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丹(影评人)
电影学者,北京国际电影节策展人。
林赞(策展人)
林赞,第二电影工坊、TA女性影像艺术年展创始人及策展人,曾担任第 30 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中日电影论坛共同企划、首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观众评审。积极参与并开发中国国内影视线上公开课,拥有3年影视采访及策划经验,并逐渐形成影视创作孵化闭环模式。2016年创立专业影视自媒体“林赞说”,并参与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山一国际女性影展、平遥国际电影展等多个知名国际影展的影视媒体支持。2018年创立京唐传播,任监事及创始人之一;同年参与创立OUI3 FILM,并负责公司中国地区海外制片人及电影展项目创投,日本、中国独立电影的版权及发行。
《金门银光梦》
Golden Gate Girls
纪录片 |香港|2013年|中文|中文配中英文字幕|106分钟
导演:魏时煜
简介:李小龙未满周岁便亮相银幕的《金门女》,导演伍锦霞是三藩市华侨,三四十年代在香港和美国执导过九部粤语片,这些影片不乏民族意识及女权色彩。她既是第一位执导港片的海外华人女导演,更是独立特行、超越时代的奇女子,毕生短发男装打扮,人皆以“霞哥”相称,于纽约经营的中餐馆更成了传奇地标。影片在资料搜集与追访亲友之余,不忘拿同样大志未竟的两位同期的影坛先锋作映照——华裔好莱坞女星黄柳霜及当时唯一的好莱坞女导演多萝西·阿兹娜,她们皆被时代遗忘多时,今日重获肯定。
《古巴花旦》
Havana Divas
纪录片 |香港|2018年|中文|中文配中英文字幕|96分钟
导演:魏时煜
简介:在古巴首都夏湾拿(今称哈瓦那)出生、自小学习粤剧的何秋兰和黄美玉,既是独生女儿、又是舞台姐妹。何秋兰的养父方标因为家人反对他学戏而由广东远走古巴,黄美玉的中国父亲则是华人街有名的裁缝。两人生长在三四十年代繁荣的夏湾拿,小生黄美玉学习过功夫和舞狮,花旦何秋兰则以俏丽扮相和婉转歌喉红遍古巴各个华埠。1959年卡斯特罗的一场革命带走了一切繁华,何秋兰做了收银员,黄美玉做了外交官。两人进入花甲之年后,在被时间磨蚀的华人街,试图重新排演粤剧,她们是否还能找到当初少女梦幻的舞台
魏时煜
魏时煜九十年代曾留学加拿大,并游学美国、日本、澳洲,2002年获得阿尔伯塔大学电影学博士,2001年起在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任教,2003年起开始纪录片创作。长片作品《红日风暴》(2009,与彭小莲联合监制、导演、编剧)有六种文字的评论与文章,《金门银光梦》(2014)入选15个国际电影节、多次作为开幕或闭幕电影、并获得奖项。电视纪录片作品有香港无线电视播出的音乐纪录短片《崔健:摇滚中国》(2006),以及为香港电台华人作家系列拍摄的《王实味:被淹没的作家》(2016)和《跋涉者萧红》(2019)。2018年完成的《古巴花旦》是第一部反映古巴华人和海外粤剧的纪录长片,在香港首映以来,参加了旧金山亚美电影节和上海国际电影节等二十个电影节,获得各地媒体关注和观众好评。 2019年她加入新拍的素材,重新剪辑完成《古巴花旦》(2019导演版),入选香港艺术节、北京国际电影节、澳门艺术节和休斯敦亚美电影节等。魏时煜在国外通读电影史,在香港开设的第一门通识课是东西方电影。 因为课程大受欢迎,她应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之邀,2014年写成《东西方电影》一书,2016年又出增订版,成为香港大中学生深入了解电影的读物。 从2001年期,魏时煜专注于女性导演和女性电影研究,2009年和北京电影学院杨远婴教授合著《女性的电影:对话中日女导演》一书。十多年来,她不断应邀在世界各地电影节、国际会议介绍华语女导演的创作,并发表英文论文和百科全书条目介绍女导演作品,在此领域成绩卓著。她的《霞哥传奇:跨洋电影与女性先锋》(2016,与罗卡合著)获得2017年香港书奖,2018年由北京时代华文引进简体字版出版,书名改为《灿若锦霞:第一代跨洋影人与近代中国》,获得李欧梵教授、许鞍华导演和关锦鹏导演的推荐,同时也获得国内读者好评。
第二电影工坊
成立于2019年6月,是一个以青年导演和艺术电影为主的放映组织。我们支持青年导演创作,致力于推广青年导演影像,以先锋、文明、理性、反省的目光去审视自己、审视周围、审视社会,我们想要以有分量、有力量的影像,去敲击每一个观众的心灵,让新导演的影像成为启蒙大众审美、启蒙公共意识的工具,最大限度的将年轻导演的作品推向大众,推向每一个观众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