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北京

798CUBE × UCCA:“红霞”特别项目

2023.10.13-2023.10.29

对话, 影像艺术交流
地点:  798CUBE报告厅 / UCCA报告厅
语言:  中文 英文

798艺术节于每年9月底在798艺术区举行,至今已成功举办15届,是北京秋季最盛大的艺术活动之一,不仅是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平台,更是北京及国内外开展艺术交流、引动文化消费,讲好中国故事的“窗口品牌”。这是一项展示艺术区魅力,凸显艺术区特点,促进国际艺术交流的重要活动,有力推动798艺术区成为以艺术展览、展示、交易为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世界著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当代艺术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双重作用下,798艺术节以其多样性和艺术的前沿性,汇聚艺术机构和艺术家,通过举办艺术节主题展、学术论坛和各类展览、展示活动,力求保持艺术创作的活力和798当代艺术的先锋形象。

798CUBE建筑原是798厂房,在极大限度保留原有红砖墙体的基础上,798CUBE以国际艺术机构专业标准,设计和建造了外形极具中国传统四合院特色、兼具工业遗产风格的“盒子群”场馆。798CUBE以“Into the Unknown”为品牌理念,致力于科技和艺术的融合,并依托798艺术区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文化名片的天生优势,打造一个面向大众,链接国际优质艺术资源与公众的平台,在新兴科技与前卫艺术孕育的语境中启发大众,并愿意持续、深入地参与到世界范围内的艺术语境之中。

UCCA一直以“持续让好艺术影响更多人”为理念,本着彰显人文关怀、传播文化成果的初心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有鉴于此,UCCA十分关注城市化、社会变迁相关主题,并热衷于举办这一主题相关的活动。2021年,UCCA策划展出艺术家曹斐的大型个展“曹斐:时代舞台”,集中呈现与梳理艺术家过去20多年的艺术实践和发展脉络。展览反映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时代巨变,以“南方游戏”“都市乐园”“车间内外”和“另类实境”四个主题展开,囊括艺术家创作的20余组经典作品,聚焦流行文化、科技发展、城市变革以及虚拟现实等多个议题。

艺术家曹斐的“红霞”项目主题源于距离798不远的酒仙桥社区——红霞社区。在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科技援助下,北京东郊的农村地带被发展为当时发达的电子工业园区,一时成为国内电子产品行业的中流砥柱。工厂、工人宿舍、职工影剧院、舞厅等相关福利设施纷纷被建立。随着电子行业在八九十年代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逐渐衰落,这些工厂的辉煌成就成为了光荣历史,分别改组转型,曾经的集体生活模式也逐步被淘汰。现在的红霞作为城市更新计划的一部分,正等待着自己的新命途。曹斐围绕“红霞影剧院”展开了多年的广泛调研,她和工作室的伙伴们走遍资料馆,翻阅旧档案,收集文献和老物件,学习中国早期电子科技发展史,走访居民,深入研究这个社区的兴衰起落,以及红霞所代表的正在消失中的集体生活方式,并挖掘这个地区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中的位置。

2023年798艺术节即将开幕,恰逢酒仙桥正进行搬迁治理,在这极具历史性及纪念性意义的时刻,UCCA与798CUBE携手艺术家曹斐共同开启“红霞特别项目”,希望通过公益活动关注社会、人与技术之间关系的发展,关注城市化与社会变迁,提高中外游客和市民参与当代艺术的文化兴趣,让更多人了解当代艺术,特别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成果。本系列影像活动共有12场《红霞》纪录片呈现,其中6场在798CUBE,6场在UCCA。活动期间有两场对话活动,分别在798CUBE和UCCA举办,前者在798老厂房红砖墙中,从学术角度探讨酒仙桥变迁史;后者则通过酒仙桥居民的记忆和口述呈现酒仙桥的变化。

