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北京

“奇异旅程毕加索”系列
第一期 对话与影像艺术交流

2019.6.15
10:00-21:30

地点:  UCCA报告厅

自2019年6月起,UCCA将在“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展览期间的4个周末(6月15日、6月29日、7月20日、8月24日)推出系列活动“奇异旅程毕加索”,以“对话”“影像艺术交流”“表演艺术交流”三种活动形式,丰富UCCA观众的文化生活之旅,全面、立体地介绍这位伟大艺术家的生平和创作。其中,“毕加索在中国”系列演讲将通过学者演讲的形式全面诠释毕加索与中国的关系;巴黎、马拉加和巴塞罗那的毕加索美术馆的研究员、策展人及馆长将带来精彩分享;“我永远成不了舞者”双人组、高平、CC艺术音乐组合将以毕加索的绘画及其参与的戏剧为灵感进行创作;诸多学者也将以深入浅出地介绍毕加索的方方面面;同时,一系列与他相关的珍贵影像资料也能帮助观众对这位艺术大师的个人历史进行直观的把握。

“奇异旅程毕加索”将于当天傍晚时段的活动间歇免费提供限量酒水及轻食。

票务信息:

线上票:158元/人

现场票:188元/人

优惠票:128元/UCCA年卡会员

*“奇异旅程毕加索”系列活动共分为四期,我们将陆续发布活动信息;

*“奇异旅程毕加索”系列活动不包含“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展览参观费用;

*“奇异旅程毕加索”不售单场活动票,仅售全天全部场次活动票;

*持UCCA年卡者按照优惠票价格收取费用;

*“奇异旅程毕加索”仅涵盖“对谈”项目费用,“影像艺术交流”“表演艺术交流”项目免费,活动收入将悉数用于支持UCCA公共实践部的运营与发展;

*活动当天开场前半小时,请于UCCA前台领取活动门票;

*场地准入人数有限,建议提前规划出行时间,迟到请听从工作人员安排入场;

*活动期间请保持手机静音;

*活动门票不支持退换;

*购票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6.15全日票170

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

2019.6.15(周六)

10:00-11:00

法语配中文翻译

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于2019年6月15日至9月1日期间,呈现中国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作品展“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由巴黎毕加索博物馆策展人艾米利娅·菲利普策划。与惯常将毕加索的艺术生涯简化为一系列严格定义和相互封闭的创作时期的策展方式有所不同,此次展览在不同创作阶段之间保留了开放性和穿越性的视角,由此呈现同时存在于毕加索身上多种看似矛盾的艺术语言,也使观众得以体察这些艺术风格转变背后的历史与个人生活现实。6月15日,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邀请艾米利娅·菲利普为大家分享她独特的策展理念。

关于嘉宾

艾米利娅·菲利普

Emilia Philippot

国立巴黎毕加索美术馆藏品总监

艾米利娅·菲利普巴黎国家毕加索博物馆的艺术历史学家和策展人,也是博物馆的藏品负责人。2012年至今,她工作于巴黎国家毕加索博物馆(Musée national Picasso-Paris),负责(1895—1921)及平面作品的策划与研究工作。她策划过几次毕加索作品展,其中包括:“毕加索罗马”(巴塞罗那,2016)、“奥尔加毕加索”(巴黎、莫斯科,2017—2018)、“毕加索,蓝玫瑰”(2018年巴黎),“卡德—毕加索”(2019年巴黎)。目前,她正在筹备一场“毕加索与纸”的展览,该展览将于2020年春季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和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展出。

毕加索在中国高峰论坛

2019.6.15(周六)

14:00-18:00

中文;法语配中文翻译

毕加索与中国一直有着不解的渊源,他的创作深受民国时期留学海外的中国艺术家推崇,而毕加索本人在生前也与中国艺术家张仃、张大千保持着密切而良好的关系。从“决澜社”到“星星美展”,从1983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毕加索画展原作展”到今天发生在UCCA的“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自上世纪二十年代毕加索影响力传入中国至今,这位天才式的艺术家便以其多变的画风以及旺盛的创造力,持续引发着广泛的关注以及深远的讨论。籍此契机,UCCA联合国内外的毕加索及现代主义文化议题研究者,从不同视角重新解读与发掘毕加索的创作线索及其对于当今中国乃至全球当代艺术世界的重要意义。

论坛流程

14:00-14:15 主题致辞

主持人:田霏宇(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

14:15-16:45 主题发言

发言人:艾米利娅·菲利普(Emilia Philippot,国立巴黎毕加索美术馆藏品总监)

