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北京

家庭、电影和自由——瑞典短片集

2014.11.15
18:00

影像艺术交流
地点:  UCCA 报告厅

在男女平等方面,瑞典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的标杆国家之一。今天,瑞典女性在社会各个领域展露锋芒,尤其在艺术领域,成绩斐然的女性艺术家们自由地表达灵感与思想——而这在十年前还几乎是不可能的。在电影业,尤其是纪录片产业,女性的主导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瑞典短片单元”将全景展示瑞典女导演们是如何通过电影,去表达自己对社会深刻而尖锐的思考。

尽管女性地位在当代有了空前的提升,异议却并没有完全平息,男权统治制度也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例如,人们对于产假问题得激烈讨论,实质则是男性和女性在家庭中分担责任多少的问题。就传统而言,只有女性能休产假,但越来越多的瑞典男人也开始休产假、照顾妻儿,因为他们不再希望由女性一方承担家庭内务的全部责任。这一变化,为女性追求事业和社会认同感提供了来自家庭的支持。

本单元将展映一系列从不同视角关注家庭问题的纪录片,均由女性导演执导,探讨家庭问题的诸多核心方面。影片内容及主题丰富多样:有关于一段长期感情结束后的自我发现,有对分娩过程着迷的怪癖分析,有探讨祖孙之间的亲缘关系……。这些短片在呈现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片段的同时,也不经意间引出了女性导演们对不断变化的“家庭”观念的定义。

 

《凯琳与咨询师》

2014,28分钟,导演:Monika Andreae

凯琳的丈夫去世后,她完全崩溃了。不得以,只有求助于心理医生一点点克服自己的心里问题,重新找回自我。多年来,凯琳一直是一位家庭主妇,但现在她面临着一场认同危机。她丈夫生前是在村子里受人爱戴的牧师,她常常问自己,是否应该继承丈夫的遗业。这段艰难的心路历程,她一点点剥下家庭主妇的外壳,最终,凯琳发现了深藏在内心的另一个自己。

胚胎》

2014,14分钟,导演:Emma Thorsander

《胚胎》是一部基于一系列的深入采访制作成的动画纪录片,刻画了五个都堕过胎的女人。故事主要围绕她们因何堕胎,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都能激起观众的思考。这部影片着力表现每一位女性的生活细节,尽可能还原堕胎前她们面临的选择,也借此试图探讨社会对坠胎的偏见。

《爷爷,我,还有飞向天国的直升机》

2013,15分钟,导演:Åsa Blanck,Johan Palmgren

小男孩坚守在旧病不起的爷爷身旁,这永远都是世界上最温情的画面,感人至深,但不乏绝境中的乐观。为了将一个一直埋在心底的秘密分享给小男孩儿,病魔缠身的爷爷依然打起精神,带着小男孩儿向树林深处进发,开始人生中最后一次冒险。

《海豹孩子》

2013,14分钟30秒,导演:Joanna Rytel

这部纪录片的主人公是一对试图怀上宝宝的夫妻。不幸的是,丈夫因为生理原因,无法让妻子怀孕。这部影片充斥着有违传统的观念,只因为夫妻双方都太执迷于怀上一个孩子。本片中关于年龄、性和怀孕的对话,措辞有些粗俗。这部带有实验性意味的纪录片完全不顾所谓的“政治正确”,而着重于思想层面的探讨。

策展人

Johanna Prack

Johanna Prack是社会人类学硕士,自2012起开始从事纪录片相关工作。她是斯德哥尔摩纪录片电影节和节奏纪录片电影节(Tempo)的项目负责人,同时也在瑞典主要电影发行公司娱乐永存(Non-stop Entertainment)工作。Johanna关注介于纪录片和艺术电影之间的电影,认为“只有通过自我的艺术构建才能把握他人的生活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