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北京

影像艺术交流
VCD影促会2019春:流动的顿悟

2019.6.2 - 2019.6.9
18:30-22:00

影像艺术交流
地点:  UCCA报告厅
语言:  国别配中英文字幕

继2018走过整个四季,2019年,UCCA再次携手VCD影促会推出2019春“流动的顿悟”。本次活动由青年作家沈仲旻(Ag)担任策展人,期望藉由跨越近百年的影像作品去梳理水这一元素在银幕中的流变及其背后的精神。

此外,我们将陆续呈上自20年代以来的20余部影像佳作:包括了拉尔夫·施泰纳拍摄于1927年的短片《水》(胶片,现藏于MoMA),罗曼·波兰斯基处女作长片《水中刀》,德里克·贾曼的《暴风雨》,塔可夫斯基的名作《飞向太空》,善用水这一意向的亚洲导演蔡明亮的《黑眼圈》,以及艺术家蒋志的《0.7%的盐》,程然的《千禧年的天使#6》等等。

正如策展人在前言中所说:“水,绵延永动、难以分界。观看水,犹如将感官浸入生命长河,犹如将目光投向熠熠反射的镜面,犹如将意识推入一道通往深处的媒介之门。不论是清澈的水还是浑浊的水、宁静的水还是涌动的水,它都在向静观它的遐想者们显露着这样一种意志——‘看到和显现自己’,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称之为水的诗学,他认为,水是一种比火更阴性、更均匀的本原,它通过更隐秘、更简洁的人性力量而具有象征性。

在电影艺术短暂的百年历史中,不同时期与风格的导演使用不同特性的设备,将水的万千形态以极丰富的维度展现在银幕之上,从早期电影拙朴直接的纪录手法,到而后介入了当代性的先锋实验短片,抑或是那些经典电影长片的精湛勾勒,无不突显水物质形象对我们精神世界影射的深刻寓意。而活动影像的本质又和水同一,遵从于与时间同步的无可凝止性,每一瞬间水的流过(每一帧影像胶盘的转动)都是一次新生与死亡。至于银幕这种介质的表面,又何尝不是一层在无尽幻影流动中映照自我的光影水面呢?”

活动流程

6.2 (周日)19:00-22:00 学术交流及《弓》《仙人掌之河》《H2O》观摩

6.9 (周日)18:30-21:30 沙丹学术交流及《二十四只眼睛》《水妈咪》观摩

 

6.2 (周日)19:00-22:00 学术交流及《弓》《仙人掌之河》《H2O》观摩

《弓》

韩国|中英双字|2005年|90分钟

简介:《弓》是由导演金基德历时17天创作出来的作品。他营造出一个独立隔绝的环境,用微妙的元素保持其内部的平衡。片中最大的矛盾,来源于有意识地在闭合环境中打开通向现实的窗口,也可以看作是在独立实验空间中加入戏剧矛盾变量所形成的张力模式。片名用“弓”这个题眼暗示出作品最为核心的人物关系矛盾点,用辩证视角来处理禁忌的代际关系。影像的极简美学风格与“水”的主体叠加,将宿命论推至喷张的临界点。

金基德是韩国当代最重要的导演之一。他是一个用画面说话的导演,一个永远关注边缘人的艺术家,每一部作品带有金基德独特的个人魅力。他从未接受过任何有关电影或者美术的正规教育,却在10年中拍摄出12部电影,作品在各大电影节上大放异彩。2004年金基德曾凭《撒玛利亚女孩》获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同年威尼斯电影节凭《空房间》夺得最佳导演奖,2012年凭《圣殇》获得威尼斯金狮奖。他的作品每每饱受争议,却一直保持着极高的口碑。

《仙人掌之河》

泰国|纪录片|2012年|无对白|10分钟

简介:《仙人掌之河》是阿彼察邦纪录他的御用女主角珍吉拉·庞帕斯生活片段的一部黑白实验短片,用超速和慢速的影像呈现了流逝的琐碎日常和当时的水、风等自然风物。像许多泰国人一样,珍吉拉确信一个新名字会给她带来好运。所以,珍吉拉成为了Nach,这个词的意思是“水”。Nach与她老公居住在湄公河边,多年来,她向阿彼察邦述说这条河的故事,她的生活,以及她对未来的信念。她告诉阿彼察邦,她相信,由于中国和老挝的水坝建设,湄公河里很快就会没有水。实验变速的影像呈现了两条河流——Nach的生活和湄公河——的流动。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是泰国独立艺术电影的旗手级人物,同时,他也以影像艺术家的身份活跃于全世界的美术馆和艺术机构。阿彼察邦关注的主题包括梦境、自然、性(包括他本身的同性恋经历)、西方对泰国和亚洲的认知等,在形式上也突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和拍摄方式。他影片的主要特点有淡化影片的意义、淡化演员的功能性、淡化道具感等。自第一部长片《正午显影》被《电影评论》列为年度十佳以来,阿彼察邦陆续横扫了几乎所有重要电影节大奖,包括被提名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并以《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一举斩获戛纳金棕榈等。除了自己创作外,阿彼察邦还成立了公司Kick the Machine,致力于推动实验电影和独立电影的发展。

