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向往可持续和富有意义的生活?你是否对时尚和气候议题感兴趣?“对话未来——北欧之声”系列活动邀你一起,畅谈当前时代人们所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在这里,来自北欧和中国的最具启发性的思想家们,将展开对话,探索如何身体力行,向着更“绿色”的未来,在细微生活中创造变化。
思绪的灵光一闪,也许就能即刻转化为行动。加入我们的对话,受启发,去行动!
2021.5.13(周四)
14:00-18:45
UCCA报告厅
对话一:时尚产业的革新
14:00-15:00
嘉宾:洪晃、Else Skjold
作为污染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时尚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总量的10%。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时尚业应该比现在减产20倍。但这有可能吗?本场对话将带你洞察当下、展望未来,并探讨究竟谁应该为变化负责——时尚行业本身还是消费者?
对话二:绿色时尚-未来创新
一些行业先锋认为,科技和创新将能解决时尚行业的污染问题。在此次对话中,你将见到一些设计师,他们将讲述如何赋予废物新生、用塑料打造美丽纺织品的可能性。
对话三:掀起一场可持续时尚革命!
想要让衣柜变得焕然一新?不如来聆听本场对话寻找灵感。在过去的20年中,全球服装产量翻了一番,每年生产超过1000亿件服装,然而,只有1%的衣物被回收。是时候做出改变了——但我们该怎么做?在快时尚为王的世界里,能否唤起年轻消费者对二手时装的兴趣?在这场对话中,来自北欧和中国的女性创业家们,将分享她们致力于延长服装寿命的创业之旅。
地点: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剧场
加入衣物交换的行列,让你的衣服焕发第二次生命——同时,你也可以带着新的宝贝回家!
快速时尚导致每年衣服生产和丢弃的数量大幅增加。除了造成更多温室气体排放以及产生大量垃圾外,纺织生产也需耗费大量的能源和水。
你知道生产一件T恤需要2700升水吗?这足以满足一个人2.5年的饮水需求!据估计,全球清洁水源的污染当中约20%来自纺织生产。
我们如何在延长衣物使用寿命的同时,又为自己的衣橱增添新的时尚元素呢?
答案就是交换!
如果你重复使用而不是抛弃一件二手T恤,就能减少了14%的碳排放!
你该怎么做:
1) 清理你的衣柜,把想捐赠的衣物拿出来。也许是因为不再合身;也许是在衣柜深处挂了太久,又或者你真的很喜欢这件衣物、可惜已经不再适合自己的风格。还是让它在别人身上大放光彩吧!
2) 将它挂在架子上。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给下一位主人写封私人信件,解释这件衣物的由来。它曾经的主人是谁?它来自何方?它曾去过哪里?
3) 看看四周!有没有发现什么很酷的东西想带回家呢?
4) 场地属于我们的了!到处看看——穿上试试——把它带回家!
5) 剩下的衣物将捐赠给慈善机构。
2021.5.13(周四)
13:00-16:45
丹麦文化中心
对话一:为什么企业的商业增长与气候中和可以实现双赢?
智能、可循环且气候中立的建筑能否支持人类健康的生活方式?企业如何为人类共同实现碳中和做出贡献?在全球范围内,城市地区的能耗占总能耗的80%,其中建筑物的能耗占比约30-40%。如今,我们几乎90%的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但与此同时,我们个人的碳足迹却在持续增长。参加这个讲座,来听一听我们为什么要思考这些问题,并了解一些公司是为什么、又是如何通过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实现业务发展与气候行动的双赢。
对话二: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和社区
成熟模式的儿童友好型城市长什么样?为包括儿童在内的所有城市公民创造一个健康、宜居的环境,是城市规划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然而,儿童的需求经常被忽视,给他们造成了负面影响。在本次讲座中,我们将聚焦城市在儿童福利方面可提升的空间。专家们将分享北欧和中国的相关经验,探讨如何将以儿童为导向的设计理念融入当前城市、社区等层面的代际关系考量之中。
2021.5.14(周五)
14:00-18:45
UCCA报告厅
对话一:人生,意义何在?
