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北京

画廊周北京系列论坛

2021.4.23 - 2021.4.25

对话
地点:  UCCA报告厅、UCCA Lab
语言:  中文
2021年4月23日至4月25日,画廊周北京公共单元、主单元、收藏论坛和新势力单元的4场论坛活动在UCCA报告厅举行,主题分别为“公共艺术与工业文化”“艺术家35岁:风景,还是陷阱?——青年艺术家成长生态四面观”“企业收藏如何助力企业文化构建——来自中瑞两国视角的比较”“‘别处是一块反面的镜子’:我们对‘新’的四种回望”。

活动日程

2021.4.23(周五)14:00-15:15公共单元论坛 公共艺术与工业文化嘉宾:李子旸、王鲁炎、余亮、鲍栋
UCCA报告厅
2021.4.24(周六)14:00-15:15主单元论坛 艺术家35岁:风景,还是陷阱?——青年艺术家成长生态四面观嘉宾:胡向前、贾伟、焦雪雁、温凌、陆兴华
UCCA Lab
2021.4.24(周六)15:30-16:45收藏论坛 企业收藏如何助力企业文化构建——来自中瑞两国视角的比较嘉宾:Arthur Fink、Lionel Aeschlimann、应惟伟、王一妃
UCCA Lab
2021.4.25(周日)14:00-15:15新势力单元论坛 “别处是一块反面的镜子”:我们对“新”的四种回望嘉宾:鲁明军、卢迎华、张渊、赵屹松、华沁蕊
UCCA报告厅

公共艺术与工业文化

公共单元论坛 

2021.4.23(周五)14:00-15:15 

UCCA报告厅

 

画廊周北京的公共艺术单元以“无限的公共”为主题,旨在打破狭义的、固化的“公共艺术”概念,鼓励艺术家们针对和利用包含媒体空间在内的广义公共空间去创作与展示。在这个单元的对话部分,我们希望进一步探讨如何在当下中国社会组织方式中去理解“公共”这个概念,这必然涉及到决定了当代中国社会基本样貌的工业化背景事实。

事实上,“公共”的形成在中国是与工业化进程同步的,中国当代社会的公共意识是一整套现代化进程向前推进的结果,这个进程包括社会组织形式、国家集体认同、大众传媒与文化的形成等等,而工业化则是这个现代化进程的核心与基础。因为正是作为“经济基础”的工业化决定了包括文化艺术等社会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作为一种现代观念的“公共”也由此而被构建出来。

在这个意义上,“公共”也是一种工业文化。对于公共艺术来说,必须去思考和讨论其与工业文化的关系,因为不管是城市等有形的公共空间,还是大众传媒等无形的公共空间,都是工业文化的产物。而当代艺术的创作、展示、传播也早已内嵌于整个工业社会的生产机制与思维方式之中。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理解和面对工业文化这个概念,这也不仅只是在公共艺术领域被关注,更是当代艺术乃至所有的当代创作都需要讨论的话题——尤其是在“798”这个工业与艺术共生的独特场域。


嘉宾

李子旸(自由撰稿人)

李子旸,七十年代生人,现居北京。工作经历包括政府公务员、出版社编辑、网络平台撰稿人等。曾出版《市场的力量》《经济学思维》等书。现专职个人创作。


王鲁炎(艺术家)

1956年出生于山东,自幼定居北京。王鲁炎是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于1979年参加“星星画展”,1989年参加“中国现代艺术展”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展览以及其后许多国内外重要展览。1988年王鲁炎与顾德新合作,完成了阅读方式的“触觉艺术”,1988年至1995年与陈少平、顾德新创建以数学方式取消艺术家个性的“新刻度小组”。王鲁炎的个人主要作品均围绕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其作品所设置的悖论语境令进入其中的判断被后一个势必产生的判读所否定。


余亮(智库研究员)

