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8日,即展览“卢贝娜·希米德”对公众开放首日,UCCA邀请艺术家卢贝娜·希米德(Lubaina Himid)以及常驻柏林的研究者、策展人克莱门汀·德利斯博士(Dr. Clémentine Deliss)举办一场对话,活动由UCCA策展人栾诗璇主持。
活动首先由德利斯博士进行主题演讲,聚焦于希米德的多层次艺术实践。德利斯博士将回溯艺术家的实践至20世纪80年代。当时,希米德在英国开启了黑人女性艺术家的展览之先河,也开始创作讽刺性的“人形立牌”绘画,以作为对18世纪英国艺术家威廉·霍加斯(William Hogarth)的回应。
活动还将讨论此次展览中的代表性作品。这些作品绘制于各种材料之上,包括画布、锌版、纸板、家具,甚至陶器。本次对话也会探讨艺术家如何通过这些绘画作品来重述历史、开启对话并赋予力量,以诗意的眼光回溯动荡历史中的不公。
希米德的绘画犹如记忆的闪回,引导观者步入离散者想象构成的视觉寓言,其中混乱与狂喜交织。此次活动将聚焦希米德作为艺术家的非凡独创力,以及其标志性视觉语言中所蕴含的魅力与智慧。
克莱门汀·戴利斯博士(策展人、出版人和文化史学家)
克莱门汀·戴利斯博士是一位策展人、出版人和文化史学家,目前生活于柏林。她在维也纳、巴黎和伦敦学习当代艺术和语义人类学,并获得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的博士学位。目前,她是布鲁塞尔KANAL-蓬皮杜艺术中心的策展顾问,致力于“代谢博物馆-大学”(Metabolic Museum-University,mm-u.online)计划与位于布鲁塞尔的博物馆和大学的收藏相结合。她还担任布鲁塞尔美术学院(Academy of Fine Arts in Brussels)的KANAL客座教授,并在剑桥大学担任艺术史系的荣誉全球人文学科教授。2020年至2023年,她是柏林KW当代艺术中心的副策展人。她在该机构策划的展览“游戏中的皮肤“(Skin in the Game)展示了多位艺术家的重要原型作品,包括鲁斯·布坎南(Ruth Buchanan)、奥托邦·恩坎加(Otobong Nkanga)、科利尔·肖尔(Collier Schorr)、罗斯玛丽·特罗克尔(Rosemarie Trockel)、乔艾尔·图尔林克斯(Joëlle Tuerlinckx)以及安德烈亚·齐特尔(Andrea Zittel)的作品。2010年至2015年,担任美因河畔法兰克福世界文化博物馆馆长,开创了跨学科实验室,以后民族志范式重新审视馆藏,并与众多艺术家、律师和作家合作,其中包括奥托邦·恩坎加、卢克·威利斯·汤普森(Luke Willis Thompson)、安特耶·马耶夫斯基(Antje Majewski)、托马斯·拜尔勒(Thomas Bayrle)、汤姆·麦卡锡(Tom McCarthy)以及艾尔·哈吉·赛(El Hadji Sy)。2017年至2018年,她在东南亚地区为歌德学院策划了四场关于“博物馆转型”(Transitioning Museums)的国际圆桌会议。2016年,她策划了“迪利然艺术观察站”(Dilijan Arts Observatory),聚集多位艺术家、历史学家和科学家,地点位于亚美尼亚一座废弃的电子工厂。这一项目的成果被展示于“便携的家园,从田野到工厂”(Portable Homelands. From Field to Factory)展览中,并作为“你好,世界:重审国家美术馆藏品”(Hello World. Revising a Collection)的一部分,于2018年4月至8月在柏林国家美术馆汉堡火车馆展出。她的著作《代谢博物馆》(The Metabolic Museum)于2020年由Hatje Cantz出版,广受好评,并在2021年由莫斯科车库当代艺术博物馆翻译成俄文,2023年3月由马德里Caniche Editorial翻译成西班牙文。她的新书《游戏中的皮肤:关于风险与争议的对话》(Skin in the Game. Conversations on Risk and Contention)于2023年12月由Hatje Cantz/KW出版。自1996年以来,她创办并出版了独立且游牧式的艺术家与作家刊物《节拍器》(Metronome),该刊物分别于1997年和2007年两次入选第十届和第十二届卡塞尔文献展。
