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中,“现场”始终是一个关键的概念。艺术家石玩玩于2023年3月出版的学术专著《失落的现场:中国特定场域艺术的机制批判与超越》(湖北美术出版社),首次系统梳理了中国特定场域艺术的历史发展,并提出这一艺术形态的核心是一种机制批判。然而,随着当代艺术逐步走向职业化,那些曾经具有批判精神的特定场域艺术,是否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现场性?当艺术的发生场域转变,中国当代艺术将何去何从?围绕这些问题,2025年4月12日,我们将在UCCA举办一场特别的讨论会,与学者、艺术家共同探讨“失落的现场”背后的机制、困境与未来的可能性。
本次讨论会将以“现场”为核心议题,分为三个环节展开深入讨论:第一部分“关系的现场”,回溯特定场域艺术的美学发展历史,探讨“关系美学”的来源及其价值;第二部分“社会的现场”,关注2000年以后,特别是2012年前后北京以黑桥艺术区为代表的艺术家自我组织与替代空间现象,审视其中的社会性实践;第三部分“历史的现场”,则围绕近年来学界主流的档案式研究型艺术展开讨论,思考“指向历史的现场”背后,未来的现场如何被构建。我们希望通过这场讨论会,重新思考“现场”对于艺术创作的意义,并探寻中国当代艺术未来的可能路径。
隋建国 (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资深教授)
1956年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1984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获得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得硕士学位。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为中央美术学院资深教授。
隋建国在自己四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对创作观念、作品形式、媒介选择、时空经验等多个方面都有深度理解和认识。2008年以来逐步将精力集中于手捏泥,并以3D数字技术放大打印为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艺术展,并多次参加国际艺术群展。
管怀宾 (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资深教授)
1983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校,1989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1998年毕业于日本国立埼玉大学,获修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大学院博士后期课程,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曾任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曾获中国美术学院哲匠奖与资深教授荣誉。
过去二十多年里,他参与过诸多国际性重要展览,包括越后妻有三年展、神户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上海双年展等重要国际展事,并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埼玉县立近代美术馆、横滨美术馆、澳门艺术博物馆等相继举办个展。作为国内重要的实验艺术家之一,管怀宾一直以其致力于在装置艺术中进行有关东方古典造园和建筑、绘画中的美学概念和语言方式的尝试而备受瞩目。
何迟 (艺术家)
1978年出生于甘肃,2002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组织雄黄社。2011年组织南山绘画小组。2012年发起创办“我们说要有空间于是就有了空间”。2012年至2014年参与编辑《艺术时代》杂志。
何迟的作品以诗性行动和概念创造为核心,不拘一格,跨越诗歌、行为、装置、雕塑、录像、摄影、绘画、书法、策展等各种方式和媒介,往往使普通的物品、方便的材料、传统的对象、日常的生活激发出照亮自体的光辉。他立足于反复无常的时代里,背井离乡的个人具体独特的生存感觉和生命体验,考察清理自身赖以生活、难以脱离的母语世界,探索华人族群、华人文化如何面对人类的各种当代问题和文明危机,以及个体如何革命、个人如何发明和参与共同体的创造性建构。
王洪喆 (媒介史学者、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出生于辽宁鞍山,媒介史学者,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长聘副教授、博导。他先后获得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士、北京大学传播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传播学博士,研究兴趣涉及媒介史、控制论史、信息社会与劳工研究。王洪喆的研究与实践跨越多媒介、技术、历史和艺术现场,写作见于《互联网史》(Internet Histories)、《开放时代》《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读书》《电影艺术》《文化纵横》《信睿周报》、Artforum中文网等刊物,曾为多位艺术家撰写研究文章和担任艺术奖项评审;他同时是研究网络“北京媒介小组”和“游戏手册”的发起人、“拆东西研究所”的联合发起人。
阎洲 (艺术家)
1986年出生于西安。200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目前工作和生活于北京。
他使用影像、写作、表演等创作媒介与今日文化生态及实践者处境展开观察和对话。近年,他以今天艺术实践者对现实的敏感与思考为出发点,通过引入对中国中古历史和文化的考察,尤其是重新征引考古遗迹、史料和历史笔记小说,展开他对历史中事件与变局的想象,进而对今天紧迫的现实作出某种试探性的回应,并由此呈现一种“叙述”今天的路径。
石玩玩 (艺术家、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得艺术硕士学位,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获得艺术学博士学位。任教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担任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石玩玩近几年的工作立足于特定场域艺术创作和研究,即在公共场域里建立观众与艺术之间的情感连接,重视现场、对话与参与。作为艺术家,迄今陆续在苏州金鸡湖美术馆、澳门牛房仓库、台北打开当代艺术工作站、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A4美术馆、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举办过个展和个人项目。他的作品也曾受邀展出于UCCA沙丘美术馆、台北空总台湾当代文化实验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泰康空间、长征空间等重要美术馆与艺术空间。
《失落的现场——中国特定场域艺术的机制批判与超越》
湖北美术出版社 / 2023出版
石玩玩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