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北京

梁慧圭:家庭度量+《娜妲莉·葛兰吉》

2015.10.30
16:30-20:00

对话
地点:  报告厅
语言:  英文配中文翻译

梁慧圭早期以百叶窗作品闻名,其后对新的材料、方法论、空间和以模塑为主的表达方式进行着不断的探索。近年来,她在作品中以“铃”作为声音与表演元素,揭示其在物理、社会和形而上层面的意义。2015年10月30号梁慧圭UCCA个展:“雨奇晴好”对公众开放首日,UCCA邀请到MoMA副策展人亚斯米尔·雷蒙德,为观众带来一场题目为“家庭度量”的讲座,围绕梁慧圭作品中的“身份/ 传记/ 叙述”等关键词展开。

在讲座开始之前的16:30-18:00开启“旋转与重叠:玛格丽特·杜拉斯电影展”,播放关于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纪录片《娜妲莉·葛兰吉》。梁慧圭从1994年起就住在德国,因此她深刻的感受到在异国居住的人所面临的挑战。她的作品的诸多灵感都来自于文学中对移民和离散现象的刻画。因此她的许多作品都明确的参考了玛格丽特·杜拉斯作为导演的电影作品。杜拉斯最初在她的文学作品中描绘了殖民经历和随着迁移运动而产生的相关经历,随后在1969年,这种经验出现在她的电影中。

票务信息:活动免费

*开场前三十分钟于UCCA前台领取活动门票;

*活动开始30分钟后谢绝入场。

*请勿迟到。

时间安排

放映 | 16:30-18:00

《娜妲莉·葛兰吉》

在杜拉斯自己的乡间别墅里拍摄,她创造了一种在即将被毁灭的威胁之中的简单的内部仪式的循环。两个女人和她们的孩子们住在一起,几乎不能控制她们对生活的冷漠,她们被其中一个孩子被学校开除的事情搞的心烦意乱。越狱的罪犯潜伏在邻居之中,一个洗衣机的销售员也在纠缠她们。社会的暴力并没有在画面中被描绘出来,却被完全的展现在了整个场景中。正如杜拉斯所示,人们想要回家去自杀,在这部电影中,那些认为家是充电的地方观点产生了共鸣。学者威尔逊翻译了她的一条注释:“在一个房子中,家庭的恐惧同样被刻画出来,退却的需要,成套的关于自杀的感觉。

导演:玛格丽特·杜拉斯

主演:让娜·莫罗,杰拉尔·德帕迪约

类型:剧情

国别:法国

年份:1972年

时长:83分钟

嘉宾:徐枫(中央戏剧学院教授)

对话 | 18:30-20:00

梁慧圭:家庭度量

嘉宾:亚斯米尔·雷蒙德(MoMA绘画与雕塑部门副策展人)

主持:田霏宇(UCCA馆长)

嘉宾

亚斯米尔·雷蒙德(MoMA绘画与雕塑部门副策展人)

于2015年7月加入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绘画与雕塑部门担任助理策展人。她曾在迪亚艺术基金会担任策展人,并与阿洛拉与卡尔萨迪利亚艺术组合2015、卡··安德烈(2014)、托马斯·赫塞豪恩(2013)、让-吕克·穆列内(2012)、依冯·瑞娜(2011)、伊恩·威尔逊(2015-2011)、罗伯特·怀特曼(2011)、 郭贞娅(2010)、弗兰兹·瓦瑟(2010)与崔莎·布朗(2009)策划了一系列的展览与项目。

亚斯米尔·雷蒙德亦曾于明尼阿波利斯的沃克艺术中心担任五年的助理策展人,当时,她协助策划了许多具深远影响的展览,像是与菲利普禾克共同合作的“卡拉·沃克:我的补充,我的敌人,我的压迫者,我的爱”,此展览赢得了2008年国际艺评人协会颁发的全国最佳博物馆专题展的称号。此外,她也策划过托马斯·萨拉切诺与提诺·塞格尔的个展,以及与郑道炼共同策划的群展“勇敢新世界”。雷蒙德也曾是芝加哥现代美术馆教育部门的一分子。她在芝加哥艺术学院取得美术学士学位,在巴德学院的策展研究中心取得美术硕士学位。

徐枫(中央戏剧学院教授)

1971年生于上海市,电影历史研究者与电影批评人,尤以中国电影和法国电影研究为专长。1998年北京电影学院硕士毕业后,执教于中央戏剧学院,现为该院电影电视系教授,同时为法国巴黎第八大学电影系在职博士研究生。自1999年起,他在中国与法国统筹和组织了十多个影展。史论研究之余,他也进行策划与编导工作,其策划的万玛才旦影片《寻找智美更登》,获第1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会大奖;监制的松太加影片《太阳总在左边》获2011年香港国际电影节“亚洲数字”单元特别表扬奖、温哥华电影节龙虎奖。

主持

田霏宇(UCCA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