现任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助理、副研究员。毕业于山东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院和上海大学文学院,兼具人文与理工思维,善于跨界,长期致力于科学与人文的交叉工作。曾是时政、思想、科工媒体观察者网创始时期主编、运营总监。研究生期间聚焦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专注于现当代文化与精神的生产方式。博士论文研究社会主义文学体制与实践。具有丰富的新媒体创业经验,带领运营团队在三年内使得观察者网从无到有成为国际知名时政媒体,微信公号粉丝数量达百万,为创造和传播中国话语、中国故事做出贡献。在观察者网、澎湃新闻等媒体发表大量时事、文化、科技评论。同时是著名TMT媒体虎嗅网的认证作者,对新媒体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有较深入研究。曾负责开发观察者网和中国研究院的信息技术平台。B站人气UP主,在读书类节目中独居鳌头。


主持人
鲍栋(策展人)

鲍栋是中国新一代活跃的艺术评论家与独立策展人,“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创办人、艺术总监。1979年出生于安徽,200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史系,现工作生活在北京。从2005年进入中国当代艺术界至今,他的评论文章广泛见于国内外艺术期刊,批评文集以及艺术家专著;他曾为众多国内外艺术机构策划展览,其中包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朱拉隆功大学艺术中心、广东时代美术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等等;2014年,荣获亚洲文化协会(ACC)艺术奖助金;同年成为国际独立策展人协会(ICI)独立视野策展奖候选人。2016年获得 “Yishu中国当代艺评和策展奖”。

艺术家35岁:风景,还是陷阱?——青年艺术家成长生态四面观

主单元论坛

2021.4.24(周六)14:00-15:15

UCCA Lab


在当代艺术的生产模式中,艺术家处于“生产”的中心,艺术家们创造话语和价值的艺术实践是为艺术场域的生态带来改变的重要关口。从全球语境中看,当代艺术世界有着反思“等级册封”等机制的自觉,而在市场风雨飘摇的实际环境中,处于成长期的青年艺术家和他们的推手画廊一直都是作为同一体存在而挣扎,并不断寻找可以突破的路径。

中国当代艺术世界有着独特“在地性”的水土和历史环境。自九十年代高速发展以来,画廊和非营利机构形成的联动生态,拍卖市场的积极参与都在不断激发新的机会和挑战。在当下当代艺术机构化的进程中,青年艺术家和画廊如何共同迈出决定性的下一步?双方的合作如何能够使生态中的现有资源优势得到有效发挥?作为一个共同体的画廊和艺术家如何共同开发外围机制的可能性?联动学术、市场、媒体宣传、跨界合作等不同角度,就如何让青年当代艺术家脱颖而出与如何激发更多有个性、有情怀的中小型画廊开展实验性艺术项目这两方面,艺术世界的参与和推动者们能达成多大的共识?

通过本次论坛,画廊周北京希望创造一个发声的平台,与业界和所有艺术爱好者分享画廊和青年艺术家的焦虑和展望,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共同思考自身所处生态的当下和未来。


嘉宾

胡向前(艺术家,广州画廊主理人)

1983 出生于广东雷州。2007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贾伟(SPURS Gallery 管理合伙人)

SPURS Gallery(马刺画廊)管理合伙人,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大学Terry商学院硕士。最初是英国红楼基金会在中国的首席代表,负责协助建立其收藏品,通过不同方式支持中国当代艺术。从2009年到2015年担任保利拍卖现当代艺术部总经理,北京保利拍卖荣登中国拍卖行业榜首、跻身世界拍卖前三,贾伟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她一直以开拓艺术领域,发展新市场、维护中国日益壮大的收藏群体为主要目标,锲而不舍、孜孜以求。2016年,贾伟转战一级市场,同年作为管理合伙人身份加入博而励画廊(2020年起更名为SPURS Gallery画廊)。


温凌(艺术家)

1976 生于北京。2000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居北京。


焦雪雁(拾萬空间创始人)

中国新一代画廊主,2014年创办拾萬空间,2015年与几位艺术家共同创办茶所,亦在经营高级私厨西餐厅“山雀”,长期致力于中国本土艺术家的推广和艺术家跨领域的相关合作。


