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北京

“他是谁?——耿建翌作品回顾展”系列
“这些都不是皮”——新千禧年初的杭州实验音乐

2023.4.22
20:00-22:40

工作坊
地点:  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13号 fRUITYSPACE水果空间
语言:  中文

“人们叫它山妖吧。当年的灵隐附近没有今时繁华,入夜之后山林寂静,人车稀少。31号隐藏在一片竹林后,一个四方形的院子,院子是光秃的水泥地,像是农村的晒场,边上是一溜白色的小平房,绿色和淡黄涂满了椅子和栏杆,像美国西部电影里汽车旅馆旁的小酒吧。露天电影、现场演出、酒精、灵隐寺的钟声,杂糅在一起,构成这座温柔城市里的暗涌与噪声。”

据说在每一位老杭州人的记忆里,提到“2003”这个年份,都会自动关联出两个名词:“非典”和“灵隐路31号”。从现在再回看世纪之交的那段时间,灵隐路31号仿佛像是一个遥远的符号,一个游荡的音乐幽灵。那里曾是摇滚乐众神交汇的地下天堂,木马、深邃、窦唯都曾在那个空间的记忆中,留下过自己音乐灵魂的某个片段。这个承载着杭州摇滚记忆的大院,同时也见证了杭州地下实验音乐的诞生。新千禧年伊始那个令人满怀憧憬,充斥着希望与兴奋,以及忐忑与不确定带来的迷惘时刻,刺激着音乐人的神经,在冥冥之中驱使他们酝酿开辟新的道路。


“为什么叫第二层皮?”

         “你不觉得很帅吗?”

         “帅就完了。”

“为什么会开始做实验音乐呢?”      

        “主要因为杭州这地方和人吧。”


从第二层皮乐队,到只为了能有个地方做演出、出唱片而开的“皮包公司”,再到后来的第二层皮音乐节,灵隐路31号像一位尽职尽责的护航员,为二皮对声音艺术的探索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庇护所。对二皮来说,灵隐路31号更像是一个“艺术活动中心”,一个“据点”,而不仅仅是一个酒吧或是一个Live house空间。它所兼具的展览空间也让它脱颖而出,成为二皮的灵感缪斯。当声音艺术从视觉艺术中吸取养分,灵隐路31号同时也就成了前卫、先锋、好玩儿的代名词。


“那个时候千禧年是一个很标志性的时间节点,我都不知道人将会面临什么,将会有什么改变。很多事情是未知的,可能也没有什么改变,可能这个改变不会那么快到来,都不知道。所以有太多的未知,太多的期待。全世界可能当时已经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问题。…… 我是想说这样的声音如果是同时发出来的,其实就是一种噪音。……因为人之间存在的差异大于和谐。”

在当时除了美院之外少有展览的杭州,灵隐路31号的展览空间显得尤为珍贵。如此与众不同的空间,是由11位赞助人投资成立的。其中的主力军之一,就是UCCA正在展出的“他是谁?——耿建翌作品回顾展”的艺术家耿建翌,此外还有例如像老耿多年的好友张培力、“池社”成员王强等。

本期工作坊的主标题取自耿建翌2015年发表的一篇名为《洋葱》的小文,文中讲述了老耿梦到一只快要饿死的猴子在一层层地剥洋葱的皮,着急想吃它的肉,洋葱很无奈,不知道要怎么才能让猴子知道,这些都不是皮。工作坊将邀请二皮的三位核心人物李剑鸿、陈维、蒋竹韵(线上连线)围绕个人与老耿的交集、二皮与灵隐路31号的种种故事,以及实验音乐出版物,畅谈往事。观众不仅可一睹过往珍贵的音视频影像资料,还将有机会与嘉宾进行提问交流。分享环节后,李剑鸿、陈维两位老师将为大家带来别开生面的音乐演出。在工作坊的最后,两位也将十分难得地联袂呈现一场即兴音乐表演。

活动日程

20:00-21:00嘉宾分享(灵隐路31号与二皮:实验音乐的起步)蒋竹韵×陈维×李剑鸿
21:00-21:10 问答交流
21:20-22:40 嘉宾演出(昨日复现)21:20-22:00 李剑鸿
22:00-22:20 陈维
22:20-22:40 李剑鸿×陈维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1 / 7

嘉宾

李剑鸿(音乐家)

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他一直是国内活跃的噪音/即兴音乐人。

除了个人SOLO计划之外,还参与了迷走神经(VagusNerve)、Mind Fiber和D!O!D!O!D!等组合。 

李剑鸿的音乐以吉他即兴演奏为主,风格游走于即兴、噪音、迷幻音乐之间。2008年开始以“环境即兴”为名在环境与演奏的相互关系中开拓创作新方向。

目前已在PSF、Utech、Archive等厂牌推出近50多张个人、合作和合集作品,发行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美国、日本、比利时、罗马尼亚、俄罗斯、法国、秘鲁和澳大利亚等。


陈维(艺术家)

1980 年出生于浙江,现生活工作于北京。他的艺术创作始于杭州,最初从事声音艺术创作与表演,而后转向于影像及装置。陈维的创作常以舞台装置和情境再造的方式呈现于摄影之中。近年来,他更是不断地以布景和多媒介装置结合的展出形式,将其工作延伸至现场。

其个展包括:“Make Me Illusory”(西岸美术馆,上海,2021);“Good Night”(昊美术馆,上海 ,2021);“Goodbye”(香格纳,上海,2019);“浮沉 & 正午俱乐部 , 个展及新书发布”(Büro,瑞士巴塞尔,2019);“落光”(Rüdiger Schöttle 画廊,德国慕尼黑,2018);“新露”(大田画廊 , 新加坡,2018);“陈维”(香格纳北京,北京,2017);“俱乐部”(墨尔本当代摄影中心,澳大利亚墨尔本,2017);“午间俱乐部”(JNBY艺术空间,杭州,2016);“在浪里”(K11美术馆,上海,2015)。参加的群展包括“We Chat:对话中国当代艺术”(德克萨斯亚洲协会,美国休斯敦,2016);“工作中—— 来自中国的摄影”(福克旺美术馆,德国埃森,2015);“行文表演与想象:中国摄影 1911-2014”(斯塔万格美术馆,挪威斯塔万格,2014);“我的一代:年轻中国艺术家”(橘郡美术馆,美国加州,2015;坦帕美术馆, 美国佛罗里达,俄克拉何马美术馆,美国俄克拉何马州,2014);“ON|OFF: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中国北京,2012)。

陈维于2011年获得亚太摄影奖,2015年英国保诚当代艺术奖提名。

 

蒋竹韵(艺术家)

生活工作于杭州。以问题机制为导向,其创作和研究方向涉足多种媒介及形态,现就职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自由艺术工作室。

合作方

fRUITYSPACE水果空间

位于美术馆东街的一个音量不能很大的破地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