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儿童艺术季2022围绕“童年映话”,通过展览、系列对话、工作坊和公益项目四个板块展开主题活动。“童年映话”是对于人在成长之初面临事物的集中回应,童年不会随着人的成长而一去不复返,它萦绕在话语中,每个人在这一飘忽不定的旅程结束之时,都形成了独特记忆。“童年映话”系列对话,将邀请嘉宾和观众一起畅聊童年相关的话题,从童年话语的缺失、物质材料与儿童的关系、童话的刻板印象三个角度,关注儿童声音、视角和立场,本系列对话由UCCA Kids策划。
“童年映话”系列第三期:
水坑、树叶、沙子与童年
水坑、树叶和沙子这样的物质对于儿童而言,并不是简单无生命、只是被功能性操纵、塑造、使用的东西,相反,这些物质材料作为一种被感知、被思考的对象,也会反作用于儿童。在蒙台梭利、瑞吉欧等教育体系中,都将物质材料视为儿童学习的关键因素,扮演着“积极的教育者”本身。
9月24日,UCCA邀请到艺术家陈彧君、杨光南,多伦多大学发展心理学与教育硕士郭清华,在UCCA Kids副总监黄文璇的主持下,从水坑、树叶、沙子引入,聊聊儿童与物质材料的关系,关注儿童成长过程中, 物质材料起到的能动作用:这一能动性呼唤着儿童的欲望和儿童的参与,也驱动着儿童主体的想象力。我们所处环境中的任何元素,包括人类自身,在互动和协作中产生错综复杂的网络,儿童成长与各类物质相伴,人类和物质世界相互依存。我们试从物质材料与儿童的互动中去观察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物质材料在儿童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意义。
在本次对话中,艺术家陈彧君、杨光南也将分别结合个人记忆,以及正在经历的亲子关系,基于创作实践和研究,展开鲜活生动的探讨。深耕儿童教育理论并富有教育实践经验的郭清华亦将结合时空演变讲述物质材料对儿童成长和人类发展的作用。
陈彧君(艺术家)
1976年生于福建莆田,199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并留校任教于综合艺术系和油画系至2014年,现工作和生活于上海。陈彧君自小经历和见证了中国社会环境巨变的阶段,对于生命个体基因与自然和人文环境关系的反思和探索越来越成为创作的动力和主题,从家乡的木兰溪到孕育亚洲和世界文明的母亲河,他的眼光和笔触仿佛跟随着当年离乡背井的华侨的脚步,向着更为深远的世界去追问自我救赎的出路和人类游牧的方向。由于作品具有复杂的综合媒介和浓厚的人文情怀,陈彧君正在受到全球策展人和收藏家的重视,作品常年在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基金会和画廊展览,并被广为收藏。
郭清华(多伦多大学发展心理学与教育硕士)
原美国高瞻课程培训中心主任,曾任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儿童艺术课程研发总监,现在多伦多教授学前助理专业,兼任加拿大NACC课程咨询和江苏《七彩语文》小学生交际心理专栏作者。
杨光南(艺术家)
1980年生于河北。2006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2009年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生活工作于北京。作品曾在英国华人艺术中心、法国南特卢瓦河美术馆、墨尔本法国艺术中心、澳门当代艺术博物馆、台北国际艺术村、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民生美术馆、中国美术馆、西安OCAT美术馆等多处展出。
近期部分个人项目:“枉径园”,CLC画廊,2021;“莫奈花园.96区”,魔金石头空间,北京,2020;“Nothing”,C5CNM,北京,2020;“盲区”,指纹画廊,北京,2019;“消化不良”,泰康空间,北京,2016。
近期部分群展:“与材质的表情有关”,OCAT西安馆,2022;““冷膨胀”,南山社,西安,2019;“我的风景”,常青画廊,北京,2018;“兴起: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女性声音”,英国华人艺术中心,英国,2017;“转向:2000年后的中国当代艺术趋势”,民生美术馆,上海,2016。
黄文璇(UCCA Kids副总监)
在任职于UCCA Kids之前,于2018年加入UCCA研究部负责文献研究,初步建立UCCA文献查询系统,编写《UCCA档案系列I:展览档案2007-2017》,并负责“人间指南(上)”展览(2019)“新历史小组”阅览室文献研究及呈现。此前,黄文璇曾先后任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协调人及OCAT研究中心图书文献部主任,参与多个机构项目的策划、组织、编辑工作,包括:“小汉斯与我”即兴对话(2013),“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十五年”展览(2014),OCAT研究中心学术期刊《世界3:作为观念的艺术史》(2015),“展示片段:OCAT十年(2005-2015)”文献研究展(2015)。
UCCA儿童艺术季2022围绕“童年映话”,通过展览、系列对话、工作坊和公益项目四个部分内容开启。“童年映话”是对于人在成长之初面临事物的集中回应,童年不会随着人的成长而一去不复返,它萦绕在话语中,每个人在这一飘忽不定的旅程结束之时,都形成了独特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