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北京

VCD四季影展 2018秋:及时飨宴

2018.10.2 - 2018.11.2
13:00-22:00

影像艺术交流
地点:  UCCA报告厅
语言:  国别配中英文字幕

继春季的“南方季风”系列和夏季的“类人简史”系列之后,UCCA再次携手VCD影促会,于10月2日至11月2日推出四季影展2018秋季“及时飨宴”主题展。

食物,准确来说是食物的烹饪和制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及其演变,其精准程度和人类语言是一致的。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曾经发明过一个“烹饪三角”语言模型,来观察饮食和文明的关系。其中,模型的三个角分别代表“生”“熟”和“烂”,而三角内边罗列的是烹饪方式“烧”“熏”“煮”。斯特劳斯在不同的烹饪过程中加入油、空气和水,这个三角形则变成了一个立体的食谱。“烤”位于“自然”一边,原因是烧烤不需要器皿,且食材汁液容易流失,因此代表了一种破坏性;“煮”则位于“文明”一边,因为煮沸需用器皿盛水,而且能够保留食材的完整性;“熏”的过程无需器皿,因此更偏于自然,但熏制也可以使食物储存得更久,因而同时具有文明的特性。“食谱三角”随着烹调操作的纳入变得更加复杂,若在这个结构上加入社会学、经济学、审美意识等其他方面的因素,如男性和女性、家庭和社会、畜牧和饲养、神圣和亵渎等相关概念,则在每一种情况中,我们都可以找到“菜肴”作为社会语言无意识转换形式的更深层含蕴。

本次影展选择的电影借由食物烹饪或吃的行为,从不同的层面讲述了食物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此次展映的影片包括获得1988年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外语片《巴贝特之宴》、获得1982年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美国片的《与安德烈晚餐》、获得2004年翠贝卡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的最佳剧情片《香料共和国》。哈佛感官人类学实验室2017年的最新作品《食人录》以食人魔佐川一政为研究对象,也获得了2017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奖评审团特别奖。此外,本次影展还选取了一些艺术影像作品,如史云梅耶的《食物》(1993)、戈登·马塔·克拉克的《食物》(1972)、艺术家方璐的《腐朽》(2011),刘艾真的《粉红肉渣凯撒扩散》(2018)和安迪·沃霍尔的16毫米胶片作品《吃》(1963)等。

票务信息

会员票:40元/场

普通票:80元/场

*活动收入将悉数用于支持UCCA公共项目的运营与发展;

*欢迎购买300元/年会员年卡,享受UCCA会员票价;

*活动当天开场前请于UCCA前台领取活动门票;

*建议提前规划出行时间,迟到请听从工作人员安排入场;

*场地准入人数有限,一人领取一张票,先到先得;

*活动期间请保持手机静音;

*活动门票不支持退换;

*购票请扫下方二维码。

二维码飨宴170

扫码下方二维码,即时加入UCCA会员享受会员票价

会员170

排片表

10月2日(周二) 19:30-21:30 《食人录》

10月14日(周日)19:30-21:30 《巴贝特之宴》《腐朽》

10月20日(周六)13:00-15:00 《蒲公英》

11月2日(周五) 19:30-22:00 《吃》《食物(1993)》《粉红肉渣凯撒扩散》

影片简介

《食人录》

导演:维瑞娜·帕拉韦尔、吕西安·卡斯坦因·泰勒

主演:佐川一政

年份:2017

时长:145分钟

语言:日语

获奖:2017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奖评审团特别奖

电影简介:《食人录》是哈佛感官人类学实验室的最新作品。本纪录片以臭名昭著的食人魔佐川一政与其弟弟为主角,拍摄二人的对话。影片并没有将还原食人案件当作主题,而是通过大量失焦和特写镜头,在模糊的虚与实之间,探究食人魔更深层次的心理状态。两人只有寥寥数语,食人魔的面部表情也不断被镜头虚化、放大,整部影片笼罩在一种另类的恐怖气氛里。

《蒲公英》

导演:伊丹十三

主演:山崎努、宫本信子、役所广司、大泷秀治

年份:1985

时长:114分钟

语言:日语

获奖:1986年日本学院奖最佳剪辑奖/最佳音效奖

1987年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

电影简介:《蒲公英》讲述了一位名叫“蒲公英”的寡妇,克服种种困难,终于成为拉面高手的故事。电影以西部类型片的叙事方式,展现作为日本现代饮食文化的代表食物之一的拉面的故事,并借由煮面的诀窍洞悉日本人做事认真的行为模式。导演以“轮舞”的形式,生动地引出许多看似无关的小枝节,将“吃”与爱情、阶级、权利、恋物癖、文化迷思等复杂的议题巧妙地扣合在一起。导演以浮世绘一般的创作手法,描绘了人类与吃食之间千变万化的联系与交合,令人赞叹。这部电影也成为了食物主题电影中的经典之作。

