商店与书店
展览
UCCA北京
UCCA沙丘
UCCA Edge
UCCA陶
UCCA Offsite
项目
公共实践
出版物
档案
图书馆
尤伦斯艺术基金会
在线购票
成为会员
支持我们
加入我们
关于我们
UCCA北京
今日开馆,
10:00-19:00 (最后入场时间: 18:30)
UCCA沙丘
今日开馆,
9:30-18:00 (最后入场时间: 17:30)
UCCA Edge
今日闭馆,
UCCA陶
今日开馆,
10:00-19:00 (最后入场时间: 18:30)
EN
在线购票
成为会员
在线购票
成为会员
EN
返回
语音导览
此次丹尼尔·阿尔轩在UCCA沙丘美术馆的展览之所以取名为“时间之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沙漏,沙子在沙漏中落下的视觉效果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与展陈设计有着直接关系,展厅中的雕塑作品全都被沙子围绕。
几年前阿尔轩就曾来过沙丘美术馆,这座建筑整个埋在沙丘下面,光透过天花板上的开口射进来,带有某种原始而古老的氛围,给艺术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尔轩十分重视作品的尺寸,展览中的许多作品高矮不一,错落有致。同时,由于沙丘本身被沙子覆盖,美术馆被掩埋在沙土之下,阿尔轩也将沙的元素带了进来,让沙子的色彩过渡贯穿整个展览。
大约三年前阿尔轩开始筹备一场展览,化用了一些卢浮宫的馆藏。卢浮宫的古典雕塑收藏非常丰富,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甚至更早的基克拉迪文明。阿尔轩获得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些19世纪制作的古典雕塑的模型,这些模型的制作方式其实与他在工作室制作宝可梦模型的方式相同,于是阿尔轩向博物馆联盟提交申请,虽然历经波折,但最终获得许可,得以浇铸出此次展出的作品,仿佛在一千年甚至一万年后的将来重新审视、想象这些古典雕塑。
法国国家博物馆联盟是一个巴黎的文化机构,制作了这些古典雕塑的原作模型,用于研究和高校教学。阿尔轩获得了这些模型的使用权限,用自己的材料,例如水晶和火山灰来浇造作品,但是阿尔轩和他的团队必须前往巴黎,在他们的场馆内进行铸造。整个制作过程实际上都是在那里完成的。
《侵蚀乌尔比诺公爵》这件雕塑的原型其实是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这尊雕塑看起来有些古怪:洛伦佐·德·美第奇身着盔甲,或许正要去打仗,也或许刚从战场上回来。他的脖颈过分修长,可以感觉到米开朗基罗对身体的部分比例做了些调整,比真实的尺寸略大,阿尔轩选择用蓝色方解石和水晶处理了这些部分。这是阿尔轩接触到的为数不多的举世闻名的雕塑家的作品之一。而阿尔轩第一次化用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是他的摩西像,这座雕像保存在罗马城中的梵蒂冈。在阿尔轩看来,能够重新解读一件在艺术史语境中被广泛接受的作品是十分有趣的事情,仿佛可以回到过去,改变历史。
阿尔轩从小就开始画画,作一些汽车、相机和运动鞋之类草图。他在纽约的库伯联盟学院上学的时候,绘画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开始做雕塑以后,也经常靠绘画来研究作品。有些画是在雕塑前画好的,作为雕塑的构思,边画边思考雕塑如何成型;其他的则是雕塑完成后再画的,对作品进行重构想象。对阿尔轩来说,绘画是一种理解事物的方式,这种深层次的理解并不总是仅仅通过观看就能获得的。
这件阿尔勒的维纳斯残像是一件有趣的作品,原作的古老塑像起初发现于法国南部的阿尔勒,破碎成几片,有的部分已经遗失。后来得到修复,补上了手臂,摆好了头部,拼凑出人们认为她本来的样子。这件作品出土时,手臂是缺失的,修复者们只能推测维纳斯手上原本拿了什么。于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维纳斯,一只手拿着一个代表苹果的球体,另一只手握着本来应该是镜子的镜柄。阿尔轩本人十分喜欢这件作品,因为它让人看到,要了解历史如此悠久的雕塑最终要靠我们自己的诠释解读。修复雕塑的人不可能知道雕塑破损前真实的样子。所有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古老作品,都因我们而完整。是我们的想象力拼凑起它们背后的故事 。
这次展览很多作品的总体概念是从过去,或是当下选取一些我们已经了解,或者以为已经了解的事物呈现给观众,以未来的眼光审视它们。仿佛时光飞逝一万年后,看着现在与过去的文明残余混杂交错,历史与时间轰然倒塌,交织在一起。作品中侵蚀的部分让整个雕塑看起来正在崩裂消解。与此同时,雕塑中嵌入的水晶也可能会让人产生相反的感觉,认为雕塑在蓬勃生长。在人们的观念里,水晶让人联想到形成与生长。因此我们会思考:作品到底是在分崩离析,还是在逐渐生长成最终完整的样子?而这种对立的可能性实际上正是作品想要传达的意义所在。
《出土的侵蚀悲剧女神墨尔波墨涅铜像》是此次展览中的重要作品,她被放置在场馆之外的沙丘背后,并不是观众走进展览时首先看到的雕塑。这个巨大的女神残损头像,部分侵蚀,陷入沙中,让人感觉到整个雕塑可能在沙下继续延展生长。当观众看到这件作品,试着想象沙子表面下的女神身体继续下沉,没入地底,会感觉这仿佛是一件古老的雕塑,历经时间的洗礼,最终半埋在这里。就像展览空间内部的很多作品一样,这件作品也与沙子有着很重要的关联。
