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嘉宾导览邀请在文化领域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和个人思考的学者、媒体人、播客主理人、写作者带领公众从不同视角解读本期展览“激浪之城”。 他们将从各自的专业与兴趣出发,从不同视角解读“激浪之城”这场展览:也许从某件作品关注展览所指涉的历史,也许从某个场景联系到城市变迁,亦或是探索个体记忆与历史脉络的杂糅。观众可跟随这些文化工作者的思路,以更加丰富多样的方式走近艺术本身。首场特邀嘉宾导览邀请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姚云帆,带领周六午后的现场观众还原了艺术作品创作背后的宏观时代场景。
姚云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1983出生,江苏常州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文论、文化研究和政治哲学。
《祝你生日快乐》可能是全世界流传最广的歌,每个人都会唱。而且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大家都不露怯,感到了一种非常阳光的、非常正能量的快乐,实际上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如果说很多当代艺术作品要追求一个观念或者意义,那么这个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不追求任何意义。它很快乐,每个人都要唱生日歌,每个人都不会嫌弃你唱生日歌。大家都觉得生日歌无论唱成什么样都是别人可以接受的,这是一种非常“轻”的快乐。那么会发现从上一个作品(《喊》徐震)的大声的、很重的喊,仍喊不动所有的人,这件作品实际上代表了一种非常“轻”的快乐。实际上是非常适合2000年左右的当代艺术作品,它传递了商品社会里人人都可以接受的,快乐的、愉悦的、“轻”的情感。每一种语言都能够通过最简单的方式转移。
《消毒》是一个影像装置,呈现了一组骂人的场景,能看到意义被抽掉后的轻快的感觉。这个时候愤怒和快乐之间的界限消失了,同时我们会感受到一种非常纯粹的快感。如果《祝你快乐》是那种最简单淳朴的、人和人之间相通的这种快乐情绪,那么这个作品是一种愤怒情绪的权证。(消音后的)人物姿势获得了一种独特的魅力,虽然说当代艺术的作品不追求美,但实际上这个东西是很美的。实际上美的过程就是一个一个姿势,它看起来毫无目的,但实际从开端到结果完成了一个目的。这又是个很奇怪的作品,这个作品背后有张力,如果你专注于一个人,专注于一个瞬间,你会发现每一个人的愤怒你都能感觉到。但是如果你离得远了,这么瞄过去的话会发现其实没有。 那么这里就有个问题:2000年以后的中国的城市生活其实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个人的喜怒哀乐,每一个人的具体形象在影像里面实际上是被抽掉的。有点像大家看八卦社会新闻,比如浙江有一个叫“1818黄金眼”的节目,把非常愤怒的理赔人的形象,通过展现其姿态而变得有趣,变得非常好玩,它的意义被撤掉了。这是前几个作品的一个非常大的趋势,2000以后的当代艺术反映了以上海为代表的这种当代城市的轻快,情绪的“轻”。杨振中《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