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起,“UCCA言习所”定期邀请一位青年学者,为观众介绍并探讨他们新近的理论研究或译作。4月27日,UCCA邀请青年学者余玥来到现场,分享他对于公共艺术从近代到当代的形成与变化过程的看法。
公共艺术产生于近代,它是美学创建和艺术独立运动的成果,从一开始就显示出极强的人民性、批判性与革命性。这是因为美学作为感性研究的学问,本身就抱有对旧理性和旧规则进行批判的目标。但康德之后,公共艺术的激进革命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这是因为自此,这一艺术的基础和标准从革命性的艺术家那里,转移到了作为欣赏者的人民那里。其后,席勒给予了公共艺术一种均衡型艺术的意义,它的目标是平衡各种现实力量,并在人性基础上保持稳定的、对各种可能的开放性。席勒的这一思想后来被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者所继承。在当代,作为席勒的苗裔,郎西耶同样将公共艺术视作是一种跨概念、跨学科的真正艺术,并唤起了在唯美主义之中潜藏的艺术—政治能量。而相比于20世纪其它具有左翼色彩的艺术,正是这一能量促成了对于当代公共艺术激进性最具潜能的表达。
票务信息
普通票:30元/人
优惠票:免费
*持UCCA年卡者按照优惠票价收取费用;
*活动收入将悉数用于支持UCCA公共实践部的运营与发展;
*活动当天开场前半小时,请于UCCA前台领取活动门票;
*场地准入人数有限,建议提前规划出行时间,迟到请听从工作人员安排入场;
*活动期间请保持手机静音;
*活动门票不支持退换;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购票。
扫码下方二维码,即时加入UCCA年卡会员享受优惠票价
余玥(学者)
余玥,德国波鸿大学德国古典哲学研究中心暨黑格尔档案馆博士,四川大学哲学系副研究员,全国德国哲学学会理事,《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副主编。研究领域为德国古典哲学、现代性问题、实践哲学及美学。曾受邀在歌德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外滩美术馆、上海民生美术馆、OCAT、成都A4美术馆等多个机构进行演讲、报告和学术对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