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曼奖(Jarman Award)建立于2008年,该奖项旨在认可艺术家/电影工作者突破传统、创新的优秀艺术电影创作。奖项得名于德里克·贾曼。奖项得主将获得10,000镑现金,以及为英国Channel 4频道艺术类栏目“Random Acts”创作短片的机会。另外三位入选的艺术家也将为Random Acts进行创作。奖项与Channel 4共同颁发,奖项合作伙伴为白教堂画廊(Whitechapel Gallery)。
本次UCCA当代艺术中心与英国文化教育协会(英国大使馆/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合作,在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为观众带来贾曼奖优秀获奖作品。并邀请到获奖艺术家伊丽莎白·普莱斯与UCCA顾问策展人刘秀仪一起讨论在流动的影像中,艺术电影的魅力。
票务及参与方式:活动免费。
*开场前三十分钟于UCCA前台领取活动门票;
*活动开始30分钟后谢绝入场。
*请勿迟到。
2015.4.4(周六)
19:00-21:30
《坚守阵地》
《雾的召唤-重新剪辑版》
《交火:个体责任》
《唱诗班》
《前往边缘》
《前来,汝虔诚之人》
《竭尽全力注视某物使此物扭曲或模糊(不是停电了,只是关了灯)》
《死亡面罩II:气息》
《种子》
《狮子与独角兽》
《它,温度,撞击》
《烂泥宣言》
《爸爸的棍子》
《魔法诀窍》
《物种起源》
《边境细语》
《深色玻璃》
《莱斯特》
《海中央》
2015.4.5(周日)
15:00-18:30放映及讨论
坚守阵地
雾的召唤-重新剪辑版
交火:个体责任
《唱诗班》
《前往边缘》
《前来,汝虔诚之人》
《竭尽全力注视某物使此物扭曲或模糊(不是停电了,只是关了灯)》
《死亡面罩II:气息》
《种子》
《狮子与独角兽》
《它,温度,撞击》
《烂泥宣言》
《爸爸的棍子》
《魔法诀窍》
《物种起源》
《边境细语》
《深色玻璃》
《莱斯特》
《海中央》
2015.4.11(周六)
19:00-21:30
《唱诗班》
《前往边缘》
《前来,汝虔诚之人》
《竭尽全力注视某物使此物扭曲或模糊(不是停电了,只是关了灯)》
《死亡面罩II:气息》
《种子》
《狮子与独角兽》
《它,温度,撞击》
《烂泥宣言》
《爸爸的棍子》
《魔法诀窍》
《物种起源》
《边境细语》
《深色玻璃》
《莱斯特》
《海中央》
《坚守阵地》,2012,7 分47 秒,高清晰度影像,声音
《坚守阵地》是凯伦·弥尔才与布拉德·巴特勒的大型影像作品《极端民族主义》(Deep State)的姐妹篇;后者的剧本是与著名作家China Miéville共同完成的。电影的创作灵感来自“阿拉伯之春”革命运动,以及艺术家于开罗发现的一本名为“如何聪明地去示威”的民主示威指南。《坚守阵地》解析了群众运动的语言逻辑,并讨论了作为行为结果的言语行为。这件为了伦敦金丝雀码头(Canary Wharf)一处展览空间创作的影像作品尝试号召人们将“逃亡者的声音”转化为面向广大流离失所群众的话语。
这件作品由“电影与影像保护伞”(Film and Video Umbrella)机构委托创作,并由Arts Council England以及London Councils提供资金支持。
《雾的召唤(重新剪辑版)》,2012,13分钟18秒, 标准清晰度影像, 声音
《雾的召唤》以苏格兰一处偏僻小岛为背景,是约翰·亚肯弗拉为去世母亲创作的挽歌,也是对死亡、记忆以及克隆等概念的反思。《雾的召唤》最初于1998年由BBC委托创作,而2012年的重新剪辑版则加入电视放映版本被删去的内容,也恢复了亚肯弗拉最初的创作理念。
此影像作品由Smoking Dogs Films电影制作公司制作。
《交火:个体责任》,2013,3分3秒,高清晰度影像,声音
《个人责任》是短片合集《交火》的其中一部分。两位艺术家于2012年在希腊拍摄完成《交火》系列中的素材,并在电影中使用了Clinical Wasteman关于全球金融危机的革命性论点。《交火》的各部分回顾了金钱的历史,现代财政国家制度的产生以及资本主义“重塑”后的当代生活。
《唱诗班》,2011,9分36秒,高清晰度影像,声音