主题:毕加索与张大千:偶然的相遇

1956年,毕加索与张大千在法国巴黎有过两次相遇,在这两次会面中,毕加索向张大千展示了他对于中国传统水墨主题花鸟鱼虫的素描临摹,张大千则向毕加索传授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用笔技巧与笔法变化,同时两人互赠礼物留念。两次会面拓宽了毕加索对于笔触使用方法的认识,对他之后的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发言人:蔡涛(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主题:毕加索的影子:从抗战到政权交替时期的中国现代艺术

这是一个迟到的回顾展,一些和毕加索特别有缘的中国现代艺术家已无缘看到这个展览。但这次展览也有其特殊的时机,中国现代美术史的写作正处于调整视角的阶段,一些真正能“吃透”毕加索的、但长期被边缘化的现代艺术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如张光宇、吴大羽等人。尽管民国时期很少有艺术家接触到毕加索的原作,但他是塞尚之外最具指标意义的西方现代艺术家,与毕加索相关的议论,甚至可以被视为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风向标。尤其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写实主义结合政治宣传获得了主导性的画坛话语权,以毕加索为代表的西方现代艺术逐渐成为和官方美学主张不相容的另类异端。留日洋画家洋梁锡鸿、赵兽等人1937年在广州编辑的现代艺术期刊《美术杂志》,7月间的最后一期计划推出毕加索特辑,这期特刊颇具象征意味。临近抗战结束,毕加索的共产党员身份,成了艺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从延安、重庆、广州到香港,一路引发美术界的价值反省和论辩,高剑父、黄新波、胡蛮、倪贻德、杨秋人等人都有突出表现。政权交替之际,毕加索不仅是一些最具实验性的中国现代艺术杰作的催化剂,同时这位法国共产党员也被卷入了一场深刻改变现代中国命运的统战工作。

发言人:吴雪杉(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主题:“和平鸽”与毕加索

毕加索的立体主义艺术在社会主义国家一度饱受争议,但“和平鸽”改变了一切。1949年到1952年,毕加索为世界和平大会创作的三只和平鸽让他的名字传遍共产主义世界的每个角落。“和平鸽”以及对“和平鸽”创作过程的美好幻想使毕加索成为进步艺术家的典范,也奠定了1950年代毕加索在中国的基本形象。

发言人:王鲁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清华大学张仃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可染画院理事长,香港凤凰卫视高级策划、主持人)

主题:毕加索与张仃,他们的会见及其影响

年轻的艺术家张仃对毕加索饱含崇拜,1956年张仃在法国南部拜会毕加索并互赠礼物,这次会见对毕张二人均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发言人:余中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题:诗人毕加索

毕加索作为画家尽人皆知,而作为诗人却不太知名。其实,他也是一位法语诗歌作家。毕加索的诗歌创作活动十分频繁,从1935年到1936年几乎每天都在创作诗歌,后来还断断续续地一直写到1959年。他留下三百五十多首诗,构成了一种无法作任何归类的文学作品。毕加索的诗歌创作恰如他的绘画,具有一种惊人的多样性和实验性。

16:45—18:00 嘉宾讨论及观众提问

关于嘉宾

艾米利娅·菲利普

Emilia Philippot

国立巴黎毕加索美术馆藏品总监

艾米利娅·菲利普巴黎国家毕加索博物馆的艺术历史学家和策展人,也是博物馆的藏品负责人。2012年至今,她工作于巴黎国家毕加索博物馆(Musée national Picasso-Paris),负责(1895—1921)及平面作品的策划与研究工作。她策划过几次毕加索作品展,其中包括:“毕加索罗马”(巴塞罗那,2016)、“奥尔加毕加索”(巴黎、莫斯科,2017—2018)、“毕加索,蓝玫瑰”(2018年巴黎),“卡德—毕加索”(2019年巴黎)。目前,她正在筹备一场“毕加索与纸”的展览,该展览将于2020年春季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和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展出。

蔡涛

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博士,广州美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供职于广东美术馆。研究领域包括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和美术馆学,近年来尤其关注战争和社会变局之下中国现代美术的制度转型与媒介竞争现象。策划的展览包括“梁锡鸿:遗失的路程”(2006年)、“浮游的前卫:中华独立美术协会与1930年代广州、上海、东京的现代美术展”(2007年)、“赵兽:神秘的狂气”(2008年),“世变·傲骨——王道源艺术回顾展”(2010年)、“羁绊的激情——杨秋人艺术回顾展 ”(2010年)、“南国:谭华牧的画日记”展览(2018年)。2009年韩国国立当代美术馆访问策展人,2010年-2011年日本学术振兴会外籍聘用研究员(京都国立博物馆驻馆研究员),2011-2012年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专著《国家与艺术家——黄鹤楼大壁画与中国现代艺术的转型》即将由中西书局出版。