怎样才算是有意义的生活?幸福就是人生的奥秘吗?北欧人真的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吗?在本次对话中,我们将与北欧的哲学家和幸福学专家一起讨论这些问题,探索如何在这个时代创造生活的意义。他们将与中国专家对话,探讨幸福是否可以作为衡量生活意义的标准。
对话二:缩小性别差距
即使时间已经走入了2021年,性别不平等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该如何缩小性别差距呢?在本次对话中,你将会遇到这样一群女性——她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响亮发声,以推动共识、创造改变。来吧,和这些女性学者、电影制作人、作家与科技行业从业者一起,加入性别平权的讨论。
对话三:为何性别平等对两性都有利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改变社会中所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和性别刻板印象,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两性平等?在此,来自北欧和中国的男性嘉宾将讨论扭转男性性别刻板印象的重要性,以及他们为什么坚信男性女性都应该为性别平等挺身而出。
对话四:面向未来的课程——成长与创新的技能
学校里教授孩子们的是未来所需的技能吗?我们是该让孩子接受更多的学校教育,还是选择引导他们跳出桎梏、自由思考?在这场关于未来教育趋势的对话中,北欧和中国的嘉宾将分享他们对创新式教育下一代的看法。
2021.5.15(周六)
14:00-18:45
UCCA报告厅
对话一:气候:房间里的大象与变革之需
全球人口将在2050年达到100亿人,届时我们将不得不面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巨变。根据本场的北欧嘉宾,我们需要开始谈论这个问题,并改变旧习——尤其是饮食方面。那就即刻行动吧!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支持气候行动?本场对话将带给你大量新颖而深刻的见解与想法。
对话二:抵制食品浪费,改革食品行业
我们该如何推动食品行业的变革,停止浪费大量的食物,并把更多可持续食品装进购物车?在这场对话中,听听四次荣获世界最佳餐厅奖得主和引领全球食品变革者是如何和中国同行探讨停止食物浪费,改造食品行业。
对话三:每日行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可持续选择
大多数人都不喜欢改变,而改变旧习惯更是难上加难。多食用气候友好型食物、出行选择火车而非飞机、自己做饭而非点外卖......要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对气候负责的行为,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不小的挑战。当改变迫在眉睫,每个人都应该开始选择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我们又该怎么做?在本次对话中,专家们将会指出,没有人能够担负全部的责任,但每个人都可以做出微小的贡献——积少成多,众木成林。
对话四: 零浪费生活的新手指南
在生活中完全不制造垃圾,可能吗? 对于有些人来说,答案是肯定的。这位来自挪威的演讲者,上一次捎着垃圾出门还是2015年的时候!在她的启发下,你也许会在自己的生活中做出相似的改变,减少垃圾。和中国的零浪费倡导者对话,我们将一同探索零浪费生活的新手指南。
2021.5.16(周日)
14:00-17:30
UCCA报告厅
对话一:青年,大作为
为实现绿色可持续的未来,有些人已经行动起来。在本次对话中,我们将认识两位走在前列的北欧青年,他们坚信食物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为了地球与人类发起减少食物浪费的倡议。中国也有类似的倡议。无论个体是多么的渺小,你同样能带来巨大的影响。来听听这些青年应对气候变化的故事,并从中获得启发吧。
对话二:绿色城市,更好的选择?
为了让居民的生活更加满意,一座城市应该长什么样?我们需要更多的高科技城市,还是更加绿色的城市?本场对话里,一位建筑师、一位年轻的大学辍学者兼企业家将讲述他们的愿景和故事。他们在哥本哈根中心创建了一个屋顶农场,将乡村和城市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与中国同行的对话中,他们讨论了宜居城市所需的要素,以及北欧地区和中国需要做出的改变。
对话三:艺术能够对抗气候变化吗?