《巴贝特之宴》

导演:加布里埃尔·阿克谢

编剧:卡琳·布里克森、加布里埃尔·阿克谢

主演:斯特凡·奥德朗、博迪尔·谢尔、比吉特·菲德斯皮尔

年份:1987

时长:102分钟

语言:丹麦语/瑞典语/法语

获奖:1988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电影简介: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丹麦小镇上。享有先知声誉的路德宗牧师有两个女儿:一个体贴可人,心思缜密;另一个歌喉婉转,拥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姐妹俩在如花之年分别遇上了自己的心上人:一个是胸怀大志的年轻军人,一个是声名远播的法国歌剧歌唱家。但为了追随父亲的信仰,姐妹两人选择放弃世俗情感,拒绝了心上人的追求,并和父亲的追随者们一起过着粗茶淡饭、平静如水的生活,她们的青春也在日复一日的诵祷中流逝着。直到有一天,厨师巴贝特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平静的日子。巴贝特是一个天才厨师,甚至能够做出可产生爱情灵效的菜肴。他决心要为老姐妹和信徒们准备一顿真正的法国大餐,这却是清心寡欲度过大半辈子的老姐妹所不能接受的。信徒们战战兢兢地等待这场魔鬼大餐的来临,等待一次食物的冒险……

《腐朽》

导演:方璐

类型:录像

年份:2011

时长:16分钟

电影简介:《自动发生》《腐朽》是两部关于食物准备和烹饪过程的录像艺术作品,由方璐连续制作,体现了艺术家对录像媒介中表演、重演以及行为策略的关注。《自动发生》是一组双屏录像,影像中戴着头盔的主角在忙碌地准备各种食物,不断地切菜、调制、揉捏;但这一切行动却没有指向一个行为结果——主角并非要准备一顿美食,而是把时间消磨在这些动作之中。同样,在录像《腐朽》中,一位年轻模特静坐了十六分钟,任由旁人把各种各样或生或熟的食物摆到她的头上、胳膊上、腿上。随着时间的推移,食物在人的身体上堆积如山。正如影像标题所暗示的那样,人的身体和食物一样,存在着保质期;过期之后,一切都将腐朽。

《香料共和国》

导演:塔索斯·布尔梅提斯

编剧:塔索斯·布尔梅提斯

年份:2003

时长:108分钟

语言:英语/希腊语/土耳其语

获奖:2004年翠贝卡电影节评审团大奖最佳剧情片

电影简介:7岁的凡尼斯与家人生活在伊斯坦布尔,那里有一家属于他祖父的香料店。祖父常常用类比香料特性的方法来教授凡尼斯关于生命、宇宙和地理的各种知识,他们的日子过得温馨又幸福。然而,政治的暴乱破坏了美满的家庭,凡尼斯和父母被驱逐迁往雅典。凡尼斯无时无刻不思念着儿时的故乡,思念那个有天真的童年,有香料的味道,有懵懂的爱情的地方。本片根据导演的真实经历改编,被称为希腊版的“天堂电影院”。影片情感充沛,油画般唯美的画面更是让观众沉醉在伊斯坦布尔的独特风情中。此外,影片以开胃菜、主菜、甜点三个篇章划分了这个移民家庭的漂泊史,形式新颖别致。美食与香料寄托了无数乡愁,也交融着希腊与土耳其两个民族的情仇纠葛。

《食物》

导演: 戈登·马塔·克拉克

年份:1972

时长:43分钟

电影简介:“FOOD”是一家由卡洛琳·古登、戈登·马塔-克拉克、蒂娜·吉鲁亚德等艺术家于1971年在纽约创建的概念餐厅。它在古登的监管下运营了三年,最终于1974年因资金困难结业。它是一个位于曼哈顿下城,供活跃的艺术家、建筑师聚餐集会的场所,曾被视为SOHO地区最重要的饭店之一。这部纪录片中的一部分由摄影师罗伯特·弗兰克完成,他如实地记录了艺术家们经营餐厅的一天。这家餐厅的菜单在当时显得十分具有原创性和国际性,包括法式海鲜杂烩汤、胡萝卜汤、秘鲁风味的酸橘汁腌鱼,以及一款叫做“二手车”的神秘炖菜。这些食物不是免费供大家品尝,就是以比实际成本低得多的价格出售。马塔-克拉克将餐饮区设计为开放式空间,让每一道食物的创造都成为一次表演。这部纪录片为审视艺术家的都市空间介入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视角。

