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 Edge

“激浪之城”系列
20年后,我们还在苏州河畔聊艺术

2021.7.11
14:30-16:30

对话
地点:  UCCA Edge报告厅
语言:  中文

在UCCA Edge开馆展“激浪之城:世纪之交的艺术与上海”即将闭幕之日,我们再次借由这次对谈活动将目光投向其所在的城市,并聚焦于中国艺术将自身纳入全球当代艺术图景的历史时刻。

2000年前后,随着新兴市场的发展、机构改革的深入和艺术家自发性组织的活跃,在即将跃身国际大都市的上海涌现出一系列推动艺术传播与提升艺术影响力的展览,这些展览体现并扩展了实验艺术呈现的可能性。从工厂仓库到公立美术馆,从尚未开业的购物中心到重大国际峰会的开幕式,新的艺术在上海各处生根发芽。20年后的今日,展览“激浪之城:世纪之交的艺术与上海”试图通过对推动中国艺术发展迈入重要节点,促成彼时上海独特艺术生态形成的重要作品的呈现,以及与反映上海当下全球化发展作品之间的对话,对上海城市的疾速变化与当代艺术的蓬勃发展进行审视。

在26位参展艺术家之中,我们邀请了4位创作和生活都与上海紧密相关的艺术家来到活动现场,请他们分享作为艺术历史进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有着怎样的感受与思考。丁乙(1962年生于上海,现生活工作于上海)此次展出的三幅绘画作品《十示》(2000)追踪展现了他从位于苏州河边的工作室望出去所看到的繁华城市景象。丁乙当时的工作室是2000年上海双年展外围展“不合作方式”的展出空间之一。这几件作品不仅标志着艺术家在风格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也记录了当时上海市区由于灯光亮化工程的全面实施,高架装饰灯和广告霓虹灯数量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明亮的城市特征。

施勇(1963年生于上海,现生活工作于上海)开始在诸如《月色撩人》(2002)和《“引力”——上海夜空》(2003-2004)的作品中,试图探究都市幻象背后的现实成因。张恩利(1965年生于吉林,现生活工作于上海)则从奔放感性的表现主义转为内敛于日常事物中的自我探寻与文化深思。杨振中(1968年生于杭州,现生活工作于上海)的作品《消毒》虽创作于稍晚的2015年,却直接延续了其2000年展出的作品《我会死的》所探讨的主题。在作品《消毒》中,身份职业各异的城市男女在镜头前发泄愤怒,在10倍慢动作静音拍摄下,屏幕中人物的行为在观众的注视中异化为怪异的舞蹈。

20多年前在苏州河沿岸萌芽生长起来的当代艺术,今天又在苏州河岸新一轮城市更新演化出的公共空间里得以再现与探讨。本次活动还特别邀请了艺术史研究者于渺作为嘉宾主持,她将从历史学术的视角对展览所呈现的命题展开深入审视与追问。“激浪之城:世纪之交的艺术与上海”策展人、UCCA馆长田霏宇将担任本次对话的主持人。本场活动对公众免费,需提前在小程序预约参与。

视频资料

视频资料

关于嘉宾

丁乙(艺术家)

1962年出生于上海,1980至1983年在上海市工艺美术学院就读装潢设计专业,1990年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从80年代后期开始,丁乙的绘画就以“十”字以及变体的“X”为主要的视觉符号,他将这无意义的形式符号作为结构和理性的代表,以及反映事物本质的图像表现的代名词,其语境则是后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工业化发展步伐下的城市环境,所有画作均以“十示”连同年份序列命名。丁乙的作品被众多私人及公共艺术机构收藏,包括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柏林戴姆勒艺术收藏、大英博物馆、首尔三星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龙美术馆、香港M+、上海余德耀美术馆等。

 

施勇(艺术家)

1963年出生于上海。作为中国较早从事装置与影像媒介的代表人物之一,自1993年起,施勇的作品就在国内外被广泛展出。他创作媒介包括装置、行为、摄影及录像。施勇的早期创作致力于揭示现实的暧昧性以及系统内部的张力,九十年代末开始集中讨论中国改革开放神话下的当代上海的转型概念,继而引向更宏观的全球化,消费文化等层面,2006年,从作品“2007没有卡塞尔文献展”开始,施勇将质疑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其所处的艺术界本身,思考如何在创作中传递出一种更为理性的态度。2015年个展“让所有的可能都在内部以美好的形式解决”,既是之前创作的延续,又传达了其未来意图在表面“抽象”之下展开对于“控制”的反思与实践。

 

杨振中(艺术家)

1968年生于浙江杭州,现工作生活于上海。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起,他与徐震等艺术家们独立策划了十多场极具影响力的新媒体当代艺术展,不仅大大活跃了上海的新媒体艺术氛围,自身的艺术也由此迈向国际艺术舞台。杨振中创作的核心主题,一方面是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强化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矛盾与错乱,另一方面则是对空间的感知以及在政治和心理层面的空间利用。现从事录像、摄影、装置、互动等新媒体艺术创作与展览策划。

 

张恩利(艺术家)

1965年生于中国吉林白城,1989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大学,曾在上海东华大学艺术系任教。2006年成为英国Hauser & Wirth画廊签约的第一位中国艺术家。现工作生活于上海。

关于嘉宾主持

于渺(艺术史研究者、策展人)

其研究兴趣聚焦于全球展览史、策展研究和生态理论。 近期参与写作和主编的出版物包括《不合作的共存:2000年上海当代艺术展览史》《Atlas of Archives: Historical Imaginations in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和《展览史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等。于渺是2021年第九届OCAT双年展的项目策展人,也是2020年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艺术季发现奖的策展人。于渺获得过2018年YISHU当代艺术批评奖,2017年泰特美术馆亚洲研究奖金、2015年CCAA当代艺术批评奖。于渺曾多次担任Hyundai Blue Prize青年策展奖、Art021x保时捷青年艺术奖和青年艺术100等奖项的评委, 也曾在加州艺术学院、卡尔顿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和西安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史和策展课程。

关于主持人

田霏宇(“激浪之城:世纪之交的艺术与上海”策展人、UCCA馆长)

现任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馆长兼CEO。自2011年出任馆长以来,UCCA已在田霏宇的带领下,由私人美术馆成功转型为UCCA集团,旗下包括一座由北京市文化局认证、于多地运营的美术馆,一个公益基金会和一组以艺术为核心的企业。田霏宇在任期间,UCCA已举办了70多场展览和上千场公共项目,每年向超过百万观众介绍中国和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及艺术新秀。2009年至2012年,他创办了中国首个国际发行的双语当代艺术杂志《艺术界LEAP》,并担任编辑总监。此外,他还是国际知名艺术杂志《Artforum》的特约编辑,并曾担任Artforum中文网的创始主编。田霏宇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有多年的研究和写作经验,他曾任2017年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大展“1989年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的联合策展人。田霏宇在2015年被世界经济论坛提名为“全球青年领袖”,2016年被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选为“公共知识分子”项目的成员。田霏宇自2001年移居北京,获有杜克大学的文学学士学位以及哈佛大学的东亚研究硕士学位。

现场回顾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