在中国和北欧,艺术家们都在通过艺术凝聚气候共识,推动行动改变。请听北欧和中国艺术家讨论:为什么艺术是改变世界最有力的工具之一,以及如何用艺术倡导建设一个更绿色、更可持续的地球。
洪晃(知名媒体人、主持人、作家和公共演说家)
20多年来,洪晃一直是中国时尚圈最具影响力的核心人物之一。在"对话未来——北欧之声 2021"系列活动期间,作为跨界媒体人的她将带领观众探索绿色时尚的奥秘,并对话多国嘉宾,探讨我们应当如何走向更绿色、更可持续的未来。
刘彦(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知名主持人、金话筒奖和中国新闻奖得主)
刘彦多次担任大型直播节目英语主持人及同声传译,包括国庆六十周年阅兵仪式、上海世博会、北京国际电影节等等。擅长跨文化沟通和心理健康领域,著作包括《时尚英语 美国流行文化A to Z》系列丛书和《扶稳,坐好!电影口语探宝之旅》等,译著包括《煤气灯效应》。
黎静(法国,策展人)
自2002年起在中国定居,共同创立了法中文化机构Doors门艺(www.doors-agency.com)以推动中欧艺术项目的发展。她与Victoria Jonathan(零零)共同担任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2017-2019)的总监,并策划或共同策划了多个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和摄影的展览。
Else Skjold(丹麦,丹麦皇家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
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副教授及博士,同时也是该校时装、服装及纺织品硕士项目以及于2020年9月启动的“变革的新景观”项目的负责人。在过去的十年里,Else Skjold一直是丹麦时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人物,她作为活跃的传播者也在该领域广为人知。目前,Else Skjold是由丹麦商务部任命的时尚与纺织行业绿色转型工作组成员,以及2020-2021年度丹麦政府商业和纺织气候委员会外部专家。
自2016年以来,Else Skjold领导了数个可持续设计和商业发展的跨学科项目。她曾与哥本哈根皮草、ECCO、GANNI,、Kvadrat A/S+Really等丹麦时尚公司及纺织公司合作,从而促进了文化研究、时装研究、设计创业、组织理论和人类学等广泛领域的知识交融。
作为在丹麦时尚可持续领域的公共辩论专家,Else Skjold还通过主题播客、电视节目、出版物等方式针对时尚与纺织贸易相关公共议题积极发声。
Else在可持续时尚这个字眼成为行业流行语之前就开始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在此次对话中,Else将阐释时尚产业和服装生产所出现的主要问题,例如消费者和企业应该怎么做,以及时尚产业的革新为何迫在眉睫?
Heidi Berg(挪威,Waste2Wear首席营销官)
面料不容小视!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衣装更具可持续性,就应该更加明智地选择面料。Heidi分享了一个让废物焕发新生的故事。她是总部位于上海的Waste2Wear的首席营销官,该公司用回收的塑料瓶生产出创新而美丽的面料。Waste2Wear是世界首家在供应链中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再生聚酯供应商,正与一些世界最知名的品牌合作,帮助它们为循环经济做出贡献。说不定你用过的水瓶已经在我们的衣服里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张娜(独立设计师、再造衣银行Reclothing Bank创始人)
中国独立设计师中的领军人物,2015年进入亚洲版《福布斯》杂志中国设计师TOP30榜单,同年与美国公益组织“1%地球税”达成合作,捐助再造衣银行销售所得1%用于地球环境保护。2020年,在CNN关于可持续时尚的专题报道中,与Stella McCartney、Vivienne Westwood等全球知名设计师一同被称为“环保先锋”,被媒体称为中国可持续时尚第一人。