在这个影像作品中,伊丽莎白·普莱斯探索了英文中“choir”一词的多种意义:一群演唱者;教堂中的一个区域;甚至是“choir”与同音词“quire”(图书装订中意指特殊数量纸张的集合)的关系。《唱诗班》反思了集合的过程,结合了来自于不同出处的众多数码电影片段、照片以及存档技术,以完成一场不和谐的“音乐会”。第一部分使用了19以及20世纪有关教会建筑以及特定教堂场地的记录照片,这些照片在影像中模拟了一个礼堂的构成形式。影像的第二部分使用了音乐性表演的非正式互联网记录——比如YouTube网站上的视频等,演绎了和谐的手势,起舞的歌手以及伴唱歌手。在影像作品的剪辑过程中,许多不同的表演被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一个嘲讽式的、迷醉的舞蹈。这个影像作品也使用了一个全新的电影原声音乐:一个由众多流行歌曲混合而成的、扭曲的不和谐乐曲。
《前往边缘》, 2003,1分50秒,标准清晰度影像,声音
《前往边缘》使用了一段录音,在录音中广受喜爱的英国诗人克里斯托弗·罗格(Christopher Logue)吟诵了他于1968年写成的一首诗。伴随这录音出现的画面是一个学校中的六年级公共休息室。在这休息室中,一个轻松的场景突然随着一群男学生们对一位年级稍长的、留有胡须的男孩进行羞辱而变得邪恶。
《前来,汝虔诚之人》,2007,56秒,标准清晰度影像,声音
《前来,汝虔诚之人》结合了罗格的一首充满希望的诗篇,以及一段充满蔑视的内心独白。艺术家通过同时使用罗格的诗篇以及低声而断断续续的独白制造出了强烈的冲突,而独白逐渐增强的污秽程度似乎暗示了罗格对自我的怀疑。最后呈献给观者的是一段连贯而精神分裂式的表演。
《竭尽全力注视某物使此物扭曲或模糊(不是停电了,只是关了灯)》, 2011,16分16秒, 标准清晰度影像,声音
詹姆斯·理查兹:“在《竭尽全力》中有着数个非常独特的悬念片段,我尝试通过这些片段拉伸时间。举例来说,片中有一个香烟掉到地上的循环片段。这个片段是迷幻而弥漫式的,不停地打断自身的进程,观者的思想在其中漫步时将关注该片段不同的层面:图像、声音、灯光或片段中断的那一时刻。这些循环片段能够真正地创造出一个情境,在这个情境之中一段碎片时间得以被反转,以不同的角度被仔细观察。”
理查兹常使用同样的素材以创作新的装置以及影像作品,这些素材在不同的条件下被转变,以考察在不断演变情境中的文化以及情感影响。
作品由伦敦Chisenhale Gallery画廊委托创作。
《死亡面罩II:气息》,2010,8分42秒,高清晰度影像,声音
《死亡面罩II:气息》是一系列赞颂死亡艺术实践的一部分。这件影像作品使用了高清晰度数码影像技术进行拍摄,并反思了这种艺术创作媒介的(非)物质层面——对事物的再现到底以何种程度接近该事物本身?影像的主体散发了一种无来源的恶臭。腐烂的水果被涂上墨水或血等材料;影像中的众物件互相呼应并因一个特定的频率而展开自身;在影像中,后脑勺变成了世界上最神秘的事情。
《种子》, 2011,3分37秒, 转换自16毫米黑白胶片的高清晰度影像,无声
《种子》记录了英国体操冠军Frankie Jones的一套丝带体操表演。在结束表演时Jones的身体变得支离破碎。Jones身体的分裂是后期数码制作的结果:这位体操冠军的身体在胶片被转换为数码影像的时候消失了。这件作品巧妙地引用了Gladys Knight & The Pips的歌曲Help Me Make It Through the Night(1970)。这首歌的开头为:“把丝带从我的头发中取出。”
《狮子与独角兽》,2012,11分30秒,高清晰度影像,声音
短片《狮子与独角兽》的直接灵感为英国皇家纹章的样式:代表英格兰的狮子以及代表苏格兰的独角兽。这部短片通过正反两面使用这些符号来探索错综复杂的、常常是自相矛盾的文化身份建立过程,并讨论苏格兰人身份以及与英格兰建立联邦的意义。作品反思了这些动物符号的可笑本质,以及狮子与独角兽作为包含大量相冲突意义的符号能指的诸多可能。
作品由Edinburgh Printmakers为Year of Creative Scotland 2012委托创作。
《它,温度,撞击》,2010,7分22秒,标准清晰度影像,声音
劳瑞·普鲁弗延续了电影艺术起着诱惑以及娱乐作用的叙事传统,但也通过引入造成超现实观影体验的文字与图像并置以削减电影内部隐含的故事解构。《它,火热,打》通过在影像中加入快速度的文字解说以及日常图像建立并推动了一个空想故事。影片侵袭观者的感官,直接与观者沟通,包含了大量的文字、快速画面剪切、环绕声音效果以及各种扰乱叙事的方法——而这一切都充满了幽默。关于爱的表达以及隐含的暴力伴随着青蛙游泳或雪中街景出现。穿插于这些画面之间的是互不相关的图像、花朵的特写、身体某部位的特写或食物的图像。背景声音中的鼓点与音乐、演讲片段加强了影片逐渐堆积起来的紧张感。
《烂泥宣言》,2011,1分29秒,高清晰度影像,声音
本笃·朱:“《烂泥宣言》是一系列作品的其中一部。这件作品部分讨论了数码科技的物质属性,这种特殊的物质属性对稀有矿石挖掘有着强烈的需求。许多数码仪器的组成及正常运作都需要使用稀有矿石,所以我在创作时在思考这个现实与有关矿石的神话的关系。黏土块或石像巨人就是这些稀有土壤的另一面。在这个影像作品中观者能够看到一种极端的道成肉身的过程。”
