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北京

UCCA × 东宫西宫
“安迪的一刻”系列:再谈坎普

2021.9.20
15:00-17:15

对话
地点:  UCCA报告厅
语言:  中文

每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都会举办一场盛大的赞助晚宴。2019年,在新冠疫情前的最后一次晚宴上,Lady Gaga以其夺目的变装秀奠定了当年主题的基调:“坎普:时尚札记(Camp: Notes on Fashion)”。

但这场晚宴以及由此带来的坎普风潮复兴,显然忽视或者故意模糊了“坎普”本身具备的复杂性。坎普的定义是什么?尽管它的唯美轻而易举占据了人们的注意力,但它实际上回避了任何明确的定义或概念。《坎普札记(Notes on Camp)》作者苏珊·桑塔格甚至警告说:“谈论坎普就是一种背叛。”

然而,还是有一个包含特定的对象、实践和论述的机制,从感性层面界定了坎普。坎普最初来自俚语,通常被解释为“夸张的动作和手势”。后来,它被文学界所接受,以奥斯卡·王尔德为代表,其花花公子的风格极大地影响了外界对坎普的印象。从那时起,坎普就染上了亚文化的基因,不同的作家都曾将坎普与亚文化联系在一起进行文学和学术创作。

安迪·沃霍尔也许意识到了坎普的颠覆性潜力。无论是他将工作室打造成俱乐部般的场所,还是他与亚文化群体的合作,沃霍尔一直表现出对坎普“诱惑力”的着迷。另一方面,沃霍尔在大众消费主义的时代人格化并创造了另一种形式的坎普,将坎普纳入“资本主义拜物教”的范畴。曾经活跃在地下场景的文化现象如今已然成为精英阶层的营销工具。

这让人想起了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所说的“压抑性的俗化趋势(Repressive Desublimation)”:以往颠覆性的文化力量现在被主流市场所接受,因此变得“无害化”。如果坎普失去了其先锋性,而成为一个资本统治下的细分市场,我们还能从中开发出什么进步性的意义?

而坎普作为西方舶来的文化现象,我们也需要反思其在中国的流变。我们能在中国找到类似的审美表达吗?在中国语境中对坎普是否可能进行重新表述?还是我们需要彻底地抛弃它,去寻找一种新的语言?2021年9月20日,UCCA联合DGXG,荣幸地邀请到聚焦青年文化议题的学者、实践者,和观众一起再谈坎普。

活动日程

14:30-15:00签到
15:00-17:15对话:再谈坎普

视频资料

02:16:21

视频资料

02:16:21

嘉宾

Alexwood

研究者和倡导者、播客“别任性”主播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性与性别研究博士、心理学硕士。2018年创建泛性别平台“别的女孩”(BIE垂直频道)和播客《别任性》。2020年作为共同策划人创立北京派对品牌“鸡兔同笼”。2021年建立糖弹传媒。目前从事播客制作、活动策划、采访、写作、策展、主持、课程讲座,还参与一些艺术/学术/公益项目。


包宏伟

英国诺丁汉大学媒体与文化研究专业副教授

包宏伟博士现为英国诺丁汉大学媒体研究专业副教授,并任该校当代东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他曾获得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社会性别与文化研究专业博士学位,其研究方向主要为当代中国的少数群体文化,包括媒体、影像与艺术等。


郗少男

策展人、写作者

郗少男是一位居住在上海的独立写作者。他关于艺术、社会少数群体文化和夜生活的写作发表在黑齿杂志(即将出版)、Resident Advisor(即将出版)、LEAP艺术界、untitled folder、CODE 52 等出版物上。少男曾在美国麦卡莱斯特学院学习艺术史、批判理论和法语,并在巴黎第八大学哲学系交换。他也曾是南加州大学图书馆 ONE National Gay & Lesbian Archives 的策展助理,协助筹备展览 Axis Mundo: Queer Networks in Chicano L.A.。也曾是北京独立艺术空间I: project space的项目主管,以及驻地平台China Residencies的Fellow。