Rebecca Vera Stahnke(丹麦,Veras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今年32岁的Rebecca Vera是Veras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Veras的总部位于哥本哈根,这一初创企业旨在让每个人都能轻松拥有可持续且时尚的二手服装衣柜。Rebecca拥有媒体制作与管理学位,在2016年创立Veras之前,她曾在哥本哈根时装周担任过五季项目经理。Veras希望通过在更便捷的分享渠道、更独特的购买方式以及更长的衣物使用寿命等方面为人们提供便利,从而避免衣物被丢弃,并将新衣的购买量降至最低。基于“不让任何一件衣物被浪费”的循环理念,Veras的所有衣物都来自于丹麦各地的私人衣橱,人们可以在网络和线下门店交换、出售、购买和改造这些二手物品。自2016年成立以来,Veras已成功让50多万件可能被丢弃的衣物重新发挥价值。
Rebecca Vera发起了一场服装革命,通过鼓励女性改变消费与再利用衣物的方式,减少衣物浪费,让世界变得更“绿色”。她的初创公司Veras秉持可持续、循环发展的服装交换理念,在线上线下均设有门店。
魏颖「猫助」(多抓鱼创始人)
多抓鱼创始人 & CEO,目前在上海开设了国内第一家循环衣物商店。
Frank Martela(芬兰,哲学家、作家)
作为社会福祉研究的专家以及《生活多美好》的作者,他曾多次探讨关于幸福的奥秘。在研究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这一哲学问题时,学者和哲学家Frank Martela提供了他的独特视角。
Meik Wiking(丹麦,丹麦幸福研究所首席执行官、幸福学研究者)
究竟是什么让北欧公民对自己的生活格外满意?每个人又是如何衡量幸福?从2013年至今,每当《世界幸福报告》发布年度最幸福国家排名时,芬兰、丹麦、挪威、瑞典和冰岛均名列前茅,特别是在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北欧国家占据了榜单前三名。《丹麦人为什么幸福》和《刻意放手:向最幸福的人学习幸福》的作者Meik Wiking将分享他对北欧公民为何比其他人更满足于生活的见解。
简里里(简单心理MyTherapist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认知神经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简里里曾在中央财经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与咨询中心任讲师,于2014年创办简单心理。现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2016年入选福布斯亚洲医疗健康领域30Under30青年领袖;2019年被Fast Company评为2019年中国商业最具创意人物。
Anna Serner(瑞典,瑞典电影学院首席执行官)
长期以来,Anna一直是电影界呼吁平等的倡导者。由于她的工作和投入,她被认为是在争取平等运动中具有感召力的领导者。当她被任命为瑞典电影学院的首席执行官时,她立志将国家资金平均分配给男性和女性电影制片人,即2020年50:50项目。
Mathilde Walter Clark(丹麦,作家)
出生于1970年的Mathilde Walter Clark是六部小说和一部散文集的作者。她跟随丹麦母亲在丹麦长大,夏天则与她的美国父亲在圣路易斯度过。她于丹麦罗斯基勒大学取得丹麦语硕士学位,并于纽约大学取得哲学硕士学位。她的个人文章和评论性文章曾在《洛杉矶书评》等杂志上刊登,使她成为同代丹麦作家中最著名的散文家之一。在这些文章中,她讨论了我们周遭的世界,看到并描述人类和社会的盲点。在这次对话中,她将谈论文学和文学批评家中的性别议题和盲点。
赵鑫(Ladies Who Tech 北京分会负责人)
Ladies Who Tech 由从事STEM (科技、技术、工程、数学)的女性发起并创立,通过挑战现状,帮助和鼓励更多的女性发现自己在STEM领域的潜力并参与进来。作为一个科技社群,Ladies Who Tech希望提高社会对科技产业女性从业人员的认识,并帮助公司招聘更多的女性从事STEM行业,进而提高行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黄盈盈(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黄盈盈自1999年起在多点开展红灯区田野调查,在不同女性群体中开展性/别、身体与艾滋病相关的社会学研究。著有《艾滋病与生活逻辑》(2019),《性/别、身体与故事社会学》(2018),《我在现场:性社会学田野调查笔记》(合著,2017)《性之变:21世纪中国人的性生活》(合著,2013),《身体、性、性感:中国城市年轻女性的日常生活》(2008)等。2007-2019年负责组织两年一次的“中国性研究国际研讨会”。
Peder Kjøs(挪威,心理学家、作家、播客制作人)
人们常说,男孩总归是男孩。但是作为一个真正的男人意味着什么?为什么男孩或男人不能哭呢?情感不分性别,男孩和男人也需要谈论情感。Peder撰写了多本书籍,其内容多为如何培养具有情感能力的男孩女孩,同时也包括心理健康。他主持过电视节目和播客。人们对北欧男人的刻板印象通常为外在强大但内心柔软。可这是真的吗?加入这次对谈,找出答案。