《爸爸的棍子》,2012,5分9秒,高清晰度影像,声音
约翰·史密斯:“《爸爸的棍子》这件影像作品使用了我父亲的三件常用之物。他在去世前向我展示了这三个物件。其中的两个物件深藏在历史之中,以至于它们的原初形态以及功用均已被遗忘。第三个物件似乎是很寻常的,但事实上却出乎我们的意料。”
史密斯在这部半自传式的作品中探索了电影操控观者心理的力量。他在语言以及视觉再现、抽象与具体意义、个人记忆以及外部评价的空隙中进行艺术实验。对史密斯的创作来说,矛盾是幽默的源泉,也是了解人心的突破口。
由Frieze Foundation为Frieze Film计划委托创作。
《魔法诀窍》,2013,9分22秒,高清晰影像,声音
《魔法诀窍》影像作品分为数个章节,每个章节由重复的流水形状变换所分隔。这件作品结合了日常生活的景象与电脑生成的动画图像,旨在将日常生活经验的个人记录推向一个超日常的维度中去。这是一件有着愉快气氛的作品,作品原声音乐由艺术家与NYPC(New Young Pony Club)乐队的Andrew Spence共同创作。作品总共分为六个章节,起始于对于活动画笔的影像记录,于电脑生成的Distortion Site章节达到高潮。
《物种起源》,2008,15分39秒,转换自16毫米胶片的高清晰度影像,声音
《物种起源》描述了S,一位75岁男人的在英国因弗内斯郡偏远处的生活。S一生痴迷于达尔文的论著。自幼年起,S便对地球上的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没能够成为一位学者,他从达尔文的书中找到了许多关于生物的答案。电影影像聚焦于S所处世界的神秘地理状况:S的花园中矗立着的微缩景观及宏大的装置;S自己创作的各种新鲜发明;在穷尽一生旅行之后,S选择在一片孤立的土地上建立他的家。在旁白中,S讨论了地球上的生命的起源与未来。
《边境细语》,2009,4分16秒,超8摄影机拍摄,由16毫米胶片转为标准清晰度影像,声音
安德鲁·阔庭:“《边境细语》尝试唤起一种由当下现实引起的有关过去的感觉。这部作品使用了我自己长期积累的超8摄影机素材,以及一系列由MiniDV摄影机拍摄的素材。这部作品尝试描绘一种碎片式的、怀旧的观点,这观点聚焦于某个特殊地理位置,而这地理位置对于我的存在来说非常重要。在声音的碎片之中存在着海滨的真相,一半的真相以及海岸神话。影片中独特的“海岸卡”("coastcard")既忧伤又荒谬,是一封来自希望之域的信件。这是一次怀念,也是一次有瑕疵的庆祝仪式。在英国的黑斯廷斯,记忆与人们都被拉向海洋,一切都在一种奇怪的“反向进化”的状态之中。”
《边境细语》使用超8摄影机以及MiniDV摄影机沿英格兰南海岸线拍摄,记录了圣伦纳兹与黑斯廷斯之间的景观,并由心理地理学家Iain Sinclair配音。
《深色玻璃》,2006,8分47秒,标准清晰度影像(由手机拍摄),声音
克里奥·巴纳的《深色玻璃》是一部微型心理剧。这个故事发生于一个家庭花园及一幢半明半暗的房子之间,回顾了一个被遮掩着的、有着负面记忆的内部世界。这部电影是用一部手机完成拍摄的,因此电影显得更加私密及即时。影像素材因拍摄手法而出现的闪烁也为作品添加了一层神秘的、可怖的特质。
作品由 Film and Video Umbrella为Single Shot委托制作,由Arts Council England及UK Film Council's New Cinema Fund提供资金支持。
《莱斯特》,2009,3分25秒,由16毫米胶片转换为标准清晰度影像,声音
作为2008年贾曼奖得主,卢克·佛勒被Channel 4委托为3 Minute Wonder纪录片栏目创作四部短片,这些短片于2009年4月份首映。四部短片由片中主角命名:安娜(Anna)、海伦(Helen)、大卫(David)以及莱斯特(Lester),四位性格迥异的人物因为共同住在一栋房子里——格拉思哥西区一处维多利亚风格公寓——而被艺术家并置在一起,通过镜头考察。《莱斯特》由洛杉矶大提琴手Charles Curtis伴奏。
《海中央》,2008,15分55秒,由超16毫米胶片转换为高清晰度影像,声音
大海是联接、分隔族群的空间;是乌托邦式生活与被迫或自愿流浪之间的交叉点。兹内·撒迪拉将《海中央》视作是参考框架、对存在的隐喻,以及一个内部空间与无限扩展的水——危险、暴力,因其不受控制的力量而崇高——的联系。
在这个抽象的叙事中,一个孤独的人与水不断的循环、反复的潮起潮落相对峙。
伊丽莎白·普莱斯
伊丽莎白·普莱斯(1966)曾就读于牛津大学拉斯金艺术学院,以及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她创作的叙事影像作品结合了现场行为、动态图像以及声音艺术,讨论了过去几十年来的物质文化——过往的物质文化如何仍然存在于我们的集体文化想象中,如何仍然残留于我们的集体文化无意识中,对我们的现在造成深远的影像。