主持人

李佳桓

策展人、写作者

李佳桓是一位常驻上海的策展人和写作者,目前担任英国泰特美术馆大中华区副策展人,以及frieze 杂志特约编辑。李曾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香港Para Site、上海chi K11美术馆、上海天线空间等机构策划展览。李的当代艺术评论见于各大国际期刊,包括frieze, Artforum, e-flux Architecture, Mousse, Art Agenda, Spike Art Quarterly, 和 ArtReview Asia,亦曾为纽约新美术馆、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社、Sternberg出版社等机构的出版物撰文。作为一位虚构作家,他的作品曾于Spike Art Quarterly发表,并在 CURRENT:洛杉矶公共艺术三年展以及圣地亚哥当代美术馆举办阅读会。


李卡门

Carmen Herold

文化理论家、策展人、俱乐部主理人

李卡门是一位文化理论家、俱乐部所有者、主理人和策展人,工作于柏林和北京。

她曾就职于北京歌德学院的文化部门,多年来一直密切关注中德文化场景。除了共同策划和协调第四届和第五届德国电影节外,她还主持了一系列关于俱乐部文化和性别政治主题的对话、管理展览项目和大型戏剧表演等。2017年,她参与共同创立了北京电子音乐俱乐部和文化空间“招待所Zhaodai”,并担任音乐总监和活动策划。在俱乐部成功建立之后,她还协助发起了音乐节“招待会”以及俱乐部文化平台“东宫西宫”。目前,卡门正在结束在纽约大学为期一年的研究驻留,她的主要关注点是围绕中国大众文化的微观政治、思想史和后殖民主体性的问题。其出版物曾在多家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如SFRA评论等。

基于她的广泛涉猎,李卡门从大众文化、艺术实践和学术研究的交集出发,整合了一套综合实践性和理论性的工作方法。


合作方

DGXG


DGXG(东宫西宫,EAST PALACE WEST PALACE)是一个俱乐部文化、青年文化和视觉/表演艺术交汇的平台。DGXG利用辩证的方法和对上述领域现状的敏锐观察,在这些领域中组成一种语境,同时创造机会让社会和美学的力量碰撞,以期让世界有一些不同。不幸福,毋宁死。

该平台围绕着具有多元包容性并以慈善为目的的俱乐部之夜而构建。在这里,表演艺术与俱乐部文化、装置、展览、讲座以及研讨会相遇。这其中还包括具有学术背景的评论文章,它们由DGXG社群中忠实的成员们撰写。DGXG旨在建立稳固的区域性及国际性的文化团结网络,同时为内地的在地艺术家、DJ和草根组织打造一个支持性的社群。

DGXG将一大批DJ、艺术家和表演者迎入她们梦幻宫殿般的奇异天堂,其中包括才华横溢的艺术家:Eris Drew,Octo Octa (T4T LUV NRG,美国)、DJ Bezier (Honey Soundystem,美国/中国台湾)、MEDUSA (Elevator,中国上海)、Hao (TAG,中国成都)、Mr. Ho (Minh Club,中国香港)、Miss Meatface、Alejandria Cinque、Inntya、YIHAO、Frozen Lolita、POPCORN (Spectrum Formosus、中国台湾)、Huang Jiaqi、Yang Su、Manbo Key。


主要成员

李卡门

Carmen Herold

文化理论家、策展人、俱乐部主理人


盖泽尔·卡布雷拉

Geisel Cabrera

文化项目协调、策展人

盖泽尔·卡布雷拉工作生活于法国南特和中国北京。他在北京的独立艺术空间社区崭露头角,在那里他与当地和国际的艺术家、策展人携手合作开发项目,其经手的机构文化项目如中国的欧盟电影节,主要负责展览和项目策划。他在视觉艺术、音乐和电影研究方面经验丰富,特别关注与社会少数群体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目前,他为青年文化平台DGXG及法国南特的CinéPride与Pride’n’Art进行展览与项目策划,并作为PULSE的成员开发了一系列文化项目。PULSE致力于与姐妹机构合作,旨在扩大和质疑对社会少数群体文化和夜生活文化的理解和论述,重点关注当前全球话语中较少涉及的地区。

巴可激光,为您做“睛”彩影像艺术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