Þórður Kristinsson(冰岛,人类学家)
Þórður Kristinsson拥有人类学和教育科学学位。他的研究课题是“性化和数字化时代的儿童:从性别角度看青少年(12-15岁)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自我探索”。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社交媒体与青少年、性别与教育、男性与健康、性文化和男性。
Kristinsson发表过几篇关于冰岛男子气概的文章,特别是关于冰岛男护士的男子气概以及高中生的男性性文化。他还与他人合著过一本关于性别平等的教科书。他曾在冰岛大学教授有关男生和女生教育以及性别的课程,包括“教育系统中的男生”、“青春期男生及其与性、色情、性教育和性暴力的关系”等课题。他是冰岛人类学学会的理事,也是雷克雅未克女子体校的教授。
史秀雄(心理顾问、畅销书作家、流行播客《Steve Says》主持人)
心理咨询师、播客《Steve说》和《Man立》主播,著有畅销书《假性亲密关系》,译有乔丹•彼得森名著《人生十二法则》,多伦多大学心理学学士,社会工作学硕士。
Perttu Pölönen(芬兰,未来主义者、发明家、作家)
Perttu Pölönen在硅谷研究未来技术,在缅甸合作创立了一家教育技术公司,出版了两本教育相关图书,并赢得了欧盟最大型的青年科学竞赛。 2018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将他列入“欧洲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榜单。
Åsta Birkeland(挪威,西挪威应用科技大学儿童早期教育教授)
幼儿期是认知、社交、情感和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而且在这个时期,我们的学习速度比人生任何其他时候都更快!教育理念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儿童的发育。我们想培养独立的孩子,还是想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的孩子?Åsta在过去20年一直研究中国和北欧的幼儿园教育理念以及跨文化差异和共同点。她是KINDnow——多样性与可持续未来系统研究之幼儿园知识中心的核心研究员。她发现了什么,我们又能从彼此身上学到什么?来听听看!
李敏谊(北京师范大学幼儿教育学副教授)
我们如何通过幼儿教育来建设可持续未来?教育工作者采用什么指标来评估发育,幼儿教育对儿童的成绩和性格有怎样的长期影响?作为一名儿童早期教育的教授,李敏谊博士完成了30多个研究项目、发表过40篇学术论文、出版过5部著作,其学术方向致力于了解国内外的幼儿园实践。
王利平(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拥有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学士学位(2001年)和硕士学位(2004年),并拥有博士学位。2013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学位。 2013年至2014年在哈弗福德学院担任客座助理教授,2014年至2015年在芝加哥大学哈勃•施密特青年学者任职,2015年至2019年在香港大学社会学系以及教育学院担任助理教授,自2019年起担任北京大学副教授。
Mickey Gjerrigs(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生物伦理学副教授)
我们必须敢于谈论我们的生活方式对气候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每个人都需要做出小小改变的必要性,尽管这些改变或许看上去微不足道。全球人口到2050年将达到100亿,变革是当务之急。而选择更多植物性饮食是必要的转变之一。但人类真的可以依靠豆类和菌类等食物生存吗?这样一来,生活会不会演变为一种凄凉的自我牺牲?Gjerrigs的答案是否定的。每天食用的肉类并非健康生活的必需品,对地球而言也是不可持续的。当我们更多地以植物为食,将为人类创造机会与生物圈建立相互尊重的关系,并让我们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共生社区,而人类早已是其成员之一。
何苗(自然之友品牌传播总监)
以有温度、有趣味的方式推动多个环境议题突破环保公益“同温层”,深入并影响普通公众的生活与价值观。在本职工作之外,还是一名生活方式博主、持续精进的yogi和自然疗愈探索者。