吴雪杉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吴雪杉,本科、硕士、博士均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专业,2015年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美术史,近年尤致力于中国现代艺术史及视觉文化的研究。出版有《吴雪杉中国美术史研究文集》(2009)、《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2018)。

王鲁湘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清华大学张仃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可染画院理事长,香港凤凰卫视高级策划、主持人

1956年生于湖南,1978年进湘潭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留校,1984年进北京大学研修中国美术史,并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香港凤凰卫视高级策划。历任凤凰卫视《纵横中国》总策划、《世纪大讲堂》主持人、《文化大观园》总策划、主持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凤凰岭书院院长。

余中先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世界文学》前主编,傅雷翻译奖评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毕业,曾留学法国,在巴黎第四大学(Paris—Sorbonne)获得文学博士学位。长年从事法国文学作品译介工作。翻译介绍了奈瓦尔、克洛岱尔、阿波利奈尔、贝克特、西蒙、罗伯-格里耶、格拉克、萨冈、昆德拉、费尔南德兹、勒克莱齐奥、图森、埃什诺兹等人的作品。小说、戏剧作品三十多部。并有文集《巴黎四季风》《左岸书香》《是禁果,才诱人》《左岸的巴黎》等。被法国政府授予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关于合作方

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处
SCAC-IFC
负责在华实施法国文化传播政策(艺术、图书、影视),并与科学技术处紧密合作,实施语言、高等教育和科学合作政策。文化教育合作处组织举办中法文化之春活动,该文化节自2006年以来每年春天在中国举行,已成为法国在海外的一项重要文化盛典,也是中国境内规模最大的外国文化节。
北京法国文化中心
Institut Français de Pékin
直属于文化教育合作处领导。作为各种文化活动(电影、讲座、展览、工作坊)的举办场所,北京法国文化中心还设有多媒体图书馆和读者俱乐部,同时也是法国高等教育署与法语联盟(北京主校区)的办公地点。

《毕加索:成为偶像》

2019.6.15(周六)

18:30-19:30
国别语言配中文字幕

《毕加索:成为偶像》

Picasso, the Making of an Icon

年份:2015年

导演:霍皮·勒贝尔

类型:纪录片

制片:法国

语言:英语

片长:52分钟

简介:早熟的天才,卓识和坚定的艺术家,现代艺术的发掘者、诱惑者和一代艺术宗师:自从毕加索在蒙马特的巴托拉沃伊尔开始他的艺术生涯,他的形象一直在不断演变。这部纪录片聚焦于毕加索的公众形象,追溯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对大众媒体的掌控,以及他为书写自己的传奇角色,将自己的私人生活融入其中的过程。通过探索包括家庭文件在内的罕见档案材料,并通过艺术历史学家,以及当代艺术家杰夫·昆斯等人的分析,观众会从这位世界上最著名的画家身上发现新的闪光点。本片由法国国际展览公司与法国画家奥利维耶·毕加索、Sinapses Asia合作制作。

《年轻的毕加索》

2019.6.15(周六)

20:00-21:30

国别语言配中文字幕

《年轻的毕加索》

Exhibition on Screen: Young Picasso

年份:2019年

导演:菲尔·布斯基

类型:纪录片

制片:英国

片长:91分钟

简介:许多记录毕加索生活和工作的电影都聚焦于他的晚年:他的艺术、他的逸闻以及他交游广泛的朋友圈子。但是,事出必有因,是怎样的经历让这位艺术家如此声名显赫?毕加索早年的故事常被人们遗忘,然而,是他接受的教育和学习将他引向成功的巅峰。三座城市:马拉加、巴塞罗那和巴黎,是滋润和孕育这位天才的摇篮。本片带领观众游历这三座城市,通过毕加索早年创作的几幅具体的绘画,探索它们对艺术家的影响。影片回溯对艺术家两段早年重要的艺术阶段“蓝色时期”和“粉红时期”;再带我们回到1907年,领略艺术史中的一件重要作品《阿维尼翁的少女》。这张绘画震惊了当时的艺术界,并将艺术历史不可逆转地改变了方向。当时,毕加索年仅25岁,摄制组与马拉加、巴塞罗那和巴黎的毕加索美术馆紧密合作,共同发现他是如何在这样的年纪达到如此的艺术高度。

 

“奇异旅程毕加索”的项目合作方包括: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处、北京法国文化中心、法国大使馆、瑞典大使馆、巴可激光、后浪出版公司、北京西班牙文化中心—塞万提斯学院、Doors门艺、在艺App、Exhibition On Screen、INA France、Sinapses Asia(排名不分先后)。

特别鸣谢

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处

北京法国文化中心

北京西班牙文化中心—塞万提斯学院

独家直播支持

在艺App

唯一指定红酒品牌赞助

冰枫堂

购票二维码

6.15全日票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