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遗忘成风的今天,找寻和留住真实的记忆,即是良知,也是救赎。
一切始于2010年的“民间记忆计划”,一群出生在八十年代的纪录片作者、舞蹈演员、学生,各自返回和自己有关的村庄(其中也有年过60的村民参与),采访了18个省、130个村的926位曾经历了1959年至1961年困难时期的老人。他们用采访和拍摄纪录片的方法找寻、打捞那“被沉默”的乡村记忆,将一些支离破碎、看似无足轻重的“细节”拼贴在一起,重启了那段渐被遗忘的饥荒记忆。
剧场作品《回忆:饥饿》正是这些“历史找寻者”在工作过程中创作而成,除了寻找饥饿记忆的80后,还有曾历经五十年前饥饿灾难的村民的现场讲述。
8月31日和9月1日,他们将在UCCA为观众现场呈现找寻饥饿路途中的故事与思考,以及被宏大叙述所“疏忽”的乡村细节。
特别说明:
*请于UCCA官网和豆瓣活动页面购买演出门票;
*每张门票仅限一人参加一场的演出。
*第一场:8月31日
第二场:9月1日
(两场演出内容相同)
*每场演出时长4小时30分钟。
*建议参与年龄10岁以上,儿童需家长陪同监护。
章梦奇、邹雪平、罗兵、李新民、舒侨、王海安、郭睿、张孝淳、贾之坦
吴文光
文慧
王文立
生活舞蹈工作室
生活舞蹈工作室简介:生活舞蹈工作室由文慧和吴文光创办于1994年,驻站于北京草场地工作站,和不同的舞蹈、戏剧表演者、各类视觉艺术家、音乐人、作家包括非职业表演者合作,试图运用舞蹈、戏剧、包括与各类视觉艺术交融的剧场方式,表达和当代现实生活有关的故事和经验。作品均首演于国内剧场,曾应邀演出于欧洲国际艺术节或舞蹈节,《身体报告》曾获得2004年的苏黎士国际戏剧节ZKB Award奖。
生活舞蹈工作室主要作品有:《100个动词》(1994年)、《同居/马桶》(1995年)、《餐桌上的1997》(1996年)、《裙子、录像》(1997年)、《生育报告》(1999年)、《和民工跳舞》(2001年)、《身体报告》(2002年)、《时间·空间》(2004年)、《37 度8报告》(2005年)、《外地人》(2006)、《裙子》(2007年)、《记忆》(2008年)、《治疗》(2009年)、《回忆:饥饿》(2010年)、《记忆在路上》(2011年)、《回忆:墓碑》(2012年)、《听三奶奶讲从前的事情》(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