王静(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海洋项目总监)
毕业于柏林洪堡大学,自然资源管理硕士学位。拥有超过十年的环保行业从业经验,曾先后在保护国际基金会,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工作,并先后创立机构的海洋保护项目,服务中国的海洋环保行业发展。现为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海洋项目总监。同时也是中国海龟保护联盟的副秘书长,联合牵头联盟的海龟保护工作。此外,兼任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的理事、中国珊瑚联盟副秘书长等职。
Claus Meyer(丹麦,新北欧美食创始人、厨师兼美食活动家)
出生于1963年12月27日的Claus Meyer,在过去的三十年内通过研究、咨询和传播活动,发挥创业精神,始终致力于消除贫困以及促进丹麦饮食文化的发展。他是27本书的作者或合著者,名下拥有多家食品公司,此外,他还是NOMA、RADIO、NamNam、The Standard、Hotel Sakskøbing、Chokolade Compagniet及Grupe & Meyer等餐厅的合伙创始人。
2003年,Claus Meyer与合作伙伴René Redzepi一同创办了丹麦餐厅Noma——该餐厅曾四度被评为全球最佳餐厅。在2004年之后,二人率先与北欧地区一些顶级厨师共同制定了《新北欧厨房宣言》。该宣言规定了一系列原则,强调可持续性、地方性以及对动物福利和自然界的尊重。新北欧料理运动为更多产自北欧地区的优质食材和本地农产品的发展铺平了道路。Claus Meyer拥有旗下同名食品品牌。他将谈论餐饮业变革的驱动力,以及食品行业必须采取措施改造自身并减少食品浪费。
陈绵泰(马来西亚,厨师、穀屋创始人、美食图书馆和“共享厨房运动”创始人)
马来西亚籍美食家、厨师、概念创意师,《Timeout中国》2010年年度美食人物奖以及巴黎第17届巧克力沙龙展“国际发现奖”得主,曾应邀参加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从策划昆虫晚宴到利用自然的边角料和剩余食材创作艺术作品,在中国工作多年的他一直探索着食物的可持续性发展。
王昕(北京春播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 CEO)
生鲜食品电商平台“春播”创始人兼CEO。2014年,创立安心健康食品的购买平台“春播”。从农场到餐桌,春播全程把控食品安全链条,倡导“用消费为想要的生活投票”,与消费者共同打造信任消费生态。曾任搜狐联席总裁兼COO。王昕女士为中国互联网的商业运营提供了诸多可借鉴的模式和理念,是中国互联网营销领域的开拓者之一,率先提出 MATRIX、搜狐+等营销理念。如今,她致力推动以互联网技术实现中国消费者、生产者双向信息透明和对称,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两者间的信任关系,实现让消费者可以轻松购买安心、健康食材,让生产者获得持续动力生产更多好产品,环境得到良好保护,让更多人受益的良性循环。 自创立“春播”,王昕女士一直倡导“你的每一次消费都在为你想要的世界投上一票”的生活理念,希望和各方合作伙伴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留下一个干净的世界。王昕女士于北京工商大学获学士学位,后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研究生学位,曾在摩托罗拉、搜狐等公司任职。王昕女士曾获“长城奖人物奖功勋” “中国新营销先锋人物”“中国互联网精英”“中国十大传媒经营管理新锐人物”等奖项。
Pelle Guldborg Hansen(丹麦,罗斯基勒大学行为科学家)
生于1977年,罗斯基勒大学行为科学家。他也是罗斯基勒大学和南丹麦大学的科学、社会与政策倡议项目的主任;丹麦助推(nudging)网络的主席;欧洲助推网络(TEN)的创始人,以及“我助推你”应用行为科学小组的首席执行人。
Hansen于2010年被罗斯基勒大学授予社会惯例和规范的游戏理论模型博士学位。从那时起,他就致力于行为经济学的实际应用,特别是所谓的 "追退暗示 "干预。
他是《启蒙的盲点》和《信息》(与Vincent F. Hendricks合著)这两本书的合著者,并在一系列国际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了他的研究,包括《国际经济学评论》《美国生物伦理学杂志》《公共卫生年度评论》和《欧洲风险监管杂志》。他的研究经常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并被《经济学人》、《外交政策》、CNN、《新科学家》和《华尔街日报》等媒体报道。