普莱斯因她于盖茨黑德BALTIC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Art当代艺术中心进行的个展“Here”赢得了2012年的透纳奖。因其于British Art Show 7(2010)展览中展出的作品User Group Disco(2009),普莱斯曾于2010-11年间被委任为英国驻罗马研究院(University of Oxford and British School at Rome)的英格兰艺术委员会Helen Chadwick学者。于2010年她被Frieze 艺术家奖以及Channel 4委托为Frieze Projects 2010创作作品The Tent。普莱斯现居于伦敦。
刘秀仪
策展人和作家,现居于北京。作为艺术写作者和项目策划人,她积极工作于中国的各个文化领域,展开一系列跨学科实践、寻找本土文化生产的新线索,在中国当代艺术和其他国家的文化结构之间建立话语。曾获2011年度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评委提名奖,其研究课题为评判中国本土的机构批评策略,并深入探讨近年兴起的“物本-本体论”和艺术的内在关联。她还是非营利组织“实验文化生产社团”总监,现任UCCA顾问策展人。
2015年是中英两国史上首个文化交流年,在此框架下一系列高水平的文化和创意活动将在两国集中展示。
文化交流年将是巩固加强中英现有艺术创意产业关系的绝佳机会,以此继续促进两国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互赏双方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两种文化将持续激发创新和创意,两国观众也将有众多机会来探索21世纪创新伙伴关系的意义。
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将分为两个部分:3月至6月由英国大使馆/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在中国举办的英国文化季活动;7月至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在英国举办主题为“创意中国”的中国文化季活动。
英国文化季将以数字媒体为中心,打造大约30个极具创造力和突破性的跨领域当代艺术项目。通过这些项目活动,以及积极支持两国专业人士的对话和互访,中英文化交流年将展示英国文化创意领域及优秀艺术家的多样性与其振奋人心的一面。整个项目将基于强大的数码支持,包括社交媒体平台和数字艺术平台“艺述英国”(www.uknow.org.cn)。此网站以独创新颖的体验、机遇与洞见为内容,将中英两国的戏剧、舞蹈、视觉艺术、文学、建筑、设计、电影、音乐、时尚、创意经济与科技的尖端发展分享给公众,并由此引领两国在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对话。这些平台将积极促成互动,连接两国文化并展示两国间如何开展合作。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英国大使馆/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是英国提供教育机会与促进文化交流的国际机构。我们为英国以及世界各地的人们创造全球性的机会,并促进英国与全世界人们的融合与信任。
我们在世界超过100个国家拥有7000多名员工,包括2000名教师,每年与数以万计的专业人士、决策者和数百万年轻人共同合作,工作涉及艺术、英语、教育和社会发展领域。
我们是英国皇家特许的非营利机构。我们去年的运营经费为7.81亿英镑,其中不到25%来自英国外交及联邦事务部,其余经费来源于我们在全球与公营以及私营机构合作,提供教育和国际发展项目的服务。我们所有的工作皆出于慈善的愿景,致力于英国乃至全球的繁荣和安全。
在北京我们作为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开展工作,在上海、广州和重庆我们作为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开展工作,我们在中国的考试服务以全外资公司的形式进行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