主持人
陆兴华(哲学家、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

哲学家,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哲学和法国当代哲学。

企业收藏如何助力企业文化构建——来自中瑞两国视角的比较

收藏论坛

2021.4.24(周六)15:30-16:45 

UCCA Lab


企业收藏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稳定繁荣密切相关。从国际上看,美国IBM公司自1939年开始以企业名义收藏艺术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重建和复苏推进了企业收藏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企业跨入到艺术品收藏的行列。欧美国家的不少家族、企业,尤其是金融机构和高科技公司都愿意购藏艺术品,例如洛克菲勒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摩根家族等都是企业家艺术品收藏和传承的典范;德意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安盛保险公司、谷歌、微软等国际性的跨国公司本身都有较为完整的收藏体系;不少企业收藏的艺术品数以万计,规模和水准达美术馆量级。随着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企业收藏的话题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国际间企业收藏经验的分享和交流需求也日渐增多。基于此,画廊周北京曾在2019年首度联手国际媒体frieze,邀请桑坦德基金会(西班牙)、复星艺术中心(中国)以及泰康保险集团(中国)代表,举办了“企业收藏的影响力和重要性”论坛,探讨企业收藏普遍面对的问题,诸如:如何建立更完善的研究系统、延展长期的经济效益,丰富收藏面貌,提高藏品管理意识等。

在第一次论坛的成功基础上,画廊周北京2021年将携手苏黎世艺术周(瑞士),邀请中国和瑞士两国已经建立自己鲜明风格的企业收藏代表,就收藏过程中面对的实操层面问题展开,进一步从如何通过合理机制有效建立自己的收藏,并达到品牌建设和艺术文化双赢的角度引发思考和讨论。通过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下的案例交流,洞察企业收藏如何助力企业文化的建设,对想要建立企业收藏的公司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增进两国从业者对于当代艺术内容和市场的了解,推动当代艺术生态的良好发展。


嘉宾

Arthur Fink(荣格集团收藏策展人)

艺术史学者和策展人,自2014年起在荣格集团藏品部工作。目前同时在巴塞尔艺术博物馆(Kunstmuseum Basel)关于野兽派绘画(2023)的展览中担任研究员和助理策展人。他曾为多本图录和多家艺术杂志撰稿,并曾在苏黎世经营自己的艺术空间Hacienda。

 

Lionel Aeschlimann(瑞士美宝资管理公司执行合伙人)

自1994年起担任日内瓦法庭的庭审律师。2010年,他以执行委员会成员的身份加入美宝集团,并于2011年1月起担任该公司的执行合伙人。自2014年美宝资产管理公司作为独立业务线成立以来,他一直担任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此前的1994至1999年,他曾任日内瓦Brunschwig Wittmer事务所的律师,随后成为日内瓦和苏黎世Schellenberg Wittmer事务所的合伙人。Aeschlimann先生也是瑞士基金和资产管理协会的资产管理专家委员会、瑞士接管委员会(Commission Suisse des OPA)和瑞士Avenir Suisse基金会董事会的成员。

 

应惟伟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兼董事会秘书)

江西南昌人,博士,副教授。现任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并任北京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应惟伟是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专业学士、硕士,清华大学数量经济学专业博士,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财务处处长,武汉大学总会计师。曾在《求是》《财政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项,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融资结构、面板数据应用分析和实证金融研究。

 

主持人

王一妃(画廊周北京总监)

生于1985年,自2017年任职画廊周北京总监以来,专注引领该平台的发展——画廊周北京首次将北京地区最前沿的画廊和非营利机构凝聚起来,共同呈现一年中最精彩的展览阵容;首创了包含艺访、新势力、公共单元在内的特约单元,并在进一步搭建公众沟通平台同时,在项目中包含了公众日的设置。

基于以先锋、专业的态度建立国际化的当代艺术对话和推广平台的愿景,首次于2019年在北京推出了国际间共享空间和资源的互访新模式,并达成了和苏黎世艺术周的互访项目。在未来的发展计划中,她将继续致力于巩固中国的第一个“画廊周”平台、激发当代艺术在本土的活力、进一步促进北京艺术生态的建设,通过加强与国际画廊和非营利机构的交流以发展更深远的影响力。

王一妃在当代艺术领域拥有超过10年的经验。王一妃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史论系。在担任画廊周北京总监之前,她曾任林大艺术中心北京分部的总经理、新加坡MOCA@Loewen美术馆中国区艺术总监,以及新加坡33 Auction 北京区负责人。