2010年,他创建了丹麦助推网络并担任主席,该网络由100多个政府机构、市政当局、大学、组织和企业组成。2014年,他与欧洲法律和风险监管领域的让•莫内讲席教授Alberto Alemanno教授共同创立了欧洲助推网络(TEN)。
Kerstin Weimer(瑞典,环境心理学家)
Kerstin Weimer是瑞典中部大学(另称中瑞典大学)的一名环境心理学博士。她的博士学位研究重点是朝着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行为改变。她同时也是一名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系的讲师。
汤蓓佳(零废弃生活方式实践者、零活实验室发起人)
GoZeroWaste零活实验室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零废弃生活方式社群平台,致力于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帮助更多人开启可持续生活之路。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与工作坊,向公众倡导可持续生活的理念,并鼓励大家采取积极的行动,选择对环境更友善的生活方式。
Kristine Ullaland(挪威,挪威零浪费首席执行官、《零浪费国度》播客主播)
有没有可能在生活中不产生任何垃圾?有没有可能经营一个完全不浪费的企业?Kristine Ullaland的答案是肯定的。Kristine的工作涉及预防浪费、循环经济和减少塑料。据她说,这种生活极具感染力!请仔细聆听,获得启发。
Evelina Lundqvist(瑞典,好部落首席执行官、《热爱零浪费》播客主持人)
Evelina Lundqvist是提供环境和社会影响解决方案的机构“好部落” (The Good Tribe)的首席执行官和联合创始人,该机构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意、概念开发、项目设计、教育培训等服务。同时,她也是播客节目《热爱零浪费》(Love Zero Waste)的联合主持人和联合创始人。她毕业于奥地利克雷姆斯多瑙大学,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Rasmus Erichsen(丹麦,“停止本地浪费”发起人)
年龄再小,也可以有所作为。2016年,当Rasmus Erichsen只有17岁的时候,他想到一个好主意,既能避免食物浪费,同时又能帮助有需要的人。Rasmus经常会看到他的家人扔掉多余的食物。为了阻止食物浪费,他发起了名为 "停止本地浪费 "的倡议,建立一个Facebook小组,鼓励个人、商店和餐馆将剩余食物送给有需要的人。今天,"停止本地浪费 "运动已经从他的家乡科索尔镇扩展到丹麦的109个城市以及格陵兰岛。他们还建立了17个由志愿者组成的“食物绿洲”,秉承着“没有人应该饿着肚子睡觉”的理念,这些“食物绿洲”每天向需要额外帮助的人分发食物,用于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无家可归者、和其他机构。人们可以随时通过Facebook联系“食物绿洲”的管理员,从而能够通过紧急包裹获得食物,这些食物有时也会分发给全国各地的无家可归者。
Petra Kaukua(芬兰,EAT Grim联合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
2018年,Petra和一位合伙人共同创立了EAT Grim,该公司致力于向大众销售所谓“丑陋的”蔬果,推翻对蔬果的主流审美,同时扶持本地有机农场,树立新的高质量可食用食物的标准。
Mimi咪咪(Precious SH项目创始人)
咪咪是一名在社会创新和可持续生活方式上持续探索和发问的“斜杠”设计师。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服务设计专业,是从业多年的用户体验设计师和服务设计师。
芦明一(CYCAN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副秘书长)
