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 Offsite

UCCA × 北京电影学院
“现代主义漫步”展览系列公共影像:《年轻的毕加索》

2023.11.16
14:00-16:30

影像艺术交流
地点:  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 E剧院5号放映厅
语言:  中英字幕

“我小的时候,我妈妈曾对我说:‘如果你当士兵,你会成为将军。如果你当修道士,你会成为教皇。’我本想成为画家,然而却成为了毕加索。”

——毕加索

引自《与毕加索一起生活》,弗朗索瓦丝·吉洛,1965年出版


1881年,一位男童诞生于西班牙马拉加的美术家庭。成长于浓厚的学院艺术氛围中的他,在14岁便用一天的时间跨级完成学院素描考试,展现了超越同龄孩子的天赋。塑造“天才”形象的小逸事层出不穷,点亮了少年命中注定走上的艺术之路。在充满转向、断裂的创作中, 他用自己的语言不断质疑时代习以为常的经验和边界。艺术家的身份由此构建,他将神话写入自己的名字。他成为了毕加索。

历经蓝色、粉色时期,走过原始主义到立体主义不同阶段的创作,毕加索用他前期所奠定的艺术实践基础彻底革新了20世纪的艺术。作为古典世界与现代世界之间的破壁者,他打破创作媒介的束缚,用其精湛的技术加之狂野的创造力在艺术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然而,他的天才本质源起何时?他的艺术天赋又是如何觉醒的?跨越时空,毕加索如何成为毕加索的问题仍引发世人思考。

11月16日(周四),UCCA携手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电影视觉艺术研究院共同呈现“现代主义漫步”系列影像活动《年轻的毕加索》。我们有幸邀请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石煜,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潘若简、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讲师、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刘乐参与映后交流。影片将走进在毕加索艺术生涯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三个城市,邀请观众进入《阿维尼翁的少女》创作的1907年,在历史的语境下审视成就这位年轻艺术家的一切。


活动日程

14:00-16:30《年轻的毕加索》及影像艺术交流

影像简介

《年轻的毕加索》

Young Picasso

导演:菲尔·格拉布斯基

类型:纪录片/传记

制作:Seventh Art Production

片长:91分钟

国别:英国

年份:2019

版权:本片中国大陆地区版权

由Seventh Art Production提供

简介:毕加索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在1973年去世之前,他创作了许多作品。这一切是如何开始的?毕加索是怎样炼成的?本片关注这位艺术家的早年经历、艺术教育,以及与他关系密切的三个城市:马拉加、巴塞罗那和巴黎。影片呈现年轻的毕加索在这三个城市中穿梭,并试图探索它们对艺术家的影响。


菲尔·格拉布斯基(导演)

英国电影学院奖得主,同时也在导演、编剧、制片和摄影方面获得了多项奖项。菲尔和他的公司 (Seventh Art Productions) 在过去30年里一直在为各院线制作电影,如《穆罕默德·阿里——透过世界的眼睛》(Muhammad Ali -Through the Eyes of the World)、《寻找贝多芬》(In Search of Beethoven)、《寻找莫扎特》(In Search of Mozart),以及里程碑式的《我的童年,我的祖国——在阿富汗的20年》(My Childhood, My Country – 20 Years in Afghanistan),这部电影获得了2022年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奖最佳纪录片奖,并获得了最佳摄影提名。迄今为止,已经制作250多部电影,它们在世界各地的电影院、电视和数字平台上播放。作为作家,著有四本历史书,包括与蒂姆·马洛 (Tim Marlow) 合著的《伟大的艺术家》(The Great Artists) 和畅销书《伟大的指挥官》 (The Great Commanders)。也经常担任艾美奖 (Emmys)、英国电影学院奖 (BAFTAs)、格里森奖 (Grierson Awards) 和全球新闻奖 (One World Media Awards) 的评委,并获得许多个人奖项,包括皇家电视协会 (Royal Television Society awards) 的“最佳导演” 和“电视服务”奖,以及“听众和观众之声” (Voice of the Listener and Viewer) 的“教育服务”奖。2009年, 和他的同事们开始研究一种新的电影艺术类型:银幕上的展览 (Exhibition on Screen),从“列奥纳多·现场” (Leonardo Live) 开始,该项目旨在增加对这些展览及其策展背景的呈现。《银幕上的展览》目前在全球60多个国家的1500家电影院放映, 其网站罗列出了34部关于艺术家的电影,包括列奥纳多·达·芬奇、文森特·梵高、保罗·塞尚、毕加索等。

关于嘉宾

石煜(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和研究生毕业。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当代写意油画院秘书长。游历于世界不同地域创作,尤其是与中华文明同样悠久历史的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代表作品有:《伊斯坦布尔》《恒河神祭》《流动的古韵》《颤音》《北京之夜》等。


潘若简(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现为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电影理论”“类型电影”“国别电影研究”等课程。先后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和比萨大学进修意大利电影史课程,著有《意大利电影十面体》《意大利式喜剧》等著作。已完成的科研项目包括意大利当代导演研究、中意喜剧电影比较研究、世界电影教育研究、世界电影审查制度研究等。


刘乐(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讲师、中央美术学院博士)

主要从事西方艺术史、艺术理论和当代艺术批评与策展的研究。出版著作《爱情童话的颂歌——〈高举酒杯的双人叠像〉》等2部,另有译著《后印象主义》《提香的〈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等译著6部,在《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美术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曾参与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电影学院等机构的多个主题性展览策划。


合作方

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


中国电影视觉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