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北京

圆桌论坛:当代艺术机构中的新公众、新体验

2021.5.30
15:30-18:30

对话
地点:  UCCA报告厅
语言:  中西双语

2021年5月30日,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联合北京塞万提斯学院及PÚBLICOS研究项目,共同邀请到中国与西班牙的艺术从业人员与专家学者,来和观众分享当代艺术机构面对“公众”观念革新挑战的经验之谈。

本论坛由两场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圆桌对话组成,其目的是反思那些影响了当代艺术机构与公众之间如何建立关系的变化。这种转变对“公众”概念本身产生了影响,挑战了传统意义上对“公众”的理解方式。每一场圆桌对话将包含两名在中国和两名在西班牙工作的专家(博物馆从业人员、文化产业推广人员、学者)。因此,该论坛将提供一个在全球视野下考察中国和西班牙不同艺术场景之间差异与共识的概述。

 

对话一:参观者?参与者?表演者?——艺术空间中的新式艺术体验

这场对话将分析艺术空间中的公众及其积极影响中日益增加的相关性。与此相关的是“参与性”、“行动者”、“观众”的概念已经出现。设身性 (Embodiment)因此成为艺术体验的一个构成维度。此外,这也涉及到看待“观众”观念的转变:观众不再被认为是一个既有的进出艺术空间的社群;相反,当人们参与艺术体验时,他们本身就(以一种暂时的或更永久的方式)构成了“观众”。因此,艺术机构在塑造和发展与公众交往的新形式方面重大关系至关重要。所谓的参与文化既体现了被展出的艺术创作——其中许多便是基于与观众的互动创作的(如互动性作品、关系实践、参与式电影和影像……),也体现了机构的公共项目设计和策展方案。这些经验形成了怎样的(个人的和集体的)主体性?它们的要素是什么?空间、身体、情感等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机构在展览、策划和收藏此类创作时必须面对哪些挑战?

主持人:Patricia Mayayo,韩馨逸

对话嘉宾:Manuel Olveira,Olga Fernández López,富源,温文


对话二:建立新数字社群?论艺术机构中的联结性、网络及新媒体

这场对话将探讨网络和数字社区在21世纪艺术体验中的主要作用。对于艺术机构而言,为网站设计特定内容、利用流媒体和社交媒体、制作电台节目或对永久馆藏设置虚拟展厅,已成为吸引馆墙之外观众的利器一种有效方式。除此之外,过去几个月的疫情,也迫使各艺术机构将其部分重要活动转移到虚拟空间,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公共和私人领域、以及个人和集体行动之间的传统界限。势在必行。我们能把艺术机构看作是一种新式社区建设的实验室吗?如果是这样,我们能从这个过程中学到什么?

Patricia Mayayo, 韩馨逸

对话嘉宾:Rocío Robles Tardío,Olga Sevillano Pintado,何伊宁,顾灵

活动日程

15:00-15:30 签到
15:30-16:30 对话一:参观者?参与者?表演者?——艺术空间中的新式艺术体验Manuel Olveira, Olga Fernández López,富源, 温文
17:00-18:00 对话二:建立新数字社群?论艺术机构中的联结性、网络及新媒体Rocío Robles Tardío, Olga Sevillano Pintado, 何伊宁,顾灵

视频资料

视频资料

嘉宾

Patricia Mayayo(马德里自治大学艺术史系副教授)

其研究重点是当代艺术中的性别理论、女性艺术家和女权主义艺术实践的问题。主要出版物包括《1939-2015年的西班牙艺术:想法,实践,政治》《解构弗里达·卡洛神话》和《艺术史、妇女史》。她最近还与Noemí de Haro García和Jesús Carrillo合编了《1945年后的欧洲艺术史》一书,同时策划了展览“重要的地区”、“性别,艺术与生态”和“西班牙艺术中的女性主义系谱:1960-2010”。她目前正在协调策划研究项目“西班牙当代艺术和视觉文化的公众”、“自1960年代以来新的集体艺术经验形式”。

 

韩馨逸(UCCA公共实践部总监)

1988年出生于湖北十堰,现工作生活于北京。201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系,获学士学位;201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获硕士学位。目前担任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公共实践部总监。2016年-2019年联合创立及运营替代空间Salt Projects,并实现“欲望、危险与方言”系列艺术写作双语出版物,2017年入选歌德学院第14届卡塞尔文献展策展人交流考察项目,2019年受邀前往挪威参访Bergen/Oslo Open艺术节项目。她曾于UCCA、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泰康空间、中间美术馆、鸿坤美术馆、亚洲当代艺术空间、北京现代文化艺术中心等处策划展览、表演及论坛项目,其译作被收录于《白立方内外:ARTFORUM当代艺术评论50年》《艺术力》,她的评论文章发表于Artforum中文网、《艺术界》及《艺术新闻中文版》等媒体平台。