《食物》

导演:杨·史云梅耶

编剧:杨·史云梅耶

年份:1993

时长:17 分钟

电影简介:史云梅耶的这部影片创作于苏联解体后不久。影片以早餐、午餐、晚餐三段不同的进食内容为线索,对人类欲望以及当时社会各个层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其中不乏对计划经济、人类工具化、阶级问题的直接影射。这部影片也成为了史云梅耶的经典之作。

《粉红肉渣凯撒扩散》

导演:刘艾真

年份:2018

时长:24分钟

类型:彩色有声录像

语言:英语/普通话

电影简介:这是一个结合真人和动画的视频。该项目针对为大规模生产肉类汉堡给出的四项有关DNA的建议展开,故事背景基于中国经济特区工厂工人传递劳动的秘密信息。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肉类资源的供应量已经达到极限,牛肉短缺引发的牛肉销售丑闻和国际贸易协议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层出不穷。短片提出了一个关于肉类短缺的解决方案:生产源自牛干细胞的合成肉类(也就是合成的假肉,技术已在开发中),其工作流程将为目前的肉类生产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为政治组织创造沟通渠道;换言之,就是改变肉类的DNA,使其作为数据载体而存在。这一通过食品分配网络进行基层沟通的新方法,为餐桌提供了新的肉类来源——问题看似已经得到解决。《粉红肉渣凯撒扩散》本身就是一个信息载体:在影像中,艺术家将这一投机性提案与经济特区工作人员所处的现实联系起来。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涉及流动人口、法律和医疗等各个方面,这些系统使他们的身体成为全球工业生产的秘密符号。

《吃》

导演:安迪·沃霍尔

主演:罗伯特·印第安纳

语言:英语

年份:1963

时长:40分钟

电影简介:在1964年至1966年间,安迪·沃霍尔开始从绘画转向当时的新媒体——录像。他首先在自己的工厂工作室拍摄了近500部短片,并称之为“屏幕测试”,拍摄对象包括他的艺术家朋友、名人和模特,比如劳瑞·德尼克、艾迪·斯德维克和丹尼斯·霍伯等。随后,沃霍尔又拍摄了一系列较长的实验录像,确切来说,是试图挑战常规电影制作的“反电影”。影片《吃》是“接吻”“睡觉”“吃”三部曲中的一部。观众会在漫长的40分钟黑白无声电影中,看到波普艺术家罗伯特·印第安纳在镜头前以缓慢的速度吃蘑菇,仅此而已。

《与安德烈晚餐》

导演:路易·马勒

编剧:安德烈·格雷戈里、华莱士·肖恩

主演:华莱士·肖恩、安德烈·格雷戈里

年份:1981

时长:110分钟

语言:英语

获奖:1982年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美国片

电影简介:《与安德烈的晚餐》是著名导演路易·马勒移民美国后的重要作品,全片内容即为两个知识分子在餐桌上的一场谈话,平淡无聊却又回味无穷。一个编剧、一个导演,二人对生活及世界的不同态度和认知,随着话题的变化不断产生冲撞,激起思辨的涟漪。此片结合了纪录剧情片的拍摄形式,极富实验精神,后被广泛模仿。

关于合作方

国际影像文化促进会(简称:VCD影促会)

VCD影促会于2017年夏季在北京正式成立。作为一个非营利机构,它致力于向公众普及和推广艺术影像。VCD影促会为影像爱好者们提供观看、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并通过举办影像资料展、文献展、讲座和学术研讨会等方式为更多人提供接受影像艺术教育的机会,同时也通过自身平台挖掘更多优秀的影像艺术作品,在为他们提供放映机会的同时助力青年影像艺术家进行持续创作。

四季影展

四季影展是VCD影促会的主要落地项目之一,它长期稳定地为观众展映高质量的艺术影像作品,并通过主题论坛、讲座、文献梳理等方式优化观众的观影体验。此影展更看重个人经验在文化有机体中的作用,并试图由此出发,以最开放的态度,将艺术电影、实验影片、短片、动画、影像艺术等多种类的影像作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此,影展以我们所熟悉的春、夏、秋、冬为时间轴展开,每三个月邀请一位艺术家或文化人担任策展人,按主题挑选影片,长期不间断地进行展映。通过这种穿插、比照式的放映方式,VCD影促会希望能够开放性地引发话题探讨,使观众从更丰富的层面和更平易的角度对影片以及动态影像本身产生更多的认识。

放映技术支持

放映技术支持

购票二维码

二维码飨宴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