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劳森伯格既是画家、装置艺术家,也钟情于音乐、舞蹈与表演,和约翰·凯奇、默斯·坎宁安一并从事舞台创作。在年度大展“劳森伯格在中国”期间,UCCA邀请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研究生一年级的同学们呈现演出《不足为外人道也》,邀请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邱志杰教授和声音艺术家张梓倩担任本演出的艺术总监。多媒体表演《不足为外人道也》(题目取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劳森伯格的安徽泾县之旅及其表演艺术为灵感来源,融合安徽泾县的宣纸工艺——制造捞纸、烘干纸的过程,在纸浆中添加图片、布块、桃花等物件,借鉴揉纸、撕纸、造纸过程中的声音,从而向劳森伯格的综合材料绘画致敬。此次演出既是对劳森伯格与黑山学院的回顾,亦在某种程度上复原了他和约翰·凯奇的《戏剧作品一号》现场。这场表演被视为偶发艺术的起源之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由于可靠影像纪录的缺失,至今众说纷纭。此外,1985年的中国之旅期间,劳森伯格亦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呈现了多媒体表演《塘鸭》,但遗憾的是,至今对于这场演出本身的讨论还不甚深入。
此次表演《不足为外人道也》将演出置于“桃花源”的语境中,强调遗忘、想象与隔绝。我们试问:1982的安徽泾县在劳森伯格眼中是不是一个桃花源?而劳森伯格是不是那个莽撞闯入桃花源的“渔人”?渔人离去后,桃花源里发生了什么?而渔人又如何向外部世界叙述桃花源?渔人是否能够再次回到当年的桃花源?深藏在北卡罗莱纳州山中的黑山学院,是不是美国前卫艺术的桃花源?带着这些疑问,本次演出亦“审问”劳森伯格当年中国之行的亲历者们,向当年被“渔人”闯入的“桃花源”进行发问。
票务信息:
*注:该活动仅限邀请。(UCCA会员优先)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研究生一年级学生
邱志杰(艺术家)
1969年生于福建省漳州市,199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任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及中央美院实验艺术系教授;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和杭州。部分个展:“与时间赛跑”(常青画廊,圣吉米纳诺,2016);“邱志杰:大计划”(福建省美术馆,福州,2015);“所以我们不再四处游荡”(弗洛瑞安咖啡馆,威尼斯,2015);“邱注上元灯彩计划”(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2015);“万物有灵”(湖南美术出版社美伦美术馆,长沙,2014);“独角兽和龙”(Querini Stampalia美术馆,威尼斯,2013);“蓝图”(Witte de With艺术中心,鹿特丹,2012);“偶像的黄昏:南京长江大桥自杀现象干预计划之四”(世界文化宫,柏林,2009);“破冰:南京长江大桥之三”(UCCA,北京,2009);“南京长江大桥自杀现象干预计划之一:庄子的镇静剂”(证大现代艺术馆,上海,2008)。
张梓倩(声音艺术家)
1976年生于广西柳州,2005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市政厅音乐与戏剧学院音乐系,音乐工程硕士,现任中国国家话剧院音响设计。
部分作品:《7》《8》(陶身体剧场,2015);《长夜》(中国国家话剧院,2014);《哈姆雷特》(苏小刚工作室,2014);《青蛇》(中国国家话剧院与苏格兰国家剧院,2013);《三位一体》(金星舞蹈团与比利时ROSAS舞团,2013);《第二次别离》(张南工作室与蛇磐兔工作室,2013);《巴巴妈妈》(蛇磐兔工作室,2013);《蚂蚁没问题》(中国国家话剧院,2012);《尴尬》(金星舞蹈团,2011);《杜甫》(中国国家话剧院,2011)。
部分参演艺术节: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艺术节、香港艺术节、美国肯尼迪中心艺术节、伦敦舞蹈之伞艺术节、罗马舞蹈节、柏林舞蹈节、奥地利国家舞蹈节、瑞士 STEP 舞蹈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