 

Manuel Olveira(MUSAC卡斯蒂利亚莱昂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

1977年出生于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他从2007年至2009年担任家乡当代艺术中心的首席策展人。从那时起,他一直担任自由策展人,散文家和讲师。他策划了MUSAC卡斯蒂利亚莱昂当代艺术博物馆的Lara Almarcegui等艺术家个展,以及TENT鹿特丹正在举行的“运动/人工/机械的”群展。

 

Olga Fernández López(马德里自治大学艺术史及艺术理论系副教授)

其在马德里自治大学教授当代艺术史和策展学。研究重点是展览的历史,策展实践的批判可能性以及与艺术实践相关的公众和社区观念。她于2001年至2006年期间在西班牙瓦拉多利德的Patio Herreriano博物馆(Museo Patio Herreriano)担任策展人。她策划了“千只咆哮的野兽”、“关于批判现代性的器具的展览”等展览。她撰写了许多文章并出版了《展览与策展:交织的历史》。她目前是西班牙当代艺术和视觉文化研究小组的成员,参与“自1960年代以来新的集体艺术经验形式”、“分散式现代性”、“冷战时期在大西洋沿岸的艺术、政治和反文化”、和“欧洲先锋实践论坛”等研究项目。。

 

富源(美凯龙艺术中心艺术总监)

富源自 2019年开启美凯龙艺术中心的筹备工作并担任艺术总监。此前,她曾在纽约非盈利艺术机构 Independent Curator International、美国雕塑家 Mark Di Survero 的纽约工作室 Spacetime C.C.以及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工作。2016 年至 2019 年期间,富源联合创立和运营非盈利艺术空间Salt Projects。富源是双语数字出版平台《黑齿》杂志的创刊主编之一,以及《 Artforum》、《ARTnews》、《BOMB》、《Flash Art》、《Frieze》等杂志的撰稿人。

 

温文(闻铭雅尔文化传媒创始人)

其于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管理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于2011年创建表演艺术经纪公司闻铭雅尔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公司坐落在北京,致力于推广来自海外制作精良并且创意跨界的高品质演出。迄今为止,已经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挪威、波兰、奥地利、摩纳哥、卡塔尔等10余国家的600余名艺术家进行过艺术交流合作。在中国百余个城市,组织演出600余场,公共艺术活动400余场,覆盖观众50+人次。除演出外,公司长期坚持开展大小多种类的公益性艺术教育活动,志在普及文化与艺术知识。公司在植根中国的同时,也始终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的各项交流活动,通过举办海内外艺术团体的精彩演出促进各国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她拥有非常丰富的国际文化交流经验,曾带领团队参与“中国-巴西文化年”、“中国-法国建交50周年文化年”、“中国-卡塔尔文化年”等多个国家级文化盛事中重点专案的策划管理和执行工作。

 

Rocío Robles Tardío(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艺术史系助理教授)

2007年在马德里Complutense大学获得艺术史博士学位。 现任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艺术史系助理教授。其是在线研究项目Rethinking Guernica负责人。展览“丰多纪录《格尔尼卡》:1937-1949)”的联合策展人,该展在毕加索“怜悯与恐怖:格尔尼卡的道路”展览中进行,并参与展览“与30年代相遇”策展团队。她目前正在为ARTIUM-巴斯克当代艺术博物馆策划展览。她同时是很多文章和论文的作者,《格尔尼卡报告:关于毕加索绘画的图像》是她的最新作品。

 

Olga Sevillano Pintado(马德里雷纳索非亚博物馆数字项目总监)

Olga Sevillano Pintado毕业于马德里自治大学艺术史专业。她拥有巴塞罗那拉蒙·卢勒大学艺术和新媒体的策展和文化实践硕士学位。自2011年以来,她一直负责马德里雷纳索非亚博物馆(https://www.museoreinasofia.es/en)的数字项目部。她还经常参加有关博物馆在新的数字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研讨会和讲习班。

 

何伊宁(摄影史学者,策展人)

