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北京

“艺术无障碍·口述影像”系列:看见

2023.4.21
14:00-17:00

影像艺术交流
地点:  北京UCCA报告厅
语言:  中文

“无障碍是一个许诺,不是一个保证。它是一种思辨的实践。

(Accessibility is a promise, not a guarantee. It’s a speculative practice.)”

——卡罗林·拉泽(Carolyn Lazard),《艺术无障碍:许诺和实践》


 

艺术无障碍,源自20世纪50年代的“无障碍(Barrier-Free, Accessibility)”理念,提倡身心残障者应享有平等、便捷的参与文化艺术的权利。例如,轮椅使用者、视障者、听障者和抑郁症者、孤独症者、艾兹海默症者等不同需求的人,如何参与文艺活动?有没有无障碍设施能够进入场馆?怎么感受电影的视觉和音效?艺术作为人类历史经验的展现,率先走在了艺术无障碍的道路上。

随着艺术文化的多元与包容,有越来越多的共融设计,带着艺术无障碍的理念,在电影、舞台剧、舞蹈、美术、艺术展等活动中,运用信息与高科技的方式,视障者彷彿看见了舞蹈、色彩;让听障者感受到电影中的声音、可以跟着音乐舞动;让更多人可以无障碍的感受艺术和文化的魅力……

在艺术无障碍中,口述影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尤其对于视障者来说。它通过在影像节目的无声部分插入对人物动作、情境等视觉信息的语言描述方式,来帮助视障者获取视听内容,以口语叙述的方式将视障人士无法接收的影像信息转换成语言,帮助他们克服多方面的影像障碍。简单地说,口述影像就是“把看见的说出来”,其意义在于,帮助视障人士缩小和公众的距离,让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接受信息、共享影视艺术成果,真正实现信息交流无障碍。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口述影像的服务人群不仅限于视障人士,老人、儿童,一些外语学习者也是口述影像的接受人群。

口述影像服务源于欧美,据说在1964年美国有一位全盲的教育部门职员切特·艾利(Chet Avery)知道有针对听障人士制作的影片字幕后,建议也要为视障人士提供口述影像服务。1974年,格雷戈里·弗雷泽最早提出了口述影像的概念,1981年,美国的口述影像服务首次应用到戏剧节中,后来,口述影像逐渐在日本和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始发展起来。在英国,超过300家电影院配备了数字剧院系统或杜比输送装置以提供口述影像服务;英国通信管理局2010年最新修订的《电视无障碍服务法规》要求未来十年内,所有英国境内电视台的字幕配备比例达到80%、手语节目比例超过5%、影像描述比例达到10%。在美国,至少有9个州的电影院提供口述影像服务。如今美国的视障人士口述影像服务已发展得比较成熟,在当地首映的电影中,60%以上附有口述频道,被制作成有口述频道的DVD也有40%之多。

2002年台湾淡江大学大众传播学系赵雅丽教授创办口述影像发展协会,这是台湾第一个研究、制作口述影像服务的组织。其宗旨是通过口述影像技术的开发,协助视障者克服影像障碍,共同推广口述影像服务。2009年和2015,香港育人辅导会讯息无障碍中心和香港口述影像协会相继开始向视障人士提供口述影像服务,其中香港口述影像协会的口述员梁凯程是整个香港唯一的全职专业口述员。

中国内地口述影像服务起源于2003年7月成立的北京红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致力于为视障人士提供无障碍文化服务产品,倡导社会为视障人群提供融合性支持环境。2005年启动助盲项目“心目影院”,以为盲人讲电影为主要服务内容。该项目具有两种服务形式:一是2005年至今,每周六上午志愿者来心目影院为盲人进行现场讲述服务;二是为不能走出家门的成人视障者及盲童制作并免费提供音声解说版高品质电影。后来,口述影像服务机构逐渐在全国推广,涌现出诸如“光明影院”“心目影院”等品牌助残项目。全国各地的残联、图书馆、志愿者协会也都相继开展了口述影像服务,包括无障碍电影现场讲解、制作无障碍电影光盘等。

2009年,在退休电影工作者蒋鸿源的推动下,上海市残联、图书馆、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共同成立上海无障碍电影工作室。其实,蒋鸿源一直致力于推动口述影像的发展,在他的努力和推动下,无障碍电影制作已达上百部。同年,在国家出版基金的支持下,中国盲文出版社开始从事中国无障碍电影音像出版工程制作,目前已进入到第八期项目的实施阶段。

2011年,中国盲文图书馆设立了口述影像馆,专职的口述影像馆员会定期为视障人士口述电影;2012年广电总局启动“口述影像,文化助盲”公益行动,总局所属单位捐赠100部电影资料,同时还组织了一大批电影工作者加入口述影像志愿者队伍;同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开始启动“心聆感影”的无障碍电影项目。

