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 Edge正在展出的“成为安迪·沃霍尔”是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艺术生涯于中国的首次全景式呈现。展览从匹兹堡安迪·沃霍尔美术馆的馆藏中精选近400件作品。基于对沃霍尔人生和多元艺术实践最新的学术研究,通过对沃霍尔艺术生涯各阶段具有代表性和并不广为人知的作品的呈现,展览充分展现了沃霍尔多元跨界实践和“复制”创作方式对视觉艺术发展的深刻影响。
一个与沃霍尔紧密相连的关键词是“六十年代”。在这个特殊的年代,美国承接了整个西方世界自二十世纪初开始的现代主义发展,又延续着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商业浪潮与消费主义文化造成的历史动荡。沃霍尔在个人发展的黄金阶段紧紧拥抱了他的时代,并迅速成为搅动纽约先锋艺术、电影、摇滚乐、诗歌、剧场等现场的核心力量之一。本场对谈活动借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即将再版的《波普主义》为切入点,邀请青年批评家、译者张逸旻,诗人、艺术家韩博和设计师周安迪来谈谈彼时的美国新诗现象以及与之同构的文化转型。此外,大家还会从个体经验聊到自己从大学时代对“工厂”生活方式的追寻以及自己所受到的各类影响。
青年批评家、译者。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特聘研究员、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美国现当代诗歌。出版译著有安妮·塞克斯顿诗集《所有我亲爱的人》《秘密花园》等。批评著述见《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读书》《书城》《上海文化》等期刊。
诗人、艺术家、小说家、戏剧编剧、旅行作家、策展人。毕业于复旦大学。美国爱荷华大学荣誉作家。出版有中文诗集《借深心》《飞去来寺》等,英文诗集《中东铁路》,俄文诗集《结绳宴会》,德文诗集《中国盒子》(合集),长篇小说《三室两厅》,以及《与酒神同行》《涂鸦与圣像》等七本旅行文学作品。曾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法国巴黎英法诗歌节、德国柏林国际诗歌节、俄罗斯国际“莫斯科诗人双年展”等。2019年策划诗歌电影短片《哀歌》,入围2020年柏林斑马诗歌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上海当代艺术馆举办个展《在“三室两厅”如何喝光海水?》。
设计师,梯工作室、梯书店主理人。
[美]安迪·沃霍尔、帕特·哈克特 著
寇淮禹 译
波普艺术,鲍勃·迪伦,地下电影制作——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场文化风暴以纽约为中心爆发开来,当时处于这场风暴之眼的人便是安迪·沃霍尔。
他的工作室,那个以“工厂”之名为人所知的曼哈顿敞间,正是整个六十年代文化圈的枢纽。在那里,他不仅创作出了定义波普艺术的汤罐头和众多文化偶像的大幅画像,还拍摄了《切尔西女孩》及其他沃霍尔经典作品;从卢·里德和“地下丝绒”到伊迪·塞奇威克,那个年代每一个人的身影都在这里出现;沃霍尔自己亦置身其中,旁观着那段不可思议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