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北京

UCCA x 新艺见系列
艺术·科技跨界论坛:秩序狂想

2016.6.22
13:30-18:00

对话
地点:  报告厅
语言:  中文

本次新艺见讲座涉及的科技领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当下如火如荼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及互联网大数据。一方面,计算机早已成为一种普通的日常工具,普遍介入艺术家的创作中;另外,随着近几年“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技术的突破,机器在“智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无疑将改变未来人类社会,也注定将影响当下及未来的艺术创作。

表面上看,秩序是科学的特征,狂想是艺术的属性。事实上任何一种新事物的诞生都必定是秩序和狂想的有机结合。

20世纪最著名的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说:“无论是科学领域还是人文领域,凡是能把握自己行为的含义,凡是能把握当代新知识含义的人,都是艺术家。”今天更重要的是,无论科学还是艺术,甚至在其他任何领域,学科间的交叉越来越重要。技术是人体和感官的延伸,而艺术在某种程度上矫正各种感知的比例,最终形成一种“整体意识”。

为了达成这种“整体意识”,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力邀科技界和艺术家代表,分享各自研究的领域,看似风马不接的交锋或许能打开彼此思维的边界。基金会也将长期推动艺术与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希望通过此次论坛为未来更深入的跨界、耕耘打下基础。

作为此次论坛的联合主办方,《Scope 艺术客》杂志也在众多艺术现象当中,敏锐地抓住了艺术与媒介关系空前交融的节点,并将持续关注和推进基于艺术现场的更多跨界实践。

票务信息:

活动免费

*请于活动开始前30分钟至UCCA前台领取入场券;

*活动开始30分钟后谢绝入场,请勿迟到;

*场地准入人数有限,一人领取一张票,先到先得;

*活动期间请保持手机静音。

主讲嘉宾

科学家:

袁晓如

北京大学研究员,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中心副主任、科研部副部长,博士生导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博士。研究领域:可视化、可视分析、人机交互。

罗欢

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马里兰大学神经科学与认知科学博士。重点研究各种认知过程中的动态时间结构及其脑神经机制。主要研究方法包括高时间采样认知行为范式、脑磁图、脑电图及功能磁共振。

商澎

出生于1964年3月,博士毕业,现任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创院院长、国防科工委“空间生物实验模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主任、西北工业大学特殊环境生物物理学研究所所长。目前从事空间生物学与空间生物技术、航天生物医学与工程、磁场生物学、肿瘤细胞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傅巍玮

就职于阿里巴巴,研究方向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控,相信数据驱动商业,科技改变生活。

贾洪涛

俄亥俄州立大学生物医学博士,赛福解码基因科技联合创始人。

艺术家:

冯梦波

1966年生于北京,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作为国内最早应用电脑技术的艺术家,他用电子游戏程序创作了一系列艺术作品,是中国新媒体艺术的领军人物;曾参加1997年和2002年卡塞尔文献展等重要国际展览;作品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美术馆和洛杉矶艺术博物馆等机构收藏。当新媒体日益成为主流之时,他又重拾画笔,并开始音乐表演,重新思考技术与传统的关系。

王郁洋

生于1979年,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王郁洋虽然使用新兴媒介进行创作,却从不强调技术的新奇。他对“过时”的技术、“破坏”美学及物质浪费带来的艺术性更感兴趣。他的作品涉及各种媒介,并充分拓展其内在潜力。他以虚构奇观的幽默方式来探究和表达人的身体、经验及认知之间的关系,探讨人造现实、媒体、历史感知与身体认同之间的关系。他的作品在中国及欧洲的重要展览和艺术节上均有展出。

吴珏辉

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师、UFO媒体实验室创始人。吴珏辉的创作呈现出跨界融合的多元面貌,触及互动艺术、生物艺术、媒体剧场等范畴,着力探索艺术与科学、身体与媒体之间的“潜在接口”。自2010年开始,吴珏辉发展出《器官计划》,试图将流行科技作为外来基因,侵入与再造肉体感官。他于2014年开展的“星际动物园”系列利用综合媒介的造物过程来释放恋物欲,生成一系列无目的而存在的机动生命。其重要展览包括: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 (2011延展生命/2014齐物等观)、合成时代—媒体中国2008、纽约EYEBEAM2014年度展、上海双年展、硅谷ZERO1双年展、瑞士SHIFT电子艺术节、创想计划(CreatorsProject)、上海电子艺术节等。

aaajiao

aaajiao是徐文恺的网络化名,代表其媒体艺术家、自媒体、网络活动家等诸多身份。他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科技想象及文人情怀,切中了与互联网相关的新思维、议题及现象,探索数据处理、自媒体领域和信息过滤。aaajiao近期创作中的跨领域协作(建筑、电子音乐、表演、产品设计、医学等)聚焦于今天的消费网络技术,以及生活于社交媒体中的青年一代。2014年,他荣获第三届三亚艺术季暨华宇青年评审大奖,亦入围首届OCAT皮埃尔·于贝尔奖。2015年获得第九届AAC年轻艺术家提名奖。

陆扬

出生、生活于上海,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

陆扬的创作涉及宗教、生物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和医疗科技,并使用装置、编程、游戏和录像等媒介来展示其作品。她的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展示,重要的展览包括2012上海双年展、2015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第六届莫斯科双年展、2016蒙特利尔国际数字双年展、2016年伊斯坦布尔设计双年展和第五届福冈亚洲艺术三年展等;在纽约、香港、北京、上海、东京、西雅图和哥本哈根等地举办过个展。

尚暾

生于1968年,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广州和香港;擅长以飞行、数据作为创作手段,是国内唯一以滑翔伞飞行与无人机飞行作为创作手段之一的艺术家。

刘佳玉

毕业于第一届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信息体验设计系,取得硕士学位。她的作品以新媒体艺术装置、数据可视化、公共空间艺术为主,曾展出于伦敦设计艺术节,伦敦UP城市艺术节,伦敦V&A数字未来,2014AW伦敦时装周,作为合作艺术家创作的上海汉中路地铁站“魔法森林”艺术装置已于2015年底通车。日前英国独立新闻台对刘佳玉进行了采访与作品专题报道。

合作方

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NCAF)

由收藏家王兵先生创立,是一家旨在研究、推动并推广中国当代艺术的非营利基金会。NCAF是民政机关登记注册的公益性基金会,也是目前国内屈指可数的关注当代艺术的基金会之一。NCAF将在现有的艺术生态系统之中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做一些支持补充性工作。通过严肃地观察艺术、研究艺术,并与艺术机构合作,为推广年轻艺术家的创作提供更多更好的平台。

《scope艺术客》杂志