合作方

苏黎世艺术周

“别处是一块反面的镜子”:我们对“新”的四种回望

新势力单元论坛

2021.4.25(周日)14:00-15:15 

UCCA报告厅


画廊周北京的新势力单元历年来致力于在本土语境中梳理华语世界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并于前两年先后推出围绕青年策展人和艺术家的主题群展。2021年,画廊周北京新势力单元将以论坛形式,围绕“新势力”及其相关定义展开多角度的讨论和交流。

论坛将辩证性地思考具有创造力的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及思潮,从史论、策展、收藏、职业发展、推广、跨界合作等多元角度对当前发生的“新势力”艺术现象进行解读,拓宽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实践的考察维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展开艺术史层面的回溯。旨在丰富与深化观众对于整个艺术生态的认识,同时也希望能对于今天中国当代艺术史的论述和艺术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与跨领域的相关实践形成比较与交流。


嘉宾

鲁明军(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青年研究员、策展人、剩余空间艺术总监)

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青年研究员、策展人、剩余空间艺术总监。近年策划“疆域:地缘的拓扑”(2017-2018)、“没有航标的河流,1979”(2019)、“街角、广场与蒙太奇”(2019)、“缪斯、愚公与指南针”(2020)、“惊蛰”(2021)等展览。论文见于《文艺研究》《美术研究》《二十一世紀》等刊物。近著有《目光的诗学:感知-政治-时间》(2019)、《美术变革与现代中国:中国当代艺术的激进根源》(2020)等。2015年获得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华研究奖助金。2016年获得Yishu中国当代艺评奖。2017年获得美国亚洲文化协会奖助金(ACC)。同年,获得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第六届艺术评论奖。2019年获得第十三届AAC艺术中国年度策展人奖。


卢迎华(艺术史家、策展人,北京中间美术馆馆长)

艺术史家、策展人,现任北京中间美术馆馆长。2020年获墨尔本大学艺术史博士学位。她曾于2012至2015年间出任深圳OCAT艺术总监及首席策展人。2012年担任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评委,同年担任第九届光州双年展联合策展人、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联合策展人,2013年获得泰特美术馆研究中心亚太计划的首个特邀研究学者奖金,是2017年美国艺术史研究机构协会(ARIAH)首届“东亚学者奖”的四位获奖者之一,并于2018年任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菲律宾国家馆的评委会成员之一。2003年至今,她与艺术家刘鼎进行题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回响”的研究,对叙述中国当代艺术的视角和方法论进行重新评估。


张渊(独立当代表演艺术的策划人、制作人、写作者)

从事当代表演艺术的策划、制作、写作和翻译,与国内外剧场、艺术节、美术馆、空间等不同艺术机制开展项目合作,尤其关注独立艺术家的创作。2020年参与策划OCAT深圳馆“待测-重写剧场史”之中国当代表演艺术文献展《二O20年:整个世界变成了剧场》。2017-2021年担任上海明当代美术馆表演项目策展人,负责国内国际项目的筹划与运作。2015至2016年与上海外滩美术馆合作,策划项目《身在亚洲——当代剧场中的身体呈现》及相关电子出版物。首届“嬲嫐现场”表演艺术节创始成员。撰写文章发表于《艺术世界》《典藏》《艺术界》《广东艺术》等刊物。


赵屹松(华宇青年奖发起人、华宇集团副总裁)

“华宇青年奖”发起于2013年,是由华宇集团主办的公益性艺术奖项,专为在复杂的当代文化语境下不断实验和探索的青年艺术家而设,旨在持续性地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的前沿面貌,展示新生代艺术家多维度的创作样态。除现金奖励外,华宇青年奖将给予获奖艺术家在专业领域的支持和资助,包括个人作品和艺术项目的实施、相关展览的策划、宣传推广以及文献出版等,并为新一代艺术工作者建立艺术创作和学术讨论的平台。

华宇集团创立于1989年,是以商业地产为战略主导业务的大型企业集团,近年来通过“华宇青年奖”这一大型公益项目,华宇集团积极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助力。


主持人
华沁蕊(画廊周北京项目经理)

画廊周北京项目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