卢贝娜·希米德(艺术家)
1954年出生于坦桑尼亚桑给巴尔,现生活和工作于英国普雷斯顿。英国皇家学院院士、大英帝国司令勋章获得者、中央兰开夏大学当代艺术专业名誉教授。她曾获众多奖项,其中包括2017年特纳奖,2023年玛丽亚·拉斯尼格奖,以及2024年苏珊·迪尔·布斯 | FLAG艺术基金会奖。希米德曾在英国和世界各地举办展览。其重要个展包括:“路障”(Hollybush Gardens画廊,伦敦,2024);“随遇而安”(FLAG艺术基金会/纽约、奥斯汀当代艺术美术馆/德克萨斯州奥斯汀,2024);“街头小贩”(Greene Naftali画廊,纽约,2024);“编织时间/深水”(阿联酋沙迦艺术基金会,沙迦,2023);“爱的声音是什么?”(格林德伯恩歌剧院,英国刘易斯,2023);“太多的梦”(洛桑州立美术馆,瑞士洛桑,2022);“水有完美的记忆”(Hollybush Gardens画廊,伦敦,2022);“卢贝娜·希米德”(泰特现代美术馆,伦敦,2021);“聚光灯”(泰特不列颠美术馆,伦敦,2019);“抓取测试”(弗兰斯·哈尔斯博物馆,荷兰哈勒姆,2019);“卢贝娜·希米德”(CAPC当代艺术美术馆,法国波尔多,2019);“自下而上地工作”(新美术馆,纽约,2019);“国王的礼物”(奥克西塔尼/比利牛斯山-地中海地区当代美术馆,法国塞里尼昂,2018);“我们的吻是花瓣”(BALTIC当代艺术中心,英国盖茨黑德,2018)。
近期的群展包括:“就是现在:艺术家重构黑人形象”(费城艺术博物馆/费城、The Box /普利茅斯、国家肖像美术馆/伦敦,2024);“纠缠的过去,1768年至今”(皇家艺术研究院,伦敦,2024);“反抗中的女性!”(苏格兰国立美术馆/爱丁堡、泰特不列颠美术馆/伦敦,2024);“细齿梳”(HOME,曼彻斯特,2023);“艰巨的任务!80年代的罗奇代尔美术馆”(罗奇代尔试金石画廊,曼彻斯特,2023);“所有人的世外桃源?”(斯坦利与奥黛丽·伯顿画廊,利兹,2023);“存在与归属”(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加拿大多伦多,2023);“分裂自我:遗产、记忆、归属”(赫伯特美术馆,英国考文垂,2023);“归来”(奥克西塔尼/比利牛斯山-地中海地区当代美术馆,法国塞里尼昂,2023);“在当下历史性地思考”(沙迦双年展,2023);“uMoya:失却事物的神圣归来”(利物浦双年展,2023)。希米德的作品被包括伦敦泰特美术馆、科隆路德维希博物馆、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阿布扎比古根海姆博物馆、洛杉矶哈默博物馆、阿联酋沙迦艺术基金会、挪威基斯特弗斯美术馆、瑞士洛桑州立美术馆、加拿大温哥华伦尼收藏、英国米德尔斯堡现代艺术学院、英国文化教育协会、英国艺术委员会、英国政府艺术收藏、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利物浦国家博物馆、曼彻斯特大学惠特沃斯美术馆以及美国普罗维登斯罗德岛设计学院等多个博物馆和公共收藏收藏。
栾诗璇(UCCA策展人)
策展人、写作者,现供职于UCCA。曾策划的展览包括:”张奕满:无尽之夏(2024)”,”麦克斯·霍珀·施奈德:创生奇想 (2024)”,“莫妮拉·阿尔卡迪里:幻影水域”(2023),“不安的绘画”(2023),“苏予昕:走尘”(2023),“杰夫·奥本海默:逆向度的人”(2022),“王拓:空手走入历史”(2021),“伊丽莎白·佩顿:练习”(2020),“后自然:UCCA沙丘美术馆开馆展”(2018),并参与策划了第一届迪里耶当代艺术双年展(2021),“紧急中的沉思”(2020),“马修·巴尼:堡垒”(2019),“萨拉·莫里斯:奥德赛”(201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