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北京

复杂美学、生成式AI与演化艺术

2022.12.17
14:00-17:00

对话
地点:  线上直播
语言:  中文
自上个世纪以来,伴随着复杂系统和混沌革命,以及控制论和数字媒介兴起,艺术创作开始打破单一媒介和创作者主体,呈现出更大的系统规模和更高的复杂性样貌。从工具到系统,从被动到自主性,从可控到失控,从模仿、表现到生成、共现。艺术,在这些不同于传统艺术特征下,涌现出了装置艺术、跨媒介艺术、数字艺术、生成艺术、生物艺术、AI艺术、演化艺术、加密艺术等一大批新兴的先锋艺术。而从它们的构成上来说,这些类型的艺术都可以用“复杂艺术”的概念加以概括。
为了探讨复杂性与这些跨越不同系统层级艺术之间的关系,UCCA、集智俱乐部、Conversazione特联合发起“复杂艺术”系列活动。该系列的第一期主题为:“复杂美学、生成式AI与演化艺术”,由心识宇宙研究院的十三维主理。第二期和第三期分别为“生命、生态、城市系统”与“新物质主义"。每期主题将包含一场对话与工作坊/特别活动。
在系列第一期的对话中,我们邀请四位嘉宾共同探讨复杂美学与生成——与直接使用物理媒介或自然语言创作的艺术不同,生成艺术以数字媒介和信息交互为枢纽,通过使用代码语言和自动算法进行作品创作。无论是基于规则、基于随机、基于各类自然、生物的启发算法的创造,如广泛利用集群系统、蚁群算法、遗传算法、遗传编程、自组织与涌现等方法的演化艺术和人工生命,还是基于脑启发神经网络算法,如 RNN/LTSM/GAN/Diffusion的人工智能,乃至发展到亿级参数预训练大模型的AIGC,如 Dall·E 或 ChatGPT,生成艺术在不同算法下通过一套创造系统创造出了各种媲美自然系统、具有高有效熵复杂度的艺术。

活动日程

14:00-16:00嘉宾分享

贾鹏森:数字艺术之人机共谋
任远:基于数据驱动的生成艺术
吴子薇:人工生命之演化艺术
十方(肖幸):机器是否具有想象力?超越机器和自主之间的对立
16:00-17:00 圆桌讨论

关于嘉宾

十方(肖幸)(In Vitro艺术实验室发起人)

出生于四川,研究生毕业于波尔多美术学院并获得评审团最高评价。现居住生活在法国,In Vitro艺术实验室发起人,该小组从事数码艺术创作以及独立游戏开发。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哲学、史前艺术、虚拟生物/生态模拟以及复杂系统。


任远(艺术家、设计师、程序员)

热衷于生成艺术、数据可视化、计算机图形学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探索和研究。曾任财新传媒数据可视化实验室执行总监,现为任远工作室创始人。《Processing创意编程》《Processing互动编程》作者。c2.js创意编程开源库作者。


贾鹏森(艺术家)

毕业于吉林大学艺术学院,获得公共艺术设计与研究专业硕士学位,专注数字艺术及公共艺术的创作与研究。数字艺术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数字艺术是人类理性思维与艺术感觉巧妙融合一体的艺术,所以她也经常探讨人机交互,以及人与计算机之间的情感关系。贾鹏森的艺术关注“数字时代中宇宙、神、人以及人造物的关系”,围绕“认知、生命、造物、智能”主题,以科技哲学、传播学等人文学科为基础,结合计算机技术、3D打印技术、印刷技术、数字成像等手段,通过数字艺术的方式呈现独特的宇宙观和对所处世界的思考。


吴子薇(媒体艺术家和研究员)
1996年出生于深圳,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计算机艺术系,现为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媒体与艺术系的在读博士。她的研究主要关注科技,生物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使用一系列新媒介进行艺术创作。进行生物学作为作品概念,生物信息作为数据,生物材料作为媒介的跨学科研究创作。吴子薇的作品曾获得Lumen奖,Bastsford奖。研究发布在SIGGRAPH和EVA London等学术会议中。作品曾在国际众多艺术机构展览及汇报,包括俄罗斯 CYFEST媒体艺术节、挪威生物艺术中心NOBA-Vitenparken、伦敦Watermans美术馆、Cello factory、NeurIPS AI Art Gallery、香港邵逸夫创意媒体中心和北京嘉德艺术中心等。

关于合作方

集智俱乐部

成立于2003年,是一个从事学术研究、享受科学乐趣的探索者的团体。它倡导以平等开放的态度、科学实证的精神,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与交流,力图搭建一个中国的“没有围墙的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