关于“时间之沙”
此次丹尼尔·阿尔轩在UCCA沙丘美术馆的展览之所以取名为“时间之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沙漏,沙子在沙漏中落下的视觉效果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与展陈设计有着直接关系,展厅中的雕塑作品全都被沙子围绕。
几年前阿尔轩就曾来过沙丘美术馆,这座建筑整个埋在沙丘下面,光透过天花板上的开口射进来,带有某种原始而古老的氛围,给艺术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尔轩十分重视作品的尺寸,展览中的许多作品高矮不一,错落有致。同时,由于沙丘本身被沙子覆盖,美术馆被掩埋在沙土之下,阿尔轩也将沙的元素带了进来,让沙子的色彩过渡贯穿整个展览。
古典雕塑
大约三年前阿尔轩开始筹备一场展览,化用了一些卢浮宫的馆藏。卢浮宫的古典雕塑收藏非常丰富,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甚至更早的基克拉迪文明。阿尔轩获得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些19世纪制作的古典雕塑的模型,这些模型的制作方式其实与他在工作室制作宝可梦模型的方式相同,于是阿尔轩向博物馆联盟提交申请,虽然历经波折,但最终获得许可,得以浇铸出此次展出的作品,仿佛在一千年甚至一万年后的将来重新审视、想象这些古典雕塑。
雕塑创作过程
法国国家博物馆联盟是一个巴黎的文化机构,制作了这些古典雕塑的原作模型,用于研究和高校教学。阿尔轩获得了这些模型的使用权限,用自己的材料,例如水晶和火山灰来浇造作品,但是阿尔轩和他的团队必须前往巴黎,在他们的场馆内进行铸造。整个制作过程实际上都是在那里完成的。
《侵蚀乌尔比诺公爵——洛伦佐·美第奇蓝色方解石像》
《侵蚀乌尔比诺公爵》这件雕塑的原型其实是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这尊雕塑看起来有些古怪:洛伦佐·德·美第奇身着盔甲,或许正要去打仗,也或许刚从战场上回来。他的脖颈过分修长,可以感觉到米开朗基罗对身体的部分比例做了些调整,比真实的尺寸略大,阿尔轩选择用蓝色方解石和水晶处理了这些部分。这是阿尔轩接触到的为数不多的举世闻名的雕塑家的作品之一。而阿尔轩第一次化用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是他的摩西像,这座雕像保存在罗马城中的梵蒂冈。在阿尔轩看来,能够重新解读一件在艺术史语境中被广泛接受的作品是十分有趣的事情,仿佛可以回到过去,改变历史。
绘画
阿尔轩从小就开始画画,作一些汽车、相机和运动鞋之类草图。他在纽约的库伯联盟学院上学的时候,绘画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开始做雕塑以后,也经常靠绘画来研究作品。有些画是在雕塑前画好的,作为雕塑的构思,边画边思考雕塑如何成型;其他的则是雕塑完成后再画的,对作品进行重构想象。对阿尔轩来说,绘画是一种理解事物的方式,这种深层次的理解并不总是仅仅通过观看就能获得的。
《阿尔勒的维纳斯半身像习作》
这件阿尔勒的维纳斯残像是一件有趣的作品,原作的古老塑像起初发现于法国南部的阿尔勒,破碎成几片,有的部分已经遗失。后来得到修复,补上了手臂,摆好了头部,拼凑出人们认为她本来的样子。这件作品出土时,手臂是缺失的,修复者们只能推测维纳斯手上原本拿了什么。于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维纳斯,一只手拿着一个代表苹果的球体,另一只手握着本来应该是镜子的镜柄。阿尔轩本人十分喜欢这件作品,因为它让人看到,要了解历史如此悠久的雕塑最终要靠我们自己的诠释解读。修复雕塑的人不可能知道雕塑破损前真实的样子。所有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古老作品,都因我们而完整。是我们的想象力拼凑起它们背后的故事 。
未来考古学
这次展览很多作品的总体概念是从过去,或是当下选取一些我们已经了解,或者以为已经了解的事物呈现给观众,以未来的眼光审视它们。仿佛时光飞逝一万年后,看着现在与过去的文明残余混杂交错,历史与时间轰然倒塌,交织在一起。作品中侵蚀的部分让整个雕塑看起来正在崩裂消解。与此同时,雕塑中嵌入的水晶也可能会让人产生相反的感觉,认为雕塑在蓬勃生长。在人们的观念里,水晶让人联想到形成与生长。因此我们会思考:作品到底是在分崩离析,还是在逐渐生长成最终完整的样子?而这种对立的可能性实际上正是作品想要传达的意义所在。
《出土的侵蚀悲剧女神墨尔波墨涅铜像》
《出土的侵蚀悲剧女神墨尔波墨涅铜像》是此次展览中的重要作品,她被放置在场馆之外的沙丘背后,并不是观众走进展览时首先看到的雕塑。这个巨大的女神残损头像,部分侵蚀,陷入沙中,让人感觉到整个雕塑可能在沙下继续延展生长。当观众看到这件作品,试着想象沙子表面下的女神身体继续下沉,没入地底,会感觉这仿佛是一件古老的雕塑,历经时间的洗礼,最终半埋在这里。就像展览空间内部的很多作品一样,这件作品也与沙子有着很重要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