本次影像艺术交流活动将展映艺术家曹斐的纪录片《红霞》,该纪录片创作于2019年至2021年间,始于2015年以红霞影剧院及周围红霞社区展开的调研。在影片中,艺术家通过采访居住在酒仙桥社区前738厂、774厂的退休职工、红霞影剧院前经理、工人后代,以及关注本地区变迁的城市史学家、建筑师、摄影师等,重建对于这个消失社区的口述。在这一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一窥当今中国经济生产流通和社会系统运作的方式,还可以看到快速经济转型之下催生的新奇人物、那个时代特有的工业生产关系下的个体生活方式与前所未见的社会关系。活动兼具影像艺术性与社会性,观众能通过影像体会社会的变迁和人物的孤光。

2019年,UCCA副馆长尤洋策划了798艺术节主题展“辉煌70年——影像中的共和国进程”,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发展时期电影的精彩片段和集锦,立体化呈现新中国7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社会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而UCCA公共实践部也一直关注中国当代影像,通过影像与艺术家进行深入对话,展现电影作为语言、媒介、素材在当代艺术实践中的应用。

活动日程

10.13(周五)14:00-15:00 《红霞》纪录片呈现798CUBE报告厅
10.13(周五)15:30-16:30 《红霞》纪录片呈现798CUBE报告厅
10.14(周六)13:30-14:30《红霞》纪录片呈现798CUBE报告厅
10.14(周六)14:45-15:45 开幕对话:曹斐、杨北辰、车飞798CUBE报告厅
10.14(周六)16:00-17:00 《红霞》纪录片呈现 798CUBE报告厅
10.15(周日)14:00-15:00 《红霞》纪录片呈现 798CUBE报告厅
10.15(周日)15:30-16:30 《红霞》纪录片呈现 798CUBE报告厅
10.20(周五)19:00-20:00 《红霞》纪录片呈现 UCCA报告厅
10.21(周六)14:00-15:00 《红霞》纪录片呈现 UCCA报告厅
10.21(周六)15:15-16:30 影像艺术交流:曹斐、冯宇非、老张UCCA报告厅
10.22(周日)19:00-20:00 《红霞》纪录片呈现UCCA报告厅
10.27(周五)19:00-20:00《红霞》纪录片呈现UCCA报告厅
10.28(周六)11:00-12:00《红霞》纪录片呈现UCCA报告厅
10.29(周日)11:00-12:00《红霞》纪录片呈现UCCA报告厅

影像简介

《红霞》(HongXia)

2019 | 纪录片 | 曹斐

简介:艺术家曹斐通过“红霞影剧院”,机缘巧合地了解到中国电子工业的荣耀历史,并对时代快速转型与变革对北京酒仙桥地区带来的影响做出了积极的记录与描绘。影片讲述了上世纪50年代在苏联的援助之下,北京东郊代号为774和738的工厂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基地,怀着建设新中国电子工业的热情,各地的年轻人尽全力争取到工厂工作,定居在酒仙桥,这直接导致了住房短缺。工厂为解决工人住房问题,参照苏联“赫鲁晓夫”式社区楼房模式建造了工人生活社区。在公有制经济体制下,工厂福利优越、工人业余生活异常丰富,于是催生了如红霞影剧院、红霞舞厅等重要精神娱乐场所。随着八十年代市场经济的洪潮,计划经济体制逐渐没落,在新一轮城市更新号召下,酒仙桥街道的红霞路社区最终将成为人们的“回忆”。艺术家曹斐通过采访居住在酒桥社区前738厂、774厂的退休职工、红霞影剧院经理、工人后代,以及关注本地区变迁的城市史学家、建筑师、摄影师等人重建这个消失社区的口述史。

嘉宾简介

曹斐(艺术家)

1978年生于广州,是国际知名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曹斐在电影和装置作品中融合了社会评论、流行美学,参考超现实主义并运用纪录片拍摄手法,反映了当今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快速发展变化。其作品曾在多个国际双年展和三年展上展出,近年来她的主要项目包括:纽约MoMA PS1个展(2016年)、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国当代艺术计划”(2018)、杜塞尔多夫K21回顾展(2018)、巴黎蓬皮杜中心个展(2019)、伦敦蛇形画廊个展(2020)、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大型回顾展“曹斐:时代舞台”(2021)、罗马国家21世纪艺术博物馆个展(2021),以及在巴西圣保罗州立当代美术馆举办的个展(2023)。


杨北辰(策展人、美凯龙艺术中心总监)