芦明一在CYCAN负责机构战略规划,发起青年可持续领域就业平台Work for Good,发起中国鸟撞议题的调研、传播与行动项目,助力城市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她同时也是Celu Studio联合创始人,该工作室致力于通过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方式去表达和解决环境与气候问题。2019年发起重走人类大迁徙之路项目,途径东非、北非、中东、欧洲、亚洲等20余个国家,拍摄关于全球气候变化与应对方案的纪录片《迁徙之旅》、创作相关的艺术作品。她的装置、 摄影作品曾在伦敦艺术展览馆、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等地展出。拥有中国、德国、法国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发展经济学三个硕士学位。
何墨腾(丹麦,筑土国际合伙人、建筑设计董事)
Morten Holm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欧洲和亚洲拥有25年以上的综合专业经验,在中国有20年的跨学科工作经验。他的设计不仅赢得了国际奖项,而且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通过多学科设计方法,Morten为复杂问题提供了平衡的解决方案,既可以满足学术要求,又可以将设计应用于实际实施中。作为筑土国际的建筑和城市规划部门的设计总监,他领导并启发了团队进行可持续的综合设计,从而平衡了项目设计的远见与实用主义。
Livia Urban Swart Haaland(丹麦,屋顶农场Østergro的创始人)
Livia是一位年轻的园丁,也是丹麦第一家屋顶农场ØsterGro、温室餐厅Gro Spiseri、社区支持农业FællesGro、毡房建筑倡议Lyse Nætter以及新型城市农场Øens Have等项目的联合发起人。在哥本哈根市郊的自然环境中长大的她,现与男友及亲友一同在哥本哈根生活。
城市的屋顶花园能让居民更幸福吗?从建筑学院辍学追寻梦想的Livia坚信如此。2014年,Livia发起了“ØsterGro倡议”。ØsterGro是丹麦第一个屋顶农场,坐落于哥本哈根市中心老旧汽车拍卖行的顶部,占地面积600平方米。ØsterGro拥有一间温室、一个鸡舍和三个蜂箱,有机蔬菜、绿色蔬菜、水果、草本植物和食用花卉一应俱全。作为社区支持农业理念的践行者,ØsterGro还拥有自己的餐厅Gro Spiseri。在此次对谈中,Livia将分享她为什么坚信融入更多绿色自然元素是城市的发展趋势。
李迪华(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代理院长)
李迪华长期从事城市生态学与景观设计学规划研究和教学,在区域生态规划、自然与文化遗产和景观社会学等领域完成了大量研究,发表论文与专著8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发明专利1项;指导的学生社团完成的北京大学校园雨水花园获2020ASLA学生社区服务奖。他“‘与人为敌’的人居环境”一席演讲腾讯播放量超过1000万次。主持的“北京大学宁波城市治理优化实验室”为可持续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大数据应用开展持续探索。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副主编。
Thomas Dambo(丹麦,艺术家)
生活在哥本哈根的丹麦艺术家,他和他的团队通过在城市的垃圾箱里寻找素材,将“垃圾”和可回收材料制作成美观且有趣的作品。Thomas希望他的举动能够激励人们将垃圾也视作一种资源,并享受其乐趣。Thomas的作品在全球各地展出,他以回收材料打造的著名作品“巨魔”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可以找到。
Jeppe Hein(丹麦,艺术家)
居住于柏林的丹麦艺术家,以沉浸式与交互式艺术闻名。Jeppe的作品以观众为中心,专注于观众体验及其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在此次对谈中, Jeppe 将会讲述他与非赢利组织 Art2030 的合作,以及他们为促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发起的 “和我同呼吸”项目。该项目于 2019 年 9 月在联合国总部及纽约中央公园首次启动,并于2020年12月和2021年4月分别在北京和厦门展出。
孔宁( 跨界艺术家、环保主义者)
曾担任检察官律师的孔宁通过近十五年的装置及行为艺术,关注全球生态环境,呼吁环保和世界和平。被媒体称为“地球新娘”的她共创作了82套环保装置,将肺、叶子、水珠等元素穿在身上。她的“小蓝人”系列作品行走到三十五个国家,反应了人类的共同话题——存在与生命。
丹麦驻华大使馆
瑞典驻华大使馆
挪威驻华大使馆
芬兰驻华大使馆
冰岛驻华大使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