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 Offsite

“千禧漫步”系列
在2021年回望《1999-2000传奇》

2021.7.2
19:30-21:00

对话
地点:  上海上生新所 茑屋书店一楼东馆
语言:  中文

UCCA Edge开馆展“激浪之城:世纪之交的艺术与上海”与上海上生新所 茑屋书店同城联动,推出展览“千禧漫步”。在书店空间当中,展览试图以“漫步”的姿态回望世纪之交的特殊年份:那是即将迈入艺术生态和市场化高速发展洗礼的前夜,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与互联网经济蓬勃壮大的开端。

展览以四位艺术家的口述录音展开,其中就包括艺术家胡介鸣(1957年出生于上海)。这位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活跃至今的艺术家,亲身参与并见证了2000年前后上海城市与国内当代艺术现场的变迁。

UCCA Edge的展览重现了他的大型装置作品《1999-2000传奇》,他在世纪之交的24小时内(即1999年12月31日正午至2000年1月1日正午),尽可能地采集了所有在中国能接收到的电视节目与互联网中的图像信息,制作成半透明菲林片,构成了一座实体信息矩阵。作品反应了胡介鸣长期以来对材料与时间性的关注,也对信息爆炸产生的深远影响做出了超前的预判和反思。

而在上生新所 茑屋书店“千禧漫步”里展出的是胡介鸣对当年艺术现场的口述回忆,他回忆了当年带着这件作品于2001年参展在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SFMoMA)举办的“010101:技术时代的艺术”(010101: Art in Technological Times)时接触到国外同行创作的震撼心情。

本次主题公共活动邀请到艺术家胡介鸣和策展人、批评家姜俊来作为对谈嘉宾,共同分享他们在这20年来不断积累的观察、感受与思考。不同于艺术中心中性简洁的活动空间,茑屋书店的建筑外观、木制陈设都为本次对谈主题增添了一抹温暖怀旧的色彩。对谈内容以艺术家胡介鸣正在UCCA Edge展出的装置作品《1999-2000传奇》为引子,在追忆当年的创作经历中,引出2000年这一时间点的重要意义。世纪之交的上海带着期盼和不安踏上国际化发展的道路,本土当代艺术也在国际双年展上获得了认可,进而推动了国内对于本土当代艺术发展的重新审视和上海当代艺术系统机制的确立。由上海美术馆举办的2000年第三届上海双年展则宣告了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合法性和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国际的雄心。同样,随着2000年前后,新兴技术的发展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创作的新材料、新媒介。胡介鸣老师讲述了自己与计算机结缘的早年经历,也回顾了20多年来他不断学习新技术并将其运用实践的艺术创作道路。回望世纪之交,两位嘉宾梳理了上海当代艺术从无到有再到大爆发的这二十年转变,也在与现场观众的讨论中,对在人工智能时代,快速发展的新兴技术对艺术创作材料、创作者身份、艺术消费模式等问题的影响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视频资料

视频资料

关于嘉宾

胡介鸣(艺术家)

1957年生于上海,现生活于上海。1984年毕业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美术设计系。他是当今中国数字媒体和录像装置的先驱艺术家之一。胡介鸣有着对其他学科的偏好,往往将那些不相干的领域杂糅其中。胡介鸣的尝试来自对内部生理的关注之表达,转换了生理图表、手势、建筑空间、身份和五线谱到视觉经验杂糅的综合体验中。胡介鸣的艺术创作驻足于时间、时空、历史、记忆的交替更迭,利用摄影、录像或数字互动技术等众多媒介,持续提出他的观点和质疑的主题。

胡介鸣的作品被广泛地展出。他近期参加的展览包括:上海星空II(上海余德耀美术馆,2017);时间之光-胡介鸣·记忆的拼图(上海震旦博物馆,2016);他的个展包括:共时(香格纳北京,2016);邵志飞 胡介鸣双个展(上海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2014);重新发电 - 第九届上海双年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2);N分钟影像艺术节(上海,2011);一分钟的一百年——胡介鸣个展(上海香格纳画廊主空间,2010)。


姜俊(策展人、批评家)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讲师。毕业于明斯特艺术学院(Kunstakademie Münster),获得Prof. Aernout Mik的大师生称号。2019年获得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学位。几点当代艺术中心策展人,研究员。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理论工作室研究员,国际公共艺术协会(IPA)研究员。上海美术家协会实验与科学艺术委员会初创委员。明斯特艺术学院外聘讲师。现生活工作于杭州、上海。


活动现场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