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北京

“沉静的响雷”开幕论坛

2021.3.6
14:00-16:00

对话
地点:  UCCA报告厅
语言:  中文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于2021年3月6日至5月23日期间展出“沉静的响雷”,此次展览集中探究了中国当代艺术中未被充分讨论的一条线索——佛教如何与当代艺术发生联系,这种联系又与传统的佛教美术存在怎样的共性?

在展览“沉静的响雷”首个公众开放日,UCCA举办了展览的开幕论坛,邀请参展艺术家陈丽珠和邵一,学者杜晓晗与艺术家、作家韩梦云,由“沉静的响雷”策展人张南昭担任主持人,围绕两则唐宋禅宗的文献展开对谈。本次论坛将尝试构建一段清晰的线索,探索思想与信仰如何在本土艺术家头脑中进行提炼和转化,并由此挖掘佛教和当代艺术之间对话的可能性。

关于嘉宾

陈丽珠(艺术家)

1979出生于福建,现生活和工作于苏州。2004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7年获得荷兰汉斯大学美术学院(Hanzehogeschool Groningen, Frank mohr Institute)硕士学位。其作品多为抽象油画,围绕“空间”主题展开,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究,发掘并活用色彩、笔触和画布空间在绘画中的多样可能性。此外,她对中西方文学、哲学和艺术史理论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研究,并对这些个人研究以化繁为简、兼收并蓄的方式融入创作中。她曾作为驻地艺术家参与意大利Laforet避暑艺术驻留项目和国家艺术基金“敦煌的传承与创新”项目。

其主要个展包括“空间内外”(韩国画廊博览会,首尔,2018),“可思可游”(朴寿根美术馆,江原道,2013),“空-间”(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5),“有声的沉默”(泉水边画廊,首尔,2011)。主要群展包括“Art Issue Project”(台北,2015)和“无物之阵——中国抽象艺术学术邀请展”(湖北省艺术馆,湖北,2010)。


杜晓晗(学者)

1988年生于山东,2005年高中理科实验班毕业,去上海修读金融工程,后到美国纽约上州汉密尔顿文理学院重读本科,主修艺术史和欧洲思想史。现为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艺术史博士候选人,主笔发布论文:渡日禅僧一山一宁(1247-1317)。今年9月即将在纽约大都会美术馆亚洲部担任为期一年的研究员(fellow)。本科时曾留学法国半年,后为博士论文研究旅居日本两年。热爱料理、阅读、旅行、肚皮舞。


韩梦云(艺术家、作家)

1989年生于湖北武汉,现工作于伦敦。2012年毕业于美国巴德学院(Bard College), 获纯艺术学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牛津大学,获纯艺术硕士(MFA)学位。她曾在京都大学、汉堡大学和牛津大学研习梵文,并在牛津大学东方学教授Diwakar Acharya的指导下, 翻译和研究印度《画经》(Citrasūtra)及相关的梵语文献。2018至2019年间,她先后任职于阿什莫林博 物馆(Ashmolean Museum)和大英博物馆。


邵一(艺术家)

1967年出生于浙江杭州,现生活和工作于杭州。他的艺术创作涉及装置、雕塑,摄影及行为艺术等多种媒介。作为在青年时期经历了改革浪潮的艺术家,他见证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活跃于中国南方的当代艺术运动,并于2000年展开自己的艺术实践。受佛教信仰的影响,邵一在创作中持续探索物体本身及其所蕴含的灵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将工业材料打造成人为图腾,或是将其与自然材质并置,邵一展现了他对人造与自然,宗教崇拜与工业社会,内在精神与外在物质连结关系的思考。另外,对于社会边缘人群的关注则构成了邵一另一条创作线索,通过大量的民间走访和介入,以一种直观的方式揭露特殊人群长期被忽视的原始生命力。同时,他于2006年起持续致力于推进多项杭州本地的艺术活动,为在地年轻艺术家提供参与的平台。

近期展览包括个展“邵一个展:邵一在此”(香格纳北京,2016),“邵一个展:造图腾”(香格纳北京,2015),“走光”(比翼艺术中心,上海,2008)以及群展“在场:青年艺术家邀请展”(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杭州,2018),“池中有鳄,11位来自香格纳画廊的艺术家——策展人:亚力山大·格林姆” (Museum Art St. Urban and Abbey St. Urban, 卢塞恩,2016)和“很多灰,影像艺术展”(比翼艺术中心,上海,2005)等。


主持人

张南昭(UCCA助理策展人)

2020年加入UCCA。曾参与策划的展览包括“紧急中的沉思”(2020)、“沉静的响雷”(2021)。曾先后就读于罗德岛艺术学院、布朗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方向及兴趣主要涵盖以佛教为主的宗教在后现代框架下的分析,前现代东亚视觉文化以及当代艺术,并翻译了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Bernard Faure所著的《顿法的意欲——禅的文化批判》等重要学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