2014年,广州图书馆开始无障碍电影专场服务,2019年国庆阅兵时,广州图书馆举办了国庆阅兵仪式口述影像活动,“心聆感影”无障碍电影讲解队的志愿者在阅兵现场,以蓝牙耳机为传输中介,为视障人士讲解阅兵仪式盛况,让他们与健全人同时感受阅兵仪式的震撼。

另外,近年来也有不少在线影音串流平台,如NETFLIX、APPLE TV上的影视作品,也越来越多配有口述影像。目前,口述影像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博物馆、艺术馆、电影院、剧院、室内舞台等诸多场所。

2023年,我们从4月开始,开启一月一期的艺术无障碍项目,在围绕口述影像之外,每期将结合不同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综合呈现多维度的无障碍艺术。

本次艺术无障碍首期活动,我们将从四个环节展现:触摸体验、现场口述影像、艺术无障碍观展及导览,并邀请中国盲人协会副主席、北京盲人协会主席何川、知名视障短视频博主周彤、北京市通州区乐益融社会工作事务所发起人彭玉娇、“金盲杖”视障自主生活培训品牌创始人杨青风一起进行艺术无障碍交流,我们希望大家推开心门,让彼此能被“看见”,从而打开视觉以外的感官,打开身体的各种可能性,抵达另一种“诗和远方”。

活动日程

14:00-14:30触摸体验
14:30-15:00口述影像《看见》
15:00-16:00艺术无障碍交流:推开心门,让我们“看见”
16:00-17:00“他是谁”艺术无障碍观展及导览

口述影像短片简介

《看见》

中国|2021| 9分钟|纪录|无障碍版


简介:《看见》无障碍版是中国盲人图书馆与腾讯研究院共同制作的“信息无障碍系列视频”中的一部。本片记录盲人短视频博主周彤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场景。周彤家里有两只很可爱的导盲犬,叫芒果和小杰,她会在社交媒体中分享芒果和小杰的日常,自己拍摄、剪辑并上传到社交媒体。周彤在视频中提到,“互联网无障碍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对我们是越来越重要。”希望越来越多人能够认识到信息无障碍对盲人融入社会的重要性,同时也期待越来越多的盲人朋友能够真正无障碍地在互联网的世界中实现各种各样的需求。

分享嘉宾

何川(中国盲人协会副主席、北京盲人协会主席)


中国盲人协会副主席、北京盲人协会主席。儿时因发烧烧坏了视神经,如今只有轻微的光感。但翻看手机上的航程软件,飞行距离长达6万公里,华盛顿、芝加哥、波士顿、吉隆坡等国际机场,都曾涉足。

 

周彤(视障短视频博主)


全网粉丝20万+的短视频博主;前中国之声《残疾人之友》栏目主持人、制作人。现任北京某盲人游戏公司品牌运营。视障自主生活培训师、社工师。导盲犬小杰的使用者,无障碍倡导者。曾在中国盲文图书馆做过图书校对。

 

彭玉娇(北京市通州区乐益融社会工作事务所发起人)


北京市通州区乐益融社会工作事务所发起人,奥斯陆大学夏季访问学者,亚太残障女性组织网络成员。

 

杨青风(“金盲杖”视障自主生活培训品牌创始人)


“金盲杖”视障自主生活培训品牌创始人、一加一残障人公益集团合伙人、声波残障社会服务中心主任、中国盲人协会视障儿童亲友委员会委员,原”中国之声”《残疾人之友》节目制作人,视障人自主生活培训导师,视障项目设计顾问。2008年,担任奥组委残奥广播宣传片《爱上残奥》总策划,同年,作为赛会注册记者,报道残奥盛况,也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个视障记者。参与编写哈佛大学《看不见的权利》手册。创办中国第一个视障社群经验分享广播节目《视障热线》,并以此为名开通了全国首条专门服务视障群体的热线电话。创新性开办国内首个全场景、沉浸式、“以盲带盲”为主要特点的“金盲杖”视障独立出行训练营,帮助众多视障者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创办金盲杖光明知家,帮助中途失明人士摆脱失明阴影,积极面对未来。长期为视障者及家长提供自主生活、融合教育、职业生涯,及发展策略的培训和咨询,在广播制作、视障服务创新、视障发展等方面有着出色的业绩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

 

武慧敏(口述影像讲述员)


中国盲文图书馆口述影像讲述员,首都图书馆专家志愿者,从事口述影像工作6年,作品有无障碍电影《我不是药神》等80余部。

 

活动无障碍支持

*活动现场,观众可闭上眼睛,聆听专业口述影像者对短片的现场口述;

*口述影像环节,听障者可以不选择闭眼;直接观看屏幕字幕;

*提供艺术无障碍观展及导览;

*场地轮椅友好,请在报名时注明您的无障碍需求,我们将有工作人员联系您提供相应的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盲人可携带导盲犬自由进出公共场所,导盲犬不是宠物;

*工作状态中的导盲犬,身穿红马甲,佩戴导盲鞍,导盲犬在工作状态时,请勿触摸,请勿干扰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