《H2O》

美国|纪录片|1929年|14分钟

简介:《水》是拉尔夫·施泰纳的第一部影像作品。片中对“水”所有形态的研究在液体反射和运动的灵动之美中呈现。作为一部上世纪20年代创作的艺术影像,作者仅凭借水这一基本元素,让画面传递出丰富的感受,展现物质本身形态的纯粹美感。作品中“水”的状态或垂落如线,或展开如布,或平流如帘,镜头的伸缩及摇动构成水中倒影粼粼如拨弦。直至今日,这部抽象的记录性短片仍充满魅力。

拉尔夫·施泰纳是一位美国摄影师,也是20世纪30年代前卫电影制片人中的关键人物。他在1930年拍摄的短片《机械原理》中展示了很多有趣的机械微观运动,影片深受机械爱好者的喜爱。施泰纳的作品以刁钻的摄影角度和抽象的主题著称。其实验电影风格被认为推动了早期美国先锋电影发展,他的视觉风格直到今天都还在影响着当代艺术家们的创作。

6.9 (周日)18:30-21:30 沙丹学术交流及《二十四只眼睛》《水妈咪》观摩

《二十四只眼睛》

日本|剧情片|日语|中英双语|1954年|156分钟

简介:二十四只纯净的眼睛,代表着十二个时代裹挟下有着悲剧性命运的孩子。由木下惠介执导,改编自日本著名作家壶井荣同名长篇小说的电影《二十四只眼睛》,讲述了濑户内海小豆岛上的大石老师和她的12名学生横跨日本战前战后二十年间的命运变迁,是一部经典的反战影像。抒情派导演木下惠介用清新诗意的镜头,试着抚平战争残留的疮疤,平静却有力地写尽了战争的残酷。不得不提的,是该片的音乐:多首熟悉的民谣、儿歌,《甜蜜的家》《故乡的亲人》等名曲穿插其间,清婉恬然,如同流过二十四只眼睛的温情,映照了苦难中相依相扶的心灵交融。本片被同年《电影旬报》评为日本年度十佳电影第一名,更打败黑泽明的《七武士》,获得1955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

木下惠介(1912-1998),日本著名的抒情派导演、编剧,与黑泽明、小林正树、市川昆并称为四骑士。幼年时的木下惠介经常被开食品店的父亲带着去放映处贩卖食物,并由此和电影结缘。他在1933年进入松竹电影公司担任摄影助手,其导演生涯则始于1943年——在拍摄了处女作《热闹的码头》后,他开始在日本影坛崭露头角。在其长达半个世纪的导演生涯里,他执导了近50部影片。他的作品多次上榜《电影旬报》评选的年度十佳,更斩获国际电影节奖项无数。日本政治、社会问题是他电影常见的主题,《日本的悲剧》(1953)、《二十四只眼睛》(1954)、《楢山节考》(1958)是此类型下他最具代表性的重要作品;《卡门归乡》(1951)则为日本第一部彩色电影。

《水妈咪》

法国|法语|纪录片|短片|中英双语|1953年|19分钟

简介:让·鲁什的艺术影像《水妈咪》虽然没能摆脱传统民族志的画风,但它与导演其他作品一脉相承的诗意依旧有足够的辨识度。殖民者的城堡渐渐隐退昔日荣光的时代背景,将一场葬礼放在影片的中心,首尾相望则生生不息,“海永不干涸”。影片将殖民背景淡化,真实地记录了西非海岸加纳地区渔民的生存状态和原始风貌。

让·鲁什是著名的法国大导演,同时也是一名人类学家。他是法国真实电影创始人之一,这一流派与美国的直接电影美学相近。鲁什六十年在非洲的拍摄方式,理念由“分享人类学”而来。由于深受超现实主义影响,鲁什很多作品介乎剧情片和纪录片之间,创出名为“虚构民族志”的风格,因而也被纳入法国新浪潮。其重要作品《我是黑人》(Moi, un noir)开创了跳接技术,其后由让·吕克·戈达尔进一步普及。1978年,鲁什与让—米歇尔·阿诺德联手在巴黎蓬皮杜中心创立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即法国真实电影节(Cinéma du Réel)。高达在1959年4月第94期《电影手册》如此说道:“鲁什的职位说明一切:人类博物馆研究员,还有定义电影人更好的方法吗?”

合作方

国际影像文化促进会(简称:VCD影促会)

VCD影促会于2017年夏季在北京正式成立。作为一个非营利机构,它致力于向公众普及和推广艺术影像。VCD影促会为影像爱好者们提供观看、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并通过举办影像资料展、文献展、讲座和学术研讨会等方式为更多人提供接受影像艺术教育的机会,同时也通过自身平台挖掘更多优秀的影像艺术作品,在为他们提供放映机会的同时助力青年影像艺术家进行持续创作。

巴可激光,为您做精彩影像艺术呈现

放映技术支持 xiao

预约二维码

VCD流动的顿悟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