摄影史学者,策展人。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伦敦传媒学院。2014年开始从事摄影及视觉文化的研究、写作及策展等工作。她是OCAT研究中心第一届”2018研究型展览策展计划”的优胜者,并凭借该研究项目的终展”记忆寓所”获得第十四届AAC艺术中国年度策展人提名奖,其策划的展览曾先后在国内及欧洲的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空间和摄影节展出,包括”想像中国” (2020,荷兰布雷达大教堂)、“在群山、丘陵与湖泊之间”巡展 (2020/2021,设计互联、誌屋/Modern Art Base、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高台当代艺术中心)、”记忆寓所”(2019,OCAT研究中心)、”港口与影像”(2019 / 2017 中国港口博物馆)、 “混合的公共性与私密性——第三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2018,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镇文化产业中心)、 “虚构叙事的转向”(2016,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节)等等。她过往的学术研究多在媒介及文化研究及其他跨学科框架下展开,方向包括”文化认知与摄影再现:1960年之后的英国摄影”和”描绘历史:中国当代摄影中的历史叙事”。她所参与撰写的专著、编著和合集包括《英国摄影教室》《港口与影像I&II》《劳特里奇摄影与视觉研究导论》《世界女性摄影史》《记忆寓所》 (待出版)等;译著有《摄影与旅行》《艺术与摄影》(待出版)、《做书的艺术家》(待出版)等数十种。

 

顾灵(设计互联品牌负责人)

艺术作者、翻译、编辑、策划人,关注个体创作、机构生态与跨领域实践。曾任上海外滩美术馆营销发展主管及馆长助理,British Council英领馆文化教育处中国数字艺术主管,《燃点Randian》编辑。自2015年起任设计互联(由招商蛇口与英国V&A博物馆合作创办的综合创新文化平台)品牌负责人。文章见刊于《燃点Randian》《ArtReview Asia》《Ocula》《Sixthtone》《艺术新闻(中文版)》《艺术界》《ArtForum》《艺术与设计》《艺术世界》《艺术当代》《Flash Art》《瑞象视点》、端传媒、艺术碎片等。译著有《策展的挑战:侯瀚如与小汉斯的通信》(金城出版社,2013),参与翻译的出版物有《胡介鸣、邵志飞双个展》画册(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2016)、《真实,美,自由与金钱》(K11 Art,2013)《颜磊:我喜欢做的》(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特别发行,2012)等。受荷兰埃因霍温Van Abbemuseum委托,编辑《李牧:仇庄计划》一书,英文版已于2015年9月发行。她与周详合作的《艺术世界》杂志“长读”特刊《久视不识》已于2017年12月出版发行。

合作方

北京塞万提斯学院

北京塞万提斯学院于2006年7月14日正式成立,完成了塞万提斯那著名而又古老的夙愿。北京西班牙文化中心-塞万提斯学院成为中国政府唯一官方认证的西班牙语教学公共机构及DELE考试举办地。学院已经开展超过10年的文化交流活动;关于授课、活动、音乐、绘画、文学等等。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塞万提斯学院已经成为联系中国和西班牙语文化的重要平台。但是我们的工作还在继续。


PÚBLICOS研究项目

自1960年代成立的新型集体艺术体验(PÚBLICOS)是一项由西班牙政府资助,由Noemíde HaroGarcía和Patricia Mayayo领导的研究项目。该项目探讨了自1960年代以来西班牙公众与艺术实践,机构和文化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PÚBLICOS特别关注源自艺术和视觉文化领域的新式艺术和政治经验。该项目研究了西班牙的独特性,以及西班牙与全球艺术界之间的平行性。

PÚBLICOS认为,1960年代后期标志着一些重大变革的开始,这些变革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公众”的概念。这些变化与文化在后期资本主义中作为商品的作用和受众作为消费者的作用有关,还与新的抗议形式的出现有关。比如:文化调解促进情境知识和批判性教学法的策略、反公共性的扩散;艺术空间中不断提高的现场艺术,情感和集体体验的相关性;新媒体和数字社区的扩张…

因此,艺术和视觉文化环境(无论现实还是虚拟)可以看作是思考艺术和政治社区新模式的实验室。沿着这些思路,PÚBLICOS认为该研究项目可以帮助阐明当今正在发生的各种另类文化体验,这些体验试图抵制后新自由主义的逻辑。

在此基础上,PÚBLICOS的工作计划不仅包括学术研讨会、会议和出版物,而且还包括与艺术机构、艺术协会和草根集体的联合活动。


现场回顾

1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