生活于北京的研究者与策展人。目前担任美凯龙艺术中心总监,同时是普拉达基金会(Fondazione Prada)思想委员会(Thought Council)成员之一。现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其研究兴趣侧重于在当代复杂的技术和生态语境中探讨运动影像的可能性,致力于以激进的媒体考古学模型进行关于另类现代性问题的思辨,并强调以新物质主义的立场重新诠释历史与地缘政治。其策展实践与跨学科的学术方向相辅相成,策划过的项目包括:“新冶金者”( Julia Stoschek Collection,杜塞尔多夫)、“微纪元”(Kulturforum,柏林)、广州影像三年展2021“交融的激流”(广东美术馆,广州)、“牛皮纸包裹的月亮”(Prada荣宅,上海)等。曾于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主持了一项为期三年、围绕中国运动影像艺术的学术项目,并为之策划了三个研究性展览:“反投影:中国早期录像艺术中的媒体雕塑”(2019),“具身之镜:中国录像艺术中的行为与表演”(2020)以及“无独有偶:影像及其扩展领域”(2021)。近期于美凯龙艺术中心规划了为期三年的研究性展览项目“谁拥有自然?”,第一章“多物种之云”已经发生,第二章“元素小说”将于2023年11月呈现。亦曾为多位艺术家撰写过图录文章,包括曹斐、劳拉·普罗沃斯特(Laure Prouvost)、奥玛·法斯特(Omer Fast)、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何子彦等。其个人学术专著《作为档案的电影》即将付梓。


车飞(建筑师)

1975年生于北京,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城市理论工学博士,德国安哈尔特大学建筑学硕士。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评委,英国皇家特许注册建筑师。中国扶贫基金会灾后重建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家协会艺术产业委员会委员,曾任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特聘教师,北京未来网络科技高精尖创新中心骨干研究员。2020年入选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2013年入选《时代建筑》——中国70后建筑师代表专辑, 2012年入选第三届中国“建筑传媒奖”最佳建筑奖提名奖,2010年入选首届中国“建筑传媒奖”青年建筑师奖提名奖和居住建筑特别奖提名。
 
车飞是北京超城建筑事务所创始建筑师。事务所关注社会空间变化中的建筑实践。在过去的10余年中,围绕中国城市化、旧城更新、乡村振兴等展开一系列建筑实践。作为城市与建筑领域的学者,车飞出版多部专著:《空间的内向性与外向性》2019年,《北京的社会空间性转型--一个城市空间学基本概念》2013年,《震荡》2009年。自2022年车飞担任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并致力于全数字时代建筑设计的教学创新、发展新的专业方向:媒体建造。车飞同时作为北服智慧环境研究中心主任,自2017年起与柏林都市研究中心围绕柏林泰戈尔机场城市更新项目开展长期研究合作。


冯宇非(酒仙桥居民

1978年生于朝阳区酒仙桥十一街坊10楼,电子管厂工人子弟。从小性格顽皮好动,喜欢画画,小学五年习国画,中学三年习素描。遂有“一静一动”多重特质。2007年撰写半自传体故事集《酒仙桥往事》,为配合故事内容,同期开始拍摄酒仙桥照片,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将酒仙桥的建筑、人物记录至今。


老张(酒仙桥老居民)

1961年在酒仙桥出生,幼儿园、小学、中学都在酒仙桥度过。当兵复员后又回到酒仙桥工作了10年。后经历过自己创业和在社团组织的工作。目前已经退休。退休后创建公众号“老张解忧坊”,陆续发表文章,回忆酒仙桥的成长和生活经历。




合作方

798CUBE

798CUBE坐落于北京798艺术区的核心区域,建筑面积 3600平方米,是798艺术区中以工业遗产为主题的“盒子群”,充分展现出科技、艺术与工业遗产相结合的基因。798CUBE以“Into the Unknown”为理念,致力于科技和艺术的融合,并依托798艺术区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文化名片的天生优势,打造一个面向大众,链接国际优质艺术资源与公众的平台,在新兴科技与前卫艺术孕育的语境中启发大众,并愿意持续、深入地参与到世界范围内的艺术语境之中。


巴可激光,为您做“睛”彩影像艺术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