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陶

安永正臣:脚踏大地

2025.2.21
16:00-17:45

对话
地点:  UCCA陶美术馆报告厅
语言:  日语,设中文翻译

走泥社,一个致力于革新陶艺界的先锋艺术团体,于1948年在京都成立,旨在拓展陶土作为艺术形式的边界。走泥社的哲学,特别是他们将容器形式转化为独立雕塑物件,而非关注器皿的功能性,给许多当代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带来了解放性的影响,这其中包括了师从走泥社成员星野晓(Satoru Hoshino)的日本雕塑家安永正臣(Masaomi Yasunaga)。

安永正臣曾回忆道:“星野晓老师启发了我对陶艺的热爱。我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是一件几乎和我一样高的大型陶器。他的作品给我带来长远的影响,并激励着我的创作。”安永延续了走泥社大胆试验的精神,专注于作品的外形轮廓,并探讨以情感为驱动的作品。但他的创作与走泥社创作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安永以常用作装饰的釉料为主要材料,而非粘土。他还结合了长石矿物、块状岩石、金属或玻璃粉末等独特原料,将以釉料做成的雕塑埋入沙土或高岭土中,以求在烧制过程中保持作品的结构。冷却后,作品就像考古发掘的文物般“出土”。安永突破性的创作手法,审视了陶器创作的技术传统,并彰显这一媒介全新的表现潜力。

适逢安永正臣在里森画廊上海空间的展览,艺术家来到“陶都”宜兴,将在UCCA陶美术馆举办一次讲座。除了分享他独特的创作过程及雕塑哲学理念,他还将与中国艺术家高振宇展开对话,从不同文化背景出发,探讨当代陶艺的美学及他们从中编写的个人叙事。

活动日程

15:30-16:00 观众签到
16:00-16:50 安永正臣讲座
16:50-17:30 安永正臣与高振宇对话
17:30-17:45 观众提问
 

安永正臣(雕塑家

出生于1982年,现生活和工作于日本三重县伊贺市。他曾在大阪产业大学学习环境设计,并获得硕士学位。安永的艺术实践中最大的特点在于他对釉料的运用方式:艺术家把这种常用于处理陶器表面的材料,作为其作品的主要媒介,并通过特殊改良的釉料来直接构筑雕塑作品。作为日本少数信仰天主教的教徒之一,安永正臣一直深受西方艺术美学的影响,创作的作品也蕴含国际化的元素,世界其他国家的祭祀器具也是他的灵感来源之一。安永正臣的作品被美国奥本朱尔·柯林斯·史密斯美术馆、瑞士日内瓦阿里亚纳博物馆,以及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美术馆永久收藏。


高振宇(陶艺家

1964年出生于江苏宜兴,1982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紫砂大师顾景舟;1989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系陶瓷专业;1993年毕业于东京都武藏野美术大学工艺设计系陶瓷专业,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任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创立陶瓷艺术创作研究室;2003年被聘为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2004年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他的重要个展及群展有“青春的瓷器”(1992年东京“UNAC沙龙”、1998年东京三越画廊);“高振宇陶瓷艺术展”(1997年中国美术馆);“海峡两岸陶艺作品交流展”(1999年);“国际陶艺双年展”(2000年台湾历史博物馆);“东亚国际陶艺展”(2004年中国美术馆);“中日韩三国陶艺展”(2005年首尔);“中国当代陶瓷艺术邀请展”(2006年中国美术馆);“紫泥清韵展”(2007年故宫博物馆);“煎茶陶艺的美与传统展”(2007年日本爱知陶瓷资料馆);“中日韩三国陶艺交流展”(2008年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文思物语—两岸陶艺交流展”“陶都风——宜兴陶瓷艺术展”(2009年中国美术馆);“泥洹—高振宇陶艺展”(2014年、2015年、2017年中国美术馆);“书斋中国—当代艺术展”(2019年香港水墨艺博展);“2020年澳门科技大学文化交流展”;“2021年景德镇国际陶艺展”;“内地与澳门陶艺绘画音乐交流展”(2021年澳门大学);“泥溯”个展(2023年上海苏富比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