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北京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系列活动
既是一个乐章,也是一句话

2024.9.8 - 2024.9.15
15:00-15:40

媒介现场
地点:  UCCA展厅
语言:  中英文

2014年,艺术家劳伦斯·韦纳创作于1968年的作品《亮面白漆,在40磅的压力下直接喷涂2分钟》(GLOSS WHITE LACQUER, SPRAYED FOR 2 MINUTES AT 40LB PRESSURE DIRECTLY)参与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一场群展“永无沉默:约翰·凯奇4分33秒的刻痕”(There Will Never Be Silence:Scoring John Cage's 4′33)。展览以美国先锋派古典音乐作曲家约翰·凯奇于1954年写的一封信作为标题,连接了他的同代人与受其影响的创作者。

20世纪60年代,观念音乐和观念艺术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影响。这两个领域的艺术家都积极探索艺术的本质、形式和观念,试图打破传统艺术的界限,并强调过程和观众的参与。劳伦斯·韦纳利用文字创作的作品,更多关注由作品产生的互动过程,而非制作有形的艺术品,他鼓励观众自行解读其背后的意义和背景。这与约翰·凯奇提出的“不确定性”理念,邀请观众积极参与的思想相契合。偶然性及不确定性对后来的观念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观念艺术中对于形式和物质的淡化也启发着一些音乐家,如极简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拉蒙特·扬(La Monte Young),他的作品注重结构和概念,而不是传统的旋律和节奏。对他而言,音乐不再是一场固定时长的表演,而是一个可以无限持续的过程。

极简主义音乐打破了听音乐的传统方式,将以乐章、句型作为单位的音乐,缩小到一个音符,一个具有固定音高的音。它将音乐最大限度地泛化,并强调过程和环境。这与观念艺术中的“去物质化”和“观念至上”的理念不谋而合。同时,这类作品还需观众沉浸其中,将观众视为其中的一个要素,从而打破作品的封闭性、自主性。展示与体验诉诸时间,整个作品是一场“绵延的在场”。

此次活动邀请艺术家娄能斌以人声作为创作元素,在展厅内进行一场媒介现场。艺术家将把语言作为特殊乐器以获得无限的声音音阶,通过现场演绎再现韦纳作品中由语言结构所创造的空间。而韦纳的作品跨越时代,被不同的观众诵读,语言超越时空,产生与观众对话的能力。时代变迁唤起了不同群体的“公共性”,今时今日,重要的已经不再是认知的拓展,而是沟通与存在维度的解放。

活动日程

2024.9.8(周日)15:00-15:40
2024.9.15(周日)15:00-15:40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1 / 8

关于艺术家

娄能斌

1989年出生于济南,现工作生活于北京。201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202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关注声和音的意识同步,对自愿和非自愿的听觉活动进行探索。通过创作包含以声音研究为线索的版画、雕塑、装置等各种形式,进行对声音和音律科学的本体研究。个人项目包括:《可以不加糖》(A SWEET FUGUE)2021;《换肢》(Unanswered Question)2022;“在复调中重建”(Rebuild In Polyphony)2022;《宛在水中央》(Will The Circle Be Unbroken)2023;《ꀉꂿ》(MOYAMOYA)2023;《日与夜》(A Touch of Clips)2023;《水磨》(Be water,my friend)2023;《同你讲》(Other like me)2024;《古舟的孩子们》(Children of the Ancient boat)2024。

关于演唱者

陈易宁

女高音,籍贯福建厦门,2023级音乐专业硕士,师从声乐教研室主任孙琳教授。曾获首届环球华语歌唱比赛二等奖、第9届国际声乐公开赛三等奖等多个声乐比赛奖项,曾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大型原创音乐剧《往事歌谣》等音乐剧。


刘俊泽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担任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闭幕式演员,曾主演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专题电影《深海铁拳》,参演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原创音乐剧《星辰》、参演中央戏剧学院原创音乐剧《八女投江》等多部音乐剧。


桑云龙

东方演艺集团青年男高音歌唱家,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师从著名歌唱家戴玉强教授,第12届金钟奖北京赛区金奖获得者,代表作包括: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歌剧《芥子园》、东方演艺集团原创音乐剧《绽放》、中央歌剧院原创歌剧《玛纳斯》等多部中外著名歌剧。


田玉洁

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硕士研究生。曾参加由中国文联、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办的“与人民同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特别节目,参加湖南卫视音乐综艺《我想和你唱》,曾出演《卡门》《唐